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2017-03-23易茂华汪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校园文化

易茂华+汪林

摘 要:现代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习惯”。他还说“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可见习惯对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处于中学阶段的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无疑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校是未成年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良好的学校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让每个校园人的精神更加振奋和不断升华,尤其是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未成年人肩负建设祖国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精神和行为习惯,树立起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树立起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努力成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2.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使未成年人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为青少年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乃至于提高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一些利欲熏心的网站以营利为目的,利用网络开放、隐蔽的特点,用色色情、暴力等腐朽内容为诱饵,大赚昧心钱。由于网络的新奇、快捷、刺激,加上网络管理的不规范,使得网吧成为青少年首选的娱乐场所。网络生活不仅使青少年精疲力竭、视力下降,而且各种淫秽、暴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严重侵蚀着他们。

4.学校教育中轻德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

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择人标准偏重文凭等原因,使学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以考试分数决定学生的前途,智育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陷于说起来重要却对升学率无任何意义的境地。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智育力度的加强,却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另一个问题是脱离实际,说空话,喊口号,不但德育任务不能落实,而且还会给青少年留下空谈、虚假的后果,故出现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与年龄大小成反比的不正常现象。

二、校园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的界定和具体表现。

1.要研究和预防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及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首要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学生不良行为或习惯?这些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根据不良行为发生严重程度的不同来划分,中学生不良行为可分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

2.校园中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

(1)破坏校园稳定。制造谣言生事、停电时大喊大叫、集会时群体起哄、校园推销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2)不守诚信。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说谎、言而无信等。这些都是诚信失范的现象。

(3)校园浪费。不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浪费粮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用)具;纸张浪费(如纸张只使用一面);肆意攀比高消费等等。

(4)损坏公物。在课桌、墙壁上“涂鸦”、践踏草坪、攀折花枝、损毁图书馆书籍等现象却屡见不鲜。

(5)偷盗。乘别人不备,拿走别人的钱财、生活用具、学习工具、书籍等等。这些行为给别人带来生活和学习上的不便。

(6)早恋。少数中学生用“传条子”、写信、请人吃东西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个异性同学的好感等等不一而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轿正不良行为,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就一般人来说这种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而这种條件是相差甚远的。因此,加强未成年人优良习惯的培养,是形成未成年人良好品德最有效的途径。为了轿正上述种种不良行为,我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投资,兴建基础性设施。

近年来,我校加大投资,先后兴建了30块黑板,26平方米的玻璃橱窗,建立了一个校园广播室,购置28个垃圾桶,挂置了一百多幅名人名言和名人画像,添置了二百多棵绿化树木等等。为我校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

2.成立专班,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奖惩制度。

建立由校长亲自挂帅,校团委和政教处主管,各班班主任主抓的管理机制,制定奖惩制度,大力表彰先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成立校园文明督查队,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在全校学生中民主推选出学生代表,组成校园文明督查队,分片巡察,量化打分,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评比。

此外,我们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舞台,多途径、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从学校的“我的好习惯”校园广播台、“身边的美丽”最美人物宣讲、文明小博客主题活动,再到社区礼仪中的“文明礼仪进社区”、“文明乘车公约”,将人文素养、礼仪、诚信、人格等德育教育与习惯养成有机整合,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习惯。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美德相承接的原则。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3.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规范他的行为。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校园文化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