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用他汀类药物需注意什么

2017-03-23中日医院药学部药师

中老年保健 2017年2期
关键词:肝酶类药物服药

文/中日医院药学部药师 田 华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罪魁祸首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持续升高,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有效降低LDL-C水平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血浆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瑞舒伐他汀(可定)、阿托伐他汀(阿乐、立普妥)、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美百乐镇)和氟伐他汀(来适可)。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但是偶尔发生的骨骼肌不良反应如肌病甚或肌溶解等会降低患者对该类药物的依从性。而且,不同个体对他汀类药物的效应也不同。

那么,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服药时间及漏服的处理

由于夜间是人体胆固醇合成的高峰期,所以大多数他汀类药物在睡前服用效果更好;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体内作用时间长,对服药时间没有特别要求,每天定时服药即可。如果错过用药时间,应在记起时立即补用;但若已接近下一次用药时间,则无须补用,请勿一次使用双倍剂量。

监测肝功能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应用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目前认为,所有他汀类药物都可能引发肝酶增高,且多发生在开始用药的3个月内,发生率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递增,不过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他汀类药物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和任何原因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慢性肝脏疾病或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可以用这一类药。

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他汀类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则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1次;如AST或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值,应暂停用药,并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肝功能恢复正常。轻度的肝酶升高小于正常值上限3倍,可以继续服用,部分患者升高的ALT可能会自行下降。

注意肌肉毒性

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无力、肌炎、横纹肌溶解。肌炎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是罕见的,体型瘦小、虚弱的女性及老年患者较易发生。如出现肌肉疼痛或无力,应咨询医生,监测肌酸激酶(CK)水平。如出现尿液颜色明显加深、腰区疼痛等,应马上停药,并尽快就医。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曾有CK升高史、既往服用降脂药物有肌痛史或肌肉症状家族史,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无法解释的肌肉痉挛等患者,肌肉毒性发生的风险较高。另外,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他汀类药物的效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预防该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基因检测

目前可检测的他汀代谢相关 基 因 有 SLCO1B1*1b 基 因、SLCO1B1*5基因和ApoE2基因、ApoE4基因。SLCO1B1*1b基因、SLCO1B1*5基因与他汀的肌肉毒性相关;ApoE基因与降脂疗效相关。通过对相关基因检测可预知患者的降脂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肌肉毒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同时服用氯吡格雷、阿奇霉素、胺碘酮、罗红霉素、非诺贝特等肝药酶抑制剂,可导致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患者就诊时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并注意有无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服药期间应避免大量食用葡萄柚(西柚)、橙皮、佛手、白酒等,这些食品可能会加重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肝酶类药物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益癸方联合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乙肝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肿瘤标志物、肝酶及蛋白质变化分析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服药先分阴阳
戊二酸血症Ⅰ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