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中应彰显学生个性

2017-03-23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学校鞠文龙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课文阅读教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学校 鞠文龙

小学阅读教学中应彰显学生个性

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学校 鞠文龙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主体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运用、学生阅读的感悟、表达及阅读评价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情境中,在活跃的状态下学习语文,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小学 阅读教学 个性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一、创设氛围良好的个性化阅读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杨再隋先生曾说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位老师教学《猫》,他让学生谈谈对猫的感受,学生发言踊跃。

学生甲说:我从书上知道猫会抓老鼠,我很喜欢它。

学生乙说:我看见猫的毛黑白相间,摸起来很光滑,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它。

学生丙说:我喜欢吃鱼,猫也喜欢吃鱼,我们都喜欢吃鱼。吃饭时,我把碗里的鱼给猫吃,它仰着头“喵喵”地叫,好像说:“谢谢你!”我和猫是好朋友。

这里我们不必评论三个学生关于“猫”的阅读体验孰优孰劣,单来看看他们的体验,源自阅读书本而获得的知识,源自生活中的观察而获得的经验及自情感的自我体验。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最珍贵、最本真的获得。

二、保障学生自主的个性化阅读

1.阅读内容选择的个性化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例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第三段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语言文字生动简洁,既适合朗读,有适合讲解。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位名人来读一读,讲一讲,比一比谁读得好,谁讲得生动。学生来了兴趣,不仅读得有感情,而且讲得绘声绘色。究其缘由,是让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他们的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2.阅读方法运用的个性化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充分尊重学生自主,让学生运用长期实践积淀下来的自认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实现异曲同工的学习效果。在教学《鲁本的秘密》一文,学习课文描写鲁本卖最后四只麻袋的段落时,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阅读,喜欢朗读的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喜欢表演的学生动情地演一演,喜欢表述的学生充分地说一说……这样的教学立足于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学习,加上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学得主动、尽兴,富有创造性。学生们虽然方法各异,但都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取得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3.阅读感悟的个性化

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营造宽松自若的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阅读理解,如教学《匆匆》一文,在引导学生读课题时,我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读。有的学生读得快,他认为时间过得快,所以读得快;有的学生读得慢,他认为时间那么宝贵,不能让它轻易地流逝,要留住它,所以读慢些。显然,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朗读显示出学生不同的理解,突出了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4.阅读联想表达的个性化

语言文字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这是语言特有的功能。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功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产生各种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联想,从而表达出来。例如教学古诗《村居》中的“草长莺飞六月天”,“莺”就是黄莺,但也有学生联系诗中另一句,“忙趁东风放纸莺”,认为“莺”是做成的黄莺造型的风筝。这两种想象都不为无据,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应坦然处置,从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见解出发,鼓励学生思维驰骋,不囿于“标准答案”,让学生以通顺的语句说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不束缚其个性与灵性。因为个性化阅读期待的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种想像表述,学生精神愉悦振奋,能使他们所积累的词语在运用中增值,生成新的言语和新的思想,且每一种话语,每一种语体风格,每一个发展的背后,都蕴藏着典型、独特的言语与活生生的个性。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学习,展现个性风采。

5.阅读评价的个性化

每个人对周围的事物都有自己喜好憎恶的情感。应该说,学生经过情感内化、体验,作出符合实际的比较客观的评价是思维迸发的创新火花,是独特感受的升华。缺少个性化评价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不完整的,文本阅读无定势,也无“惟一答案”,人人有个性化见解,人人读“自己”的文本,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但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理解、尊重个性化体验的同时,不应忽视文本的意义、构思和教学的价值取向,防止一个极端——统一、模式化的理解走向另一个极端——涣散、混乱,与文章完全背离。如学习《荔枝》一文,当学生谈到每次“我”买回荔枝,母亲总是挑最大的给“我”吃时,一学生马上站起来反驳:“母亲这么做是不对的!”这一反驳很使我吃惊,但我一想,面对如今的学生,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于是顺势发问:“母亲这样做对吗?”一语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色彩——学生1.“母亲这样爱孩子是理所应当的。”学生2.“母亲太溺爱孩子了。”学生3.“母亲真是太伟大了!”学生4.“母亲的爱令我感动。”……学生3和学生4的观点虽不同,但都切中文本的意义和教学的价值取向,可谓“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学生1和学生2的见解虽有个性,但显然偏离价值取向。针对学生的偏饽,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细细体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到作者肖复兴这样写出了母亲对他深深的爱,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个性化见解的表达、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

个性化评价倡导更多赞许、包容和支持,是学生发展阅读能力,张扬良好阅读个性的有力保障。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实现评价个性化,追求的是“以评价促发展,点燃学生阅读热情”。对不同学生提不同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

三、提倡教师主导的个性化阅读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阅读能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如读了屈原,就会感到自己的卑微;读了陶渊明,就会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就会感到自己的狭隘。这种对“卑微、势利、狭隘”的自责心理,就会与文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产生“反观”效应。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是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任。例如在学习《小珊迪》时,有学生认为他太傻了,为了归还那么一点钱而丧了命,太不值得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明白小珊迪的这种精神和行为是不可否认的。

2.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阅读。比如,教师在进行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可以同时选择几篇同类或观点相反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3.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广阔的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从“小课本”和“小课堂”中走出来。学生在广阔的情境中,在活跃的状态下学习语文,让言语和精神同构,以驱动学生一颗颗灵动的心,诱发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1】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3】王学华.试论语文个性教育【J】.语文教学之友,2000(10)

【4】吴昊.发展个性学习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4)

【5】新语文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6】肖广军.放飞个性阅读的翅膀【J】.语文周报,2007(9)

猜你喜欢

个性化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背课文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