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河宝德局铸钱考述

2017-03-23王宏昊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都统热河大钱

王宏昊

(承德市文物局,河北 承德 067000)



热河宝德局铸钱考述

王宏昊

(承德市文物局,河北 承德 067000)

咸丰初年,清政府由于赋税收入的锐减,云南所产铜矿石无法运到京城,造成铸币原料短缺,国库非常空虚。为了筹集大量的军费和官兵的粮饷,清政府采取了发行票钞和各省筹款开局铸行大钱等措施。除了已有钱局外,原先的宝济、宝河、叶尔羌、宝蓟等局重新开设,并增设热河宝德局和新疆库车等钱局。从开设宝德局、筹措铜斤和经费、雇觅夫匠、钦定钱背清文、铜铁钱的开铸及停铸、铸币特点等方面作一个简单的阐述,以期对清代货币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河宝德局;铸钱 ;清代货币史

随着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清政府不断割地赔款,丧失了关税主权。鸦片的继续销售,造成国内发生了严重银荒,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使清政府财政枯竭,国库空虚。咸丰元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势力波及八九个省,使清政府赋税收入进一步锐减。清政府为了清剿“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巨额的军费支出,造成了清政府国库的空虚。再加上云南所产铜矿因交通阻断无法运到京城,致使铸币原料短缺。清政府为了解决巨大财政支出的需要,断然采取发行票钞及令各省筹款开局铸行大钱等措施。

1 热河宝德局开设的历史背景

咸丰初年,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而日益减少。咸丰曾感叹:“两载以来,军需河饷糜帑已二千数百万两,以致度支告匮,筹划维艰。”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户部银库,截止本月十二日止,正项待支银仅存二十二万七千余两[1]。十月十九日,四川学政何绍基奏称“历代大钱之制不一,大约由当五、当十至当千而止。拟请于常行通宝钱外,铸为大钱三品。曰当一百,曰当五百,曰当一千。当千者重不过二两,俾与制钱相剂而行。”针对何绍基关于开铸大钱的意见,咸丰帝在奏折上驳斥道:“小钱大钱,制虽异,用实同。现铸小钱,铜尚不足,何况大钱乎?汝知一未知二也。至器用多铜,原干例禁,本年曾经降旨。况古制亦非尽善,举一事必欲复古,试问井田,封建尚可复乎?”[2]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占领江宁(今南京),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加之东南交通因战事中断,滇铜不能输出。时任刑部尚书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以及御史蔡绍洛等先后呈述钱法,请清廷改铸大钱,以充度支[3]。于是清政府同意开铸咸丰大钱。五月先开铸当十大钱,即“咸丰元宝”,重为六钱。七月开铸当五十大钱,重有一两八钱。四个月后向各省推行,开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户部又先后铸造了当一、当五、当十铁钱与铅钱。五月,清政府谕旨,命各省督抚、将军、都统、府尹等,酌量各地方情形,设立官钱局,筹款开炉加铸钱币,俾钱法与钞法相辅而行[4]。热河宝德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设的。

2 热河宝德局的开设过程

热河都统毓书接到谕旨后,马上札饬热河兵备道道台裕恒督同承德府知府崇祥遵照办理。由于崇祥正在查办蒙古牧场事件,为了不托延时间,毓书又命令都统衙门办事司员·刑部主事尹西铭和裕恒悉心谋划,先拟定筹措章程并及时上报。

2.1 热河宝德局议定铜斤及经费的筹措章程

经裕恒与尹西铭悉心核议,认为钞法藉钱法为流通,而开炉鼓铸,必先筹划铜斤。于是二人根据经户部议准的开采铜矿、收买铜器和以铜折银抵收常捐、大捐等三种方式,议定了章程。

1)开采铜矿。由于热河地处口外,铜器较多,再加上报开的铜矿只有平原州的铅硐沟一处,所以开采铜矿最为要急。热河地区自咸丰三年招商开采以来,报开的铜矿只有这一处,究其原因是最初开采时矿洞较浅,人力开采比较容易。随着矿洞开挖得越来越深,采矿和矿石的运送越来越难,再加上钱和炭价越来越高,再加上疏泄积水也需要增加人工,开采成本增加过多。如果按照例价,每百斤铜给价钱八两五钱,外加课耗铜十三斤,开采者不敷工本。核议结果是,从奏准之日前所获的铜斤仍按例价收购,以后该厂及续行报开铜厂所获的铜斤,除照例升课加耗外,官府收买铜斤时酌量加价,每百斤铜作价银10两。若该商情愿报捐,再核减二成,以80斤作为作银10两,以铜合银,照数奏请分别议叙。

2)收购铺民的铜器。铜质纯净的铜器,每一百斤作价银13两,并加折耗5斤;杂色的铜器,每一百斤分成色作价,加折耗10斤。

3)以铜折银抵收常捐、大捐。关于劝捐方面,拟定以一串1 200文制钱作银一两。从文件下发之日起,除去下发时间和通知到达时间半个月,限期四个月,等到捐银3 000两具奏一次,应得议叙,即请发给部照。另外,此次劝捐是为了筹划铜斤,捐生均以现银、现钱上兑,不准搭用银钱两票。为资鼓铸,先将铅硐沟铜厂所收的铜板11 075斤先行运送京城。嗣后所出铜斤,即暂留热河,以为现时开炉鼓铸之用[5]。

毓书于六月二十四日将连日核议的章程上奏朝廷,咸丰迅速作出朱批:“所奏俱妥,实无可再议,即照所拟行,户部知道”[5]。毓书于七月初三日奉到朱批,一面督促下属劝捐和收买铜斤,一面命热河道道台裕恒会同刑司司员尹西铭寻找合适的地方做好开铸的准备。

2.2 热河宝德局办理劝捐及鼓铸钱背清文的钦定

咸丰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毓书就办理劝捐情形向清廷作了汇报,恳请朝廷钦定铜钱背面清文字样。

1)鼓铸钱背清文的钦定。热河都统毓书在奏折中说,“现在热河开炉鼓铸,除铸制钱外,自应铸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各样大钱。”并提出钱文背面的清文用其用“宝源、宝泉,或用宝直,或另拟字样”。咸丰皇帝做了朱批:“该处所铸钱文,与马兰镇事例相同”,由户部商议决定[6]。户部尚书祁寯藻于闰七月初七日迅速回奏:“热河并无铸过钱文成案,今既设炉添铸,仍系宝直分局,拟请仍用宝直清文字样,恭候命下”。咸丰皇帝作出朱笔批示“钱背面著用宝德清文,余依议”。[7]

2)办理劝捐。为了筹措鼓铸钱文的本钱,毓书在办理劝捐方面提出了如下意见:一、凡照筹饷例报捐实在官阶的与照常例报捐贡生和监生等职衔的,准予核减例定银2成;二、京外官员捐免历俸和试俸等项的,核减例定银数的4成;三、捐翎银数也可按通行核减;四、以制钱一千二百文为银一两收捐,遇零头不准折扣;五、请援照采买米石捐输等条款,无论蒙古人及驻防旗人、民人,如有报捐,旗人免取图片,民人免取印结。咸丰皇帝朱笔批示“户部速议具奏”。[8]

大学士祁寯藻认为毓书之法可行, 并提出了户部的意见,“如有关铨选分发,仍照例取结之处,核与臣部历届奏准成案相符,均应如所奏办理。应仍请旨饬下该都统,一俟劝捐积有成效,即行分晰奏咨报部,由部核准,分别缮给执照,俾资观感而广招徕”。咸丰皇帝同意了户部的意见,“余依议”。[7]

3)对报效铜斤的商人进行议叙。铅硐沟铜厂自升课起,至咸丰四年四月止,共收净铜一万一千零七十五斤,除了抽收课耗以外,该商等情愿在余铜九千六百多斤内报效五千斤。经热河道道台裕恒详称,热河都统毓书奏请:有七品职衔商人戚火祥和戴起运捐铜二百八十斤,制作成银三十五两,“核与例载七品职衔捐升六品职衔例定银数五十两核减四成折实银三十两相符,请议给六品升衔。”有八品职衔商人宋友梅捐铜五百六十斤,制作成银七十两,“核与例载八品职衔捐升六品职衔全定银数一百两核减四成折实银六十两相符,请议给六品升衔。”有监生戴锡恩捐铜二千二百斤,制作成银二百五十两,“核与例载监生捐纳六品职衔例定银三百两核减二成折实银二百四十两相符,请议给六品职衔。”有戚开芳、宋祥麟各捐铜五百六十斤,制作成银七十两,“核与例载俊秀捐纳从九品职衔例定银八十两核减二成折实银六十四两相符,请议给从九品职衔。”并将送到年貌、三代清折咨户部查核。咸丰皇帝朱批:“户部核议具奏”。[8]

3 热河宝德局大钱的鼓铸

3.1 官钱局的设立

咸丰四年八月三十日,热河都统毓书上了一道奏折,主要内容是设立官钱局和劝捐鼓铸派员经理事宜。奏折中说,热河道道台裕恒、刑司司员刑部主事尹西铭在郡垣宽阔处所(现承德市双桥区西大街),将各局应需房屋,次第租觅修理齐整。查宝德局及捐输并官钱各局事务纷繁,均关紧要,且系创始,必须多派人员,分司其事,方期得力[9]。具体的安排是,由热河道道台裕恒、刑部主事尹西铭作为总负责人,具体的鼓铸事宜由俸满理事同知觉罗乌尔通阿、运同衔理事通判穆翰、候补县丞胡桂芬,以及候补从九品童遇春负责办理;办理捐输局事宜由署承德府知府、平泉州知州金龄、理事通判景兰、候补府经历章庆保、候选知县薛廉以及承德府司狱黄谦受负责办理;办理官钱局事宜由署承德府知府,平泉州知州金龄、现任署承德府司狱沈惇义、试用未入流陆绍宣负责办理。并在旗员中选派佐领禧霖、防御普裕负责弹压匠役,稽查弊端等事宜。咸丰皇帝的朱批是:“知道了”。[9]

3.2 开炉试铸大钱

宝德局委员乌尔通阿和穆翰遵即于遵照指示府郡(现承德市西大街)租赁了一处宽敞的院落,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和改造,建立了两座大铜炉、一座小铜炉,并雇佣了炉头和夫匠,于咸丰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用七成正铜、一成耗铜、二成白铅、一成黑铅配料,照户部颁发式样开炉试铸。由于当时夫匠尚未到齐,再加上所需铸造的工具等物又不合用,至九月初才行按卯试铸。每月一炉铸钱五卯,其中当百大钱一卯、当五十大钱二卯、当十大钱二卯。具体地说,就是每月工作25天,其中铸5天当百大钱,每天出钱3 168个,合计制钱1 584串;铸10天当五十大钱,每天出钱4 056个,合计制钱2 028串;铸10天当十大钱,每天出钱6 720个,合计制钱672串。按五卯共交制钱4 284串。

3.3 添铸铁钱

3.3.1 添铸当五、当一铁钱

为节省用铜,以敷工本,热河都统毓书在咸丰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的奏折请求多开铁炉。“今请将铜炉于试铸一月后,即用一炉鼓铸铜钱,再暂添铁炉六七座,铸造当五及制钱”,目的是将制钱与大钱分配搭放,即节省用铜,又利于流通[10]。他还提出,如果所有的铁炉每座炉每月开铸28天,每天铸当五大钱10 000个,制钱1 400串;每天铸制钱10 000个,制钱280串。每炉每月可出制钱1 680串。咸丰五年(1855年)经奏请准,再建铁炉两座,鼓铸铁钱,每月每炉铸五卯,用十成正钱、二成耗铁配料。后又另设铁炉两座,每月每炉各铸四卯,专铸当十铁钱,各炉铸币实品均与规定相符,并有甚多超铸,为局收存。

3.3.2 添铸当十铁钱

因宝德局铸钱的原材料匮乏,矿产丰富的铜矿只有铅硐沟和后山两处,再加上朝廷用钱紧迫,于是将铜厂人员尽数解往北京,方便铸造[10]。加之宝德局所铸成的当百、当五十铜大钱,与当十铜钱、当五、当一铁钱搭配流通,已有盈无绌,于咸丰五年受命缓铸。由于没有余铜,当十铜钱亦于四月缓铸。虽然铜炉可以缓铸,但票本必须急筹。热河都统毓书与宝德局委员经过商议,认为应添铸当十铁大钱。三月十五日,热河捐输展限期满,所捐的银两已不敷鼓铸之用。宝德局所存铁料无几,如果不马上筹措款项,只能停工待料。

为了解决铸钱的本钱,毓书在咸丰五年四月十八日的奏折中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法:一是热河道库除旱河生息银四千二百两外,无款贮存[11],他提出将其中三千两用于铸造钱币;二是“恐所铸当十、当一铁钱仍不足以资搭放”。“查热河库款,前奉直隶总局咨询提银三万两,复经直隶总督节次札提银五万两,以备军需急用。现在直隶地面一律肃清,既无军需,所提银两似可酌量拨还。”并计划“咨行直隶总督饬司酌为归款,以资接济”。[10]

宝德局当十铁钱由于应急性开炉铸造,工匠技艺不够娴熟,铸期又短,所铸的铁十钱质量较差,存在着字口漫漶、文字隐起,磨锉边道不够、铸口留铁现象等诸多缺陷。此外,宝德局铁十钱由于是后来添铸的,事情较为仓促,钱文不如部颁的精美,可能是当地善书的书写的。所以,钱文书体与“正泉式”有较大的差别,虽然也属于馆阁体楷书,但清文是“长宝德”,汉文是“长重宝”“扁咸丰”“扁当十”,书风“正泉式”的规整。

3.4 热河宝德局大钱的停铸

宝德局铸钱主要从两个渠道进行发行渠道,一是由都统银库、热河宫仓、热河道库直接发放,二是由热河官钱局通过兑换发行的票钞间接进行投放。发行对象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兵饷,二是官俸、夫匠工价、衙门公费,三是避暑山庄外八庙官兵、喇嘛俸饷及公费。由于咸丰大钱折当过大,虚值太多,民不乐使,甚至发生了热河商民罢市事件。

咸丰五年八月,热河宝德局动用旱河生息银三千两已用光,直隶所借银八万两尚未还款,而又没有款项可筹,再加上“大钱亦难行使”[11],只能于八月初二日暂停鼓铸。

咸丰六年十一月,承德府及所属各州县将前项工本银18 000两,在一年内如数呈缴至热河都统衙门,其中归还借用的旱河生息银3 000两外,支付购买铅硐沟余铜18 520斤,计银1 852两,及脚价银一百三十四两四钱五分五厘外[12],总共用去银四千九百八十六两四钱五分五厘,剩余一万三千零一十三两五钱四分五厘,存入热河银库。

热河宝德局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关闭,热河地区唯一的铸币活动宣告结束。

4 热河宝德局铸钱的特点

热河宝德局作为清咸丰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铸钱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铸期短。从咸丰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开炉试铸,九月初六日始行按卯开炉试铸,到咸丰五年八月初二日停铸,前后铸期不及一年。

2)铸量少。咸丰铸钱共有制钱(当一)、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八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共十六级。其中制钱称“通宝”,当四至当五十称“重宝”,当百至当千称“元宝”。宝德局铸有铜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铁当一、当五、当十,计五种七类铸币,其中以当五铜钱为最精。

3)流通地域小。由于咸丰时期大量履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现象严重,虽经热河一府六州县商民分领进口试行,加上行使难以流通,所以流通的地域较小。

4)热河宝德局铸钱活动是由热河都统奉旨决策、奏准,并由热河道台组织实施的。

5)此次铸钱活动是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缓解财政危机,以此来维系封建统治的非常规手段之一。

6)宝德局铸币同清代各局及各直省局所铸钱币一样,均属严重虚值的货币。此次铸钱活动,虽然对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有所缓解,但丝毫阻挡不了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脚步。

[1] 户部奏折,咸丰朝: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O].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 宫中朱批奏折,咸丰朝:咸丰二年六月十九日[O].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 光绪顺天府志:北京府县志辑 1光绪顺天府志[O].

[4] 上谕档,咸丰朝:咸丰四年三月[O].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 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热河都统毓书为报设法筹款开炉铸钱并速立官钱局推行钞法事奏折[O].咸丰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6] 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热河都统毓书为报办理劝捐情形并请钦定鼓铸钱文背面清文字样事奏折[O].咸丰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7] 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大学士祁寯藻等为遵旨复议毓书鼓铸钱文背面清文字样事奏折[O].咸丰四年闰七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8] 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热河都统毓书为开炉试铸大钱并添铸铁钱事奏折[O].咸丰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9] 宫中朱批奏折:热河都统毓书为设立官钱局及劝捐鼓铸派员经理事奏折[O].咸丰四年八月三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0] 宫中朱批奏折:热河都统毓书为缓铸各项铜钱添铸当十铁钱急筹铸本事奏折[O].咸丰五年四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1] 宫中朱批奏折:热河都统柏葰为宝德局暂停鼓铸及承德府商民呈领大钱事奏折[O].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2] 宫中朱批奏折:热河都统英隆为呈交宝德局鼓铸大钱工本银两事片[O].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Research of Money Casting in Rehe Baode Bureau

WANG Hong-hao

(Chengde Cultural Heritage Bureau,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In the early Xianfeng reign, due to the decline in tax revenue, the transportation of Yunnan copper mine was impeded, the treasury of Qing was empt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money casting material. In order to meet a huge war fund, the Qing government decided to release paper money and promote the provinces to make money and opening the mints. Subsequently, the mints were greatly increased, including the Baode Bureau of Rehe and Kuche Bureau of Xinjiang.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opening of Baode Bureau,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coins,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copper coin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monetary history in Qing dynasty.

Rehe Baode Bureau; money casting; monetary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2016-11-01

王宏昊(1971-),女,河北承德人,主要从事文物保护、文物研究、宣传营销等工作,E-mail: 2454290342@qq.com。

K875.6

A

1008-9446(2017)02-0090-05

猜你喜欢

都统热河大钱
热河道库:清帝巡幸热河时期的备赏银库
清代热河驻防八旗的沿革与职掌(1702─1810)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副都统及驻防城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达什达瓦部迁徙热河考(蒙古文)
清代乾隆朝察哈尔都统群体特征研究
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之户口册浅析
赚贼的钱
助贼逃跑
天生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