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2017-03-23辛玉伟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维实验数学

辛玉伟

多年前听到一位数学教育名家的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是行动,而不能只是口号。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待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學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2.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1)新课引入的优化。在引入新课时,精心设疑,创设悬念,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时,让学生准备三根任意长的木棍,上课前让学生将三根木棍首尾顺次连接成一个三角形。结果出现两种情况:大部分同学能构成;而一部分同学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形成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研新知识的欲望。

(2)知识教学的优化。现代教学论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兴趣又是学生主动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实际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一堂数学课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成功的关键。初中数学课堂的启发式教学有引趣启发、激疑启发、演示启发、设陷启发、类比启发、联想启发、分解启发、引申启发、转化启发、归纳启发等,不管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例题教法的优化。例题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其要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法多解、一题多变,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此外,课堂结构还有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每个环节都做有效的优化,课堂练习精心设计和选择、科学地指导,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积极参与。

3.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在它形成的过程中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求知欲;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做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抓好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有扎实的“三基”素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纯正的思维素质。也只有真正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才能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需要的根本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柳泉铺第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实验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