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篇作文带来的变化

2017-03-23曹春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曹春梅

摘 要:在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男孩,善良、懂事,性格腼腆,虽 然好动,但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作业也偶尔丢三落四的。平时遇到点小事就会哭鼻子,比如说作业本被别人弄坏了,钢笔摔坏了或者别人批评他了等等,他就会哭起来。因为他的性格,与同学的关系一般,在班里朋友也不多。然而,一次作文课让这个男孩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赏识教育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语文教学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段故事:1975年母亲节,比尔·盖茨给母亲寄了一张问候卡。卡上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在我干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我想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与他在母亲那里得到的赏识是分不开的。然而,这珍贵的赏识却被很多母亲所忽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赏,也都渴望受到别人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鼓励与赞赏对学生的自信和进步更是至关重要的。

一、赏识能给学生自信

在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叫董云斗。他善良、懂事,性格腼腆,虽然好动,但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作业也偶尔丢三落四的。平时遇到点小事就会哭鼻子,比如说作业本被别人弄坏了,钢笔摔坏了或者别人批评他了等等,他就会哭起来。因为他的性格,与同学的关系一般,在班里朋友也不多。然而,一次作文课,一篇成功的作文,让这个男孩有了自信,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愿意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他自己认为自己的优点是写作文,他在作文的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他因作文充满自信。

二、老师的赏识能点燃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

那是在三年级下学期时,讲到第五单元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课后有一道题是《苹果树的故事》续写。原文是这样的:一株苹果树有片叶子长了虫子。啄木鸟飞来要给它除掉,苹果树摇摇脑袋说:“用不着,用不着,有几只小虫子能把我怎么样?”因为刚学完两篇寓言故事,所以正好借此机会进行一次习作训练。我要求孩子们把这个故事续写成一篇童话体的寓言故事。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同学们兴致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始至终,董云斗同学都非常投入地听着同学们的发言,但自己却一直没有举手。开始打草稿了,从他的眼神中,我感觉他正在自己的脑海中努力地酝酿着故事的情节,而且是非常有趣的情节,因为他的脸上不时露出微笑,我想一定是被自己的想法逗乐的。

第二天的作文讲评课上,我先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读一读自己续写的故事,然后小组评选出一篇写得最受欢迎好的故事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室里一下子变得热火朝天,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听不清而跪在椅子上的,还有的干脆走到读作文的同学身边看着他的作文草稿聽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作文读给伙伴听,读者声情并茂,听者津津有味,大家还不时地发出笑声和评价声。我走在各小组中间巡视,感受着并享受着这快乐地学习氛围。我走到董云斗同学所在的第六小组,我问他们:“你们组谁的故事写得最好啊?”三个人同时指向董云斗。我对董云斗说:“一会儿,你一定要把你的故事给同学们读一读。”他怯怯地,略带一点不好意思又有点调皮地说:“我可不敢。”我笑了笑:“你怕什么?没关系的。”

交流结束了,各小组都推选出一篇好的故事准备读给大家听。当我走到讲台上时,下面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地举起了手。我指了两名同学来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都很热情又诚恳地提出了对作文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这时,第六小组的三名同学都想让董云斗读,可是他就是不举手。他们都用小手偷偷地指向董云斗同学,眼睛看着我,还不停地使眼色。我明白了,他们太想让我叫董云斗的名字了。我大声地说:“下面请董云斗同学代表第六小组来发言。”第六组的同学使劲地鼓掌欢迎,而其他组的同学都很意外,因为在作文课上,很少能看到董云斗同学发言。听到我叫他的名字,他马上做出不想读,又不好意思的样子。全班同学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看实在躲不过,就站起来给大家朗读他的作文:“一株苹果树……啄木鸟听了苹果树的话就伤心地飞走了。虫子们看啄木鸟飞走了,高兴极了。虫子大王说:‘讨厌的啄木鸟飞走了,这回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大吃、特吃了!哈哈哈哈!说完不一会儿,虫子们就占领了所有的树叶。吃着吃着,大王觉得还不过瘾,又让手下把它们的七大姑和八大姨都叫来……”

同学们都被他的故事情节和幽默的语言所吸引,没有一个溜号的,就是平时最爱动的张航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当他的作文读完的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然后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有的说:“董云斗,你编得太好玩了。”“董云斗,你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我想,这正是一个鼓励他的机会。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这次作文董云斗同学想象丰富,描写生动、有趣。董云斗同学真让我们刮目相看啊!咱们班诞生了一个故事大王。”听了我的话,董云斗不好意思的笑了。此时,我在他的眼神中我能找到以前他所不具备的东西,那就是——自信。从那以后,每次的作文讲评课上他都会给同学读作文。课前三分钟时,他也积极举手发言,语文课上他的发言也变得自信了,踊跃了。当然语文成绩也提高了,真为他高兴。

三、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

现在回想起来,董云斗同学的变化,就起源于那次作文讲评课上同学们对他的肯定和老师对他的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育工作者切不可忽视赏识的作用,要多给学生阳光雨露和鲜花掌声。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