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水养鱼,激活写作活力

2017-03-23李奇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审题写作能力作文

李奇

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旧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旧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可有多个立意。

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命题方式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其材料能为考生规定写作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却又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可以避免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此外,还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写好新材料作文,若做到举一反三,也能写好话题作文。

要让学生写好新材料作文,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教给学生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要使学生从材料出发立意。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读懂材料,理解和把握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从中读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还要读懂作文要求。作文要求,是对作文内容、主题、体裁、篇幅等方面的限定,應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读懂材料,是为了执行要求;明确要求,是为了进一步吃透材料。从材料到要求,从要求到材料,反复阅读,吃深吃透,是审题的第一步。

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要善于区别对待。如对于情节型材料,重点是要理清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并且紧扣结局寻根究底,深入探索材料的内蕴。对于名言警句型材料,重点是要准确理解其哲理,然后考虑如何评析,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典型事例来阐释,来印证。对于图画型材料,重点是要弄清画面的内容,如以人物为主体的画面,应该从观察人物的衣着、身份、年龄、动作、神态等入手,弄清人物以及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将画面内容与活生生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二者的关联点中把握画面的主旨。对于组合型材料,重点是要归纳综合,融会贯通,然后考虑如何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

总之,要抓住关键,仔细推敲。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而关键词语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这“下一个”三字就是关键词,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就不成问题了。

二、每次突破一点,作文教学避免面面俱到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面面俱到,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写作的次数有限,如果训练重点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大部分学生很难受到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除了重点进行审题训练外,我们每次进行某一方面内容的训练,每次突破一点(如写好开头、安排好结构、选用课本中的材料、遣词造句等),而不是面面俱到。学生哪一点写得好,我们就给予肯定,让大多数学生每次作文都有成功感。

三、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有了好的立意和构思,但如果没有典型而有力的材料作为支撑,作文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文也是如此,有了充足的材料,再加上一些连缀成文的方法,何愁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的积累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可以布置学生每天读一到两篇短文,每个星期摘抄20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语,摘抄10条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写三篇2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阅读好的文章,要“雁过留声”,把其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做到有阅读就有摘抄。

四、教给学生评分标准和评改方法,让学生做到眼高手高

学生所写的文章,往往只有一个读者——老师。学生写的好作文,有可能被当成范文读一读,差一点的就无人去读了;而对每次作文中出现的优点和毛病,老师只是在讲评课上说一说,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听过就算过了,起不到多大作用。如果让学生评改别人的作文,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评分的标准和评改的方法,让学生先做到眼高,进而做到手高。学生明确作文批改的标准,养成修改的习惯,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作文评分及评改的要求,其实就是作文要求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映。学生在不断的批改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作文的具体要求;在评改时思考别人不该这样写、应该那么写的同时,更加明确“怎样写”的问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通过近期的材料作文教学,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放水养鱼”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大部分学生克服了写作畏难情绪,但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敷衍了事;学生写作水平差距较大,选材不新颖,大同小异,等等。为此,我将继续探索实践,摸索出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力求大面积提高学生写材料作文的水平,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好作文。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雪枫中学)

猜你喜欢

审题写作能力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