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2017-03-23王青民杨敬磊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1期
关键词:吉非全脑毒副

王青民,于 兰,杨敬磊

(青岛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山东 青岛 266042)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王青民,于 兰,杨敬磊

(青岛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山东 青岛 266042)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40例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吉非替尼250 mg,1次/d,同时行全脑放疗,总剂量30 Gy/10次,每次3 Gy,每周5次,若转移灶局限,予以缩野至病灶处加量10~20 Gy/5~10次;对照组全脑放疗后至少给2周期化疗,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奈达铂800 mg·m-2,第1~3天),每21~28 d为1周期。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 a生存率及毒副反应。40例患者均可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转移病灶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60%(P>0.05);2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10个月(P>0.05);2组患者的1 a生存率分别为50%和30%(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主要是皮疹和腹泻,但患者可耐受;对照组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用于肺腺癌伴脑转移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耐受性好。

吉非替尼;全脑放疗;肺腺癌;脑转移

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已上升至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疾病的首位[1]。肺腺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类非小细胞肺癌,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伴有脏器的转移而失去手术条件,有效的治疗手段既往仅为化疗和放疗。近年来,生物靶向治疗较广泛的应用于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其中吉非替尼是临床应用较常见的一种[2]。作者收集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化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各20例,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40例肺腺癌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证实,并有CT或MR检查证实有颅内转移灶,而且颅内局部病灶或转移灶均可测量。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3岁,中位年龄58岁;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头痛、肢体活动障碍症状者31例,无症状者9例;KPS分≥60分。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转移灶数目及有无脑转移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0例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采用加速器X线全脑常规放疗,方法:用固定头枕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用面膜保持头部位置固定和良好的重复性,在模拟机下定位,机头分别转90度、270度水平对穿照射全脑,总剂量30 Gy/10次,每次3 Gy,每周5次;若转移灶较为局限,全脑放疗后局部缩野加量10~20 Gy/5~10次。放疗同时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脱水及对症治疗。治疗组于放疗后给予吉非替尼250 mg,1次/d,连续服药时间≥60 d,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对照组在全脑放疗后给予至少2周期化疗,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m-2,第1~3天,每21~28 d为1周期。

1.3 疗效评价标准 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3]。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6.0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40例患者均可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转移病灶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60%(P>0.05)。见表2。

表2 2组近期疗效比较

2.2 生存情况 全部患者均随访1 a,治疗组患者生存10例,死亡10例;对照组患者生存6例,死亡14例。2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10个月(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 a生存率分别为50%和30%(P>0.05)。

2.3 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 服用吉非替尼的治疗组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皮疹,包括轻到中度的皮疹、皮肤干燥,发生率25%,对症治疗后可缓解并能继续服药;其次为腹泻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0%,均为Ⅰ、Ⅱ度,患者尚可耐受。对照组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发生率40%,多为Ⅰ、Ⅱ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50%,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后改善。

3 讨论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成为临床标准治疗的一部分,吉非替尼是临床上最早用于肺癌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4]。近年来肺癌的靶向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是被公认最有效的肺癌治疗方法。据统计,首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10%伴有脑转移[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主要为血行播散,此时化疗是必要的,首选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其对控制原发和转移性肿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脑放疗也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对于化疗与否、全脑放疗与否来说总的生存率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随时间延长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但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伴有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其目的就是最大程度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吉非替尼是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二线治疗。在经过选择的人群中,一线治疗应用吉非替尼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优势人群中,如腺癌、女性、非吸烟者和亚洲人。然而近年来日本、韩国的文献均显示吉非替尼对亚洲的男性患者也有较好的疗效,据报道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亚洲男性与欧洲女子的疗效相当[6]。基于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们也将吉非替尼应用于临床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的治疗中。其根据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加上全脑放疗的原因,会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吉非替尼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脊液中较高的药物浓度,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个理论也在大多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7]。

本研究将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与化疗联合全脑放疗对肺腺癌伴脑转移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生存时间相近;1 a生存率虽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但前者有生存率提高的趋势。另外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必须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8],本研究显示吉非替尼的主要毒副反应是皮疹及腹泻,这种毒副反应无需处理,少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仍可继续服药,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说明患者对此药有更好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肺腺癌伴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毒副反应轻,使用方便,依从性较好,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尤其适合对那些无法接受化疗的晚期肺癌伴脑转移的患者。由于本组病例数较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收集更多的病例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总结。

[1]吴一龙,廖美琳,周清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共识 [J].循证医学,2004,4(4):236-238.

[2]于世英.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医药导报,2006,25(7):654-656.

[3]王绿化,张红星,陈东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78-560.

[4]DASSONVILLE O,BOZEC A,FISCHEL JL,et al.EGFR targeting therapi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versu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7,62(1):53-61.

[5]KONG W,JARVIS CR,SUTTON DS,et al.The use of palliative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es[J].Clin Oncol(R Coll Radiol),2012,24(10):e149-e158.

[6]管忠震,张力,李龙芸,等.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在中国的临床研究[J].癌症,2005,24(8):980-984.

[7]RICH JN,REARDON DA,PEERY T,et al.Phase Ⅱ trial of gefitinib in recurrent glioblastoma[J].J Clin Oncol,2004,22(1):133-142.

[8]马玲,帕提古丽.阿尔西丁,单利.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0,17(5):554-558.

王青民(1957-),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放疗及综合治疗工作。E-mail:wangxinact@163.com

10.3969/j.issn.1673-5412.2017.01.016

R734.2;R730.6

B

1673-5412(2017)01-0056-03

2016-01-22)

猜你喜欢

吉非全脑毒副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全脑开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