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班就读在中国发展的研究

2017-03-23刘维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展望现状

刘维杰

摘 要:随班就读是中国政府在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方面采取的一种教育政策[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班就读逐渐成为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中影响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学生人数最多的一种教育形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它已从行政推广逐步成为了普通学校提供良好服务的一部分。本文从随班就读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工作,谈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随班就读 历史 现状 展望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在中国已开展近三十年,如今取得非常大的成绩。一方面随班就读采取就近入学,不仅节约了财力、物力和人力,还大大提高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解决了他们入学呼声高与特殊学校数量不能满足要求的矛盾,进而促进了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融合。另一方面随班就读的大力推进,改变了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也使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了解残疾儿童,理解特殊教育,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一、回顾历史

1987年12月30日,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到“在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小学随班就读”。这是在我国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随班就读”一词。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变革,在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中提出“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收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数据显示,2010我国随班就读学生人数已经达到特殊儿童入学总数的60.99%,由此表明中国已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发展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新途径。[2]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适龄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提供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支持,随着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落实,在2016年末统计中显示,全国适龄残疾儿童已达到90%以上,促成这项工作进展的学习形式,除了在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外,随班就读是则是达成这一百分比的主要措施之一,更是推进残疾儿童通过融合教育,解决义务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3]

与此同时,在随班就读过程中,教师需具备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儿童的不同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资源教室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配辅助用具,补足文化知识,为随班就读学生的指导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支持。[4]

三、存在问题

随班就读工作开展至今,使大部分适龄残疾学生的就学问题得到了解决,由此可见随班就读工作带来的是成效是众人所承认的。然而在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势必会有问题不断出现。

二十几年来,我国一直延用《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没有符合实情的相关指导文献;残疾学生接受普通教育人数满足不了实际特殊需要儿童接受教育的要求;随班就读定义被误解为“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等,说明我国的随班就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的入学,却没有使他们得到适合的教育。[5]

四、展望未来

第一期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预视着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在中国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国际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随班就读发展的最终归宿将是全纳教育,这也顺应了特殊教育在国际发展的潮流。全纳教育是教育的重大变革和重新调整,它强调要对所有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作出适当反应。

1.全纳教育的特点

全纳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每个个体由于基因与环境的作用关系,所产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及需求等等,所以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人们应该尊重多样性。

2.主张教育平等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也是是人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学者认为全纳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全纳教育对象还是单指残疾学生。而事实上,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特殊的教育需要,都应该是全纳教育的对象。

3.提倡最少受限制环境的教育环境

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宗旨在于,使教育对象更好的融入社会。而促进其快速、有效地发展,需要适当的专业化教育策略以及符合需要的环境设置来满足的。

4.明确“积极参与”的教育目的

全纳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改造社会的意识。而其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纳型社会,让每个人都积极的面对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并担负起社会责任。[6]

5.全纳教育的优越性

(1)全纳教育有利于促进人权理念的发展

2006年联合国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公约中呼吁把残疾人的教育、康复、医疗、就业等提高到人权的高度来认识。作为缔约国的中国,探索并实施融合教育,推进随班就读正这次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2)全纳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全纳理念倡导,残疾人士本身要自强不息,具备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健全人也要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积极条件。2016年12月2日,联合国就《残疾人权利公约》通过10周年召开高级别会议,肯定了《残疾人权利公约》对人权理念的保护的里程碑,同时呼吁,要消除社会上的各种障碍,结束对残疾人的各种歧视,更全面尊重人权。残疾人也应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决策与实践之中,从而促进人人参与的民主和谐社会的发展。

随班就读是我国落实融合教育发展出本土化教育,它丰富了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使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主动去运用全纳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吸取别国经验,为我国特殊教育飞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全纳教育是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要真正实现全纳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全纳教育理念,积极创造有利條件,为全纳教育在我国全面实施做好一切准备。

参考文献

[1]肖非.中国随班就读:历史 现状 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05

[2]钱丽霞,江小英.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4

[3]曾雅茹.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教学策略与所需支持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

[4]陈光华,张杨,石颖,王璐,吴盈盈.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6

[5]丁勇.后现代视野下的全纳教育及其对我国随班就读的启示.中国特殊教育,2006

[6]国务院办公厅.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国办发{2014}1号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展望现状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