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再教育的研究与分析

2017-03-23陈旖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

陈旖

摘 要:通过问卷调研,分析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阶段变化,从深层次分析参军认知,开展心理干预,做好再教育管理工作,及为开展学校的征兵宣传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此项研究反映的问题对于高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促进退役复学大学生再管理工作以稳健态势向前推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其他学校等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退役复学大学生 认知 心理 再教育管理

习近平主席强调“融合推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储备,不断拓宽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人才渠道,加大特招力度,满足部队多系统、多层次人才需求”。各大高校历年来都是积极响应国家征兵号召,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军营,在学生服役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关问题也开始呈现。近年来,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高校渐增,如何继续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和学生身上的优良品质,如何做好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再教育管理工作是各大高校学生工作所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调研分析此类学生他们对参军决定的认知和思想状况,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独有特征,学校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

一、认知分析,加强思想引导

角色适应是指个体为其所承担的新角色或所处的新环境保持和谐状态,而采取的心理调适及行为反应。[1]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65%的学生认为刚入部队,经常会疲惫不堪,但是他们有坚持下来的毅力。调查表明,经历过军营生活的人有着特有的执着、担当、勇敢和忍耐,这在他们身上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当兵两年多,最重要的是锻炼优秀的军人品格,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都是其次。军人的养成,必须从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训练和教育,使自身具备符合军人规范的行为习惯。但对于思想认识懈怠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积极的思想意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不断端正,不断升华,才能使他们逐步成长。

二、特征对比,加大干预机制

在当今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观念等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一并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拜金主义的产生导致大学生价值标准混乱,就业时定位不准、心态不正等问题。而部队的军事化管理能培养学生的铁血精神,打造高效执行团队。铁血精神就是面对困难永不言败,面对挑战迎头而上。按统计问卷调查,所有的退役复学学生觉得自身的改变还是巨大的,但是有利有弊。结合问卷和谈话两种方式,分析大学生退役后的特征:觉悟能力高;自我约束强;团队意识强;适应性欠缺;学习较吃力。数据显示,只有4%的复学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吃力的。数据记录一名学生退役复学两个月,因成绩原因被退学。因此,要加倍重视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心理调整、人生目标等潜在问题,加大干预机制。

三、稳步推进,整合管理对策

在大学生入伍前,学校就需要为大学生退役复学做好登记备案,针对这批特殊人群,应建立一种新的再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对策。主要分为退役前和退役后的工作,做到“三前三后”。

1.“三前”——退役前

① 政策宣传到位。宣传教育多样化,激发大学生入伍的热情,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入伍相关政策。有学者认为,新旧角色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造成的压力可以经由预备社会化或角色承担之前的社会化所缓解。[2] 应征入伍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可能会改变他整个人生的重大决定,必须慎之又慎。如果部队有条件允许,建议让大学生们实际体验,了解部队的政策和军人的职责。

② 过程紧密跟踪。前期部队会封锁新兵与外界的任何联系,因此建议部队隔一段时间主动与各高校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学校根据部队所留的固定电话号码与部队相关人员沟通联系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在军营的个人表现,为持续跟踪退役复大学生在校及就业方面的一系列情况,做好记录备案充分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个人行为,同时表示学校对他们的关心。

③ 落实优抚政策。物质决定意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应建立在新兵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需求之上的。[3] 切实做好学费补偿代偿工作,让学生安心服兵役,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2.“三后”——退役后

① 组织座谈会或茶话会,充分发挥良好作风和榜样作用。鼓励退役复学学生做到“退役不褪色”,以他们在军营刻苦锻炼的经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材,通过讲座、课外活动等形式,以军人的形象、军人的作风影响周围的同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行为习惯上也为同学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就有退役复学大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

② 做好科学的心理引导与帮扶,强化服务意识。做好以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为主,辅导员,班主任为辅的心理干预模式,根据学生的预约和各分院或系部反馈的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咨询工作。为退役复学大学生融入班级、融入集体创造条件,帮助复学学生尽快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也就是说,需最大限度地解决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一条龙”服务。

③ 成立相关社团,搭建交流平台。可组织“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协会,充分利用自身在部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同学们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也让退役复学大学生展示自身在军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结语

通过以上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做好思想引导,心理干预,为全面推进高校的再教育管理体系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征兵宣传等工作以稳健、均衡的态势向前推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以此为其他学校等部门提供参考与

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郑涌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93-213

[2] 莫里斯·罗森堡,拉尔夫·H·特纳.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3] 陈晓成.做好入伍后新兵跟踪教育工作的三点思考.国防.2011年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