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小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2017-03-22王华

教师·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阅读者阅读兴趣

王华

摘 要: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书籍令人眼花缭乱,帮助学生从中选取有利于自己的“营养大餐”,并持之以恒地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语文老师责任重大。文章从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阅读者的措施。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习惯;小学生;阅读者

阅读是阅读者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种主动过程,从广义上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所谓课内阅读就是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而课外阅读则是课余时间学生的个人阅读,它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补充。

据有关心理学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的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而且提升了语文学习兴趣,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都是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变化。

除此之外,课外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等等。既然课外阅读如此之关键,那如何将小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呢?

1.阅读兴趣的激发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必要,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阅读具有关键期,应从小培养,有些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忽视了这一点。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补救。

五年级有一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文中作者对自己童年的一系列回忆,无不激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倒数第二自然段结尾写道“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想很多学生读到这时会有种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课堂上,我抓住这一契机,对这本书进行简单介绍后,再节选这本书中的另一章节念给学生听。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不用我再多布置,中午当我走进教室时已经看到有人在津津有味地阅读这本书了。

2.阅读读物的推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因此,小学生课外读什么书至关重要。就如那些经典之作,它对于读者不仅仅只是文字的呈现,而是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因此,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外读物进行精心推荐。

首先,教师应结合每篇课文的安排以及园地中的课外书屋适时推荐一些读物。这些文章的同步阅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本组课文主题的认识。如教学完《祖父的园子》,就可以推荐学生看萧红的《呼兰河传》;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就可以利用园地中的课外书屋推荐高尔基的《童年》,让学生和高尔基一起感受他童年生活的苦难与悲惨,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上进。总之,每篇课文、每组课文都可以成为我们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一个引子。

其次,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新课标要求的各年级必读书目。在每一学年开始,我就把这一学年的必读书目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最后,还可以推荐一些学生喜爱的书籍或期刊,如男生可以推荐他们看《科学博览》《十万个为什么》等;女生可以推荐《儿童文学》《意林》《读者》等。做到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享用的“营养大餐”,让他们在这大餐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精神食粮。

3.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知识的海洋中,如何汲取书的营养,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必不可少。有些学生看书心不在焉,只是装装样子给家长看;有些学生浅尝辄止,只注重书中情节,而忽视了作者的描写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以致很多家长说:“孩子书也看得挺多的,可为什么语文还是这么差?”其实,这就是学生不良阅读行为导致的。学习语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在他(她)的阅读过程中必定是各个感官的积极参与。一代伟人毛泽东,他所读过的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他阅读的痕迹,有圈点、有批注、有心得,大量的思考性阅读使得其思想境界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每次阅读书籍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应根据每次阅读目的有所选择阅读方法。

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对于这样的文章我要求学生精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具体要求如下:①积累好词佳句,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要标记出来并摘抄,熟读成诵,从而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边阅读边批注,阅读时遇到自己有感悟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把它标记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心得。 ③归纳写好读后感,阅读后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书写读书感受,可以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从而形成一篇篇真实的读后感。④创作阅读法,有时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特别有感触,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续写、扩写、改写都可以。有了这样的阅读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必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收获阅读的喜悦。

但有时我们阅读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而去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这就不能精读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也称泛读)来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这种阅读,学生平常的阅读量要多,理解力要强,注意力要集中,速度要快。这样的快速读,能使一个人的知识信息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4.阅读成果的汇报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有效果、不流于形式,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阅读成果的检验。可以在教室墙壁上或者后黑板上设置“书海拾贝”“读书园地”等板块,然后张贴或抄写一些学生平时阅读到的美文佳作或是他们阅读时有感悟的读书心语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一周一换,一周一组学生负责。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积极性高,不但可获得阅读收获,还能感受到读书乐趣,阅读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除此以外,每天的語文课前可以留出3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或向大家推荐好书,或介绍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等。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师生同步阅读一本书,每天交流阅读心得。这样一来,班内书香萦绕,学生置身其中,不怕阅读只是走马观花了。

5.阅读习惯的坚持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只有具有一定数量的阅读,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持之以恒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事。为了让学生能坚持阅读,从四年级接手这个班开始,我就在班上举行书香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之后还须完成书香笔记一则。书香笔记的内容包括阅读时间、阅读时长、阅读内容、阅读摘抄以及家长签名五部分。家长签名的目的就是让家长一起参与这个活动,保证学生的阅读落到实处。遇到寒暑假时也要让学生把这项活动继续下去。现在微信非常方便,我要求他们至少坚持5天一汇报,可以在班级群里展示,也可以在朋友圈里晒晒自己的阅读成果。当学生看到别人的坚持时肯定不愿自己落后,也会迎头赶上。这样一来,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是一种坚持。书籍带给他们的力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阅读于小的方面来说,能提升学生的成绩,助其考个理想的大学;于大的方面来说,能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一个真正会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成长的人,他(她)的容颜自然会改变,在谈吐上、在气质上都会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张学青.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J].江苏教育研究,2015(Z1):86-90.

[2]谈永康.让阅读教学回归“阅读”本意[J].小学语文教师,2016(2).

[3]毛 云.智趣语文,让阅读教学神采飞扬[J].小学教学参考,2016(16).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者阅读兴趣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