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17-03-23陈洪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习兴趣培养

陈洪波

摘 要: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试从创设情景、对比设问、故事引入、开展活动、和现实功能五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调动、培养、巩固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历史 学习兴趣 培养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一问题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的资料很多,如人物事物图片,影音资料等。如在讲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些片段,然后提问:“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两大难题是什么?为什么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由于有了影音资料和以前的知识做基础,学生很容易活跃起来,纷纷发表个人看法,这就为讲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做好了知识铺垫。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对比设问,产生兴趣

中国有一句古话:“善教者,必善问”。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三、故事架桥,调动兴趣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同事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中的公民参政情况时,可以对学生讲解“雅典人帕帕迪的政治生活”这一故事,通过对雅典公民帕帕迪行使公民权利的见闻和遭遇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人民主权的概念和轮番而治的体现,同时也能让学生体味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在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课时,可以用“酎金夺爵”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来说明汉武帝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类似的故事數不胜数,如可以用“南门立木”的故事来说明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用“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表明越王立志雪耻的决心、用“三顾茅庐”的故事来说明刘备爱惜人才最终使其占据西南一席之地等等。通过故事架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兴趣,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何乐而不为?

四、设置活动,培养兴趣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步完成了自主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历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让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谜语竞猜、开展辩论会等。就学生感兴趣而又存在争议的人物或事件组织辩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在《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中涉及到对秦始皇功过的评论问题,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人评说,当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五、察往思来,巩固兴趣

历史是以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就当代学生而言,他们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对当今的国内外大事比较关心,因此历史教师应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阐释现实问题,如在讲述经济史时会讲到罗斯福新政,在讲述罗斯福新政采取各项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我国借鉴“凯恩斯理论”所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培养并逐步增强其利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立足课堂,放眼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今天一些学生已经在积极尝试用历史知识来论证自己对某些时事的看法,有的选择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选择和老师沟通。虽然有时他们的看法不够全面或论据使用不够恰当,但笔者毫不怀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这是很让人欣慰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作为新课程实验的践行者,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会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学习兴趣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