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3-23王秀娟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给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王秀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标准的显著特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精神,达到终极目标呢?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三换位两设计一发挥”。

一、三个换位

1.教师角色的换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兢兢业业地固守着一套传统的教学观念,空洞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为教而教的代言人,丝毫没有实际意义。这看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其实适得其反,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智力发挥造成极大压抑与摧残。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因此,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2.教学模式的换位

教学模式固然很多,却需要我们鉴别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都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去发现问题,去自己分析,去自己得出结论。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碰撞和质疑的一个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教师应及时指导,集中小组智慧参与全过程。

3.教学思维的换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教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分享,则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开阔。

二、两个设计

1.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优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持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教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多元因素进行评价,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谁注意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到看谁引导学生乐学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得透彻,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收能力出发,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自己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行、导法,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教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多提供平台。当然,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佳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廣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职成教教研室)

猜你喜欢

教给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