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7-03-23李洪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习惯语文孩子

李洪艳

摘 要: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 ,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識进行一次系统整理。可以温故知新,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2.细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3.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4.使用字典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背诵的习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6.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匀称的习惯。

现在中考、高考都对作文中字迹做了硬性规定,字写得不好,不规范,在升学中造成很大损失。许多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

7.经常看新闻,广泛阅读的习惯。看新闻能让孩子们对社会国家大事充分了解,可以增加学生爱国之志,孝国之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更可以培养孩子们雄心壮志。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以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为契机,我们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对引领学生的阅读大有裨益。

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方法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

行为。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习惯养成的关键

(1)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如在学习中遇到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上述种种消极心理因素,可以通过某些心理素质的强化作用予以

解决。

(2)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4.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其次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

5.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模仿力很强,家长自身的优缺点都会受到孩子的模仿,言传不如身教。自己尊老爱幼,真诚待人,勤奋节俭,孩子也会跟着学,从小让孩子养成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作息时间,学习要积极主动,要有一健康向上的心,引导孩子多观察周围环境事物的变化,养成勤思考的习惯,注意孩子的兴趣培养。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习惯语文孩子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