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以人为本”,拓宽育人渠道

2017-03-23张惠成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德育

张惠成

摘 要:中学的德育方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青少年发展规律。结合本校实际对德育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主要从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形式三个方面进行。遵循“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进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为目的,全方位对德育方式进行了创新。

关键词:德育;德育理念;德育形式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这个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具有极强的个性。但是不论何时何地,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德育工作必须时刻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不能够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创新,时代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通过创新来求适应和求发展。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创新德育方式,以拓宽育人渠道。

一、德育理念创新

从根本上来说,德育即是育人,育人就应做到“以人为本”。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教育,而且通常缺少人文關怀和平等理念,忽视个人需要,没有考虑被教育者的独特个性和内在需求。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更能贴近学生,而且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指向。

以学生为中心。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应考虑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利益,关心学生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和实际困难,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对话,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健康的德育氛围。

1.树立尊重、平等的理念

现代的人性化教育不再是简单强硬的控制和约束,而是尊重学生,使学生自愿投入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当中,要学会信任学生和赏识学生。做到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在行动上帮助学生,使教育充满爱和关怀。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尊重师长,也尊重自我,收到真实的德育效果。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要把学生个人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当中,“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并不是把社会和个人分割开来,片面强调个人需要实际上反而偏离了德育的本质。德育工作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也应该关注学生社会化发展,使德育在整体教育的基础上发挥出学生个人的优势和潜能。

二、德育内容创新

1.学校教育

我校将德育工作中的学校教育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个人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在个人品德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培养学生自控、自理、自律、自学的行为习惯。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很多家长往往忽视这一点,实际上家庭教育是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学校在做好自身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指导和引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具有补充和巩固的作用,能够强化学校教育的成果。

3.社会教育

目前的中学德育工作经常与社会脱离,造成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这会直接影响学生正确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传统的德育内容往往是在理论上的阐述,大谈特谈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但是却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德育形式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应时代特点和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

1.重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我校积极探索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止加强班主任在本班进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而且为班主任建立了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展现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先进事例,互相交流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探讨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有实用价值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使大家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2.优化课堂结构,打造德育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使德育工作依托于课堂教学,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做到寓德于教。打造德育课堂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同时也热爱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当中通过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培养来共同创造师生间的精神共鸣。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使学生能完善自身性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生活与学习中的一点一滴抓起,重视养成教育,重视言传身教。我校倡导德育工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从一入学七年级开始,就重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严抓课堂纪律、严格出勤管理、严控不文明行为习惯等。除此之外,还积极开展“做文明中学生”“迈好中学第一步”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认识。

德育工作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班级管理,形成“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班级风格,发挥学生间的相互监督作用;培养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对学习和情感能够达到初步的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完善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认识自我,使学生能够有自我批评的态度,逐渐呈现新变化,树立新自我。

参考文献:

1.朱德翠.创建优良育人环境 探索德育创新渠道[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2(3):143.

2.张先志,吴优,唐华彬.构建生活德育体系 创新活动育人模式[J].教书育人,2014,10(20):25.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龙溪中学)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