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2017-03-22罗小芳胡丽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1期
关键词:方差分析影响因素

罗小芳+胡丽媛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个别访谈,以江苏地区五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考察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总体水平不高,在性别、年级、专业选择志愿、专业就业前景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方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62-04

一、问题提出

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个体对所学专业在主观上的意识态度与思想行为,反映了个人与所学专业的情感连结程度。专业认同可以分为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匹配、专业行为倾向四个结构维度,专业认识表现为学生对专业属性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产生专业认同的前提;专业情感表现为对所学专业情感的趋同,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情感上的愉悦与满足;专业匹配表现为所学专业与学习者自身的特长、兴趣的适切程度;专业行为倾向是基于对专业的正向情感所产生的外显的行为效果。

专业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它会因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性,而这种因认知和情感变化而引起的对外的行为差异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专业认同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因此,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江苏地区五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为对象,并结合个别访谈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探究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及影响专业认同感的相关因素,为优化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获取有效的数据,本研究以江苏地区五所高校(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1200名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问卷1076份,回收率为89.67%。剔除52份完整性或真实性存在问题的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24份,有效回收率为85.33%。

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本情况如表1。

2.研究方法。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个别访谈,确定问卷的内容条目,综合分析具体要素指标,编制“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根据专业认同感的四个理论维度,即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匹配、专业行为倾向,分别对应6、8、5、7共26个项目。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由“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依次赋予5—1分,得分越高代表其專业认同感越高。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α(Cronbach α)系数,即内部一致性α系数作为问卷信度的判断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的各个子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83—0.902之间,问卷整体信度系数为0.916。因此,问卷信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和外在稳定性。

2.效度检验。①内容效度。本研究通过对现有专业认同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个别访谈结果,在充分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与专业认同相关的四个结构维度,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量表题项,编制初步问卷。通过多次预试测并请相关专家对问卷各个题项逐条评审,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使问卷内容及题目具有较强的适切性和代表性,内容效度较好。②结构效度。通过因素分析方法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各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276—0.593之间,为低到中度正相关,即各因素既彼此相关,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各因素与总分相关系数在0.472—0.813之间,为中到高度正相关,各因素与问卷调查内容相一致,结构效度良好。

四、研究结果

(一)调查总体基本情况

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在总体上,专业认同总体均值为3.26,介于比较符合与不确定之间,专业认同呈正向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各个维度水平皆不是很高,其中专业认识(3.48)相对最高,专业匹配(3.06)相对最低,专业情感(3.26)与专业行为(3.24)倾向位于中间水平,且二者差异不大。

(二)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被试者的性别、年级、专业志愿选择和专业就业前景等特征变量,对专业总认同及其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

1.性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专业认同感及其子维度在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专业情感维度的平均值显著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比男生更易获得学习过程中情绪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而在专业总认同和其他维度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

2.年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专业总认同在不同年级情况下呈现显著差异,大一和大四学生专业认同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不同年级的专业认同感在专业认识维度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四学生专业认识程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而在专业情感、专业匹配和专业行为倾向方面不同年级的差异并不显著。

3.专业选择意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专业选择意愿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专业认同感及其各个子维度在不同专业选择意愿下均呈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认同感整体情况及各个维度均极其显著高于遵循父母和他人意愿以及调剂专业的学生。调剂专业的学生基于调剂的被动选择使其认同水平相对最低。

4.专业就业前景。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对于不同专业就业前景,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及各子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专业就业前景对专业认同程度存在极显著影响。热门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总体均值及各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一般专业和冷门专业,这反映了热门专业学生对专业有更强的正向情感,并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学好专业。

五、结论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正向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专业认同各子维度统计数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行为倾向、专业匹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总体水平不高受多种因素影响。

第一,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专业认同感及其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专业情感维度的平均值显著高于男生,而在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和其他维度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这与社会对性别角色定位的刻板观念有关,从性别的社会期望效应解释,一般认为,男性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社会对男性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女性应以家庭为重,不必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这种意识在个体成长中逐渐内化,故而男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第二,专业认同总体情况在不同年级呈现显著差异。大一和大四学生专业认同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其中大四学生专业认识程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究其原因,大一学生初入大学,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与期待,同时学校也经常开展专业教育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大二、大三学生处于专业学习集中阶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对其专业认同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对大学生活的厌倦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迷茫易形成对专业的否定态度。大四的学生经过四年系统的专业学习与实习,对专业的认知与了解程度更高,形成了初步的职业价值观,专业认同程度较高。第三,专业认同感及其各个子维度在不同专业选择意愿下均呈极显著差异。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感最高,遵循父母和他人意愿的次之,调剂专业的相对最低。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出于兴趣自愿选择专业,在专业学习上更为积极努力,对专业的认同感较高。遵循父母和他人意愿的学生在外力的干涉下被动选择专业,家长更多考虑专业就业前景,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兴趣,学生专业认同水平不高。而被迫调剂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足且缺乏兴趣,从而内心产生对专业的排斥,致使专业认同程度相对最低。第四,专业就业前景对专业认同程度存在顯著影响。热门专业学生在专业总认同及各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一般专业和冷门专业。热门专业的学生基于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的看好,对专业产生正向的情感并积极投入,进而专业认同感较高。而冷门专业就业前景的不乐观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抱有对专业的抵触情绪使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进而引起消极的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感的改善和提升是学生个体专业学习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基础。基于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教育,推动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正向发展,进而促使高校有效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针对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特征,笔者提出以下五点教育建议。

1.加强专业培养的针对性。基于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群体差异,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细化专业培养目标,提升不同类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进而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2.重视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高校应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性别平等观念,强化其主体意识,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社会角色意识教育,扫除性别盲点,改变传统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和已内化的性别偏见,从而提高女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水平。

3.开展全程化专业教育。高校应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全过程培养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同时,结合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辅导与教育,提高其专业学习行为的持续性。

4.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衔接教育,完善专业调转机制。家长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为子女的专业选择提供相关信息以做参考,给予子女专业选择的自主性并进行合理必要的引导,使其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相匹配的专业,避免专业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此外,在专业调换方面,建立柔性专业调换机制,消除不必要的转专业壁垒,为学生转专业提供渠道和条件。同时,应加强双学位教育,赋予学生专业选择权。

5.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学生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预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可能会引起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扎堆选择。因此,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客观科学分析具体专业的就业前景,扩大对专业就业面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胡志海,黄和林.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6):1498-1501.

[2]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2):131-136.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632-636.

[4]罗亚莉,刘衍玲,刘云波.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8,24(2):120-123.

[5]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

[7]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8]熊礼明.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提升[J].科技世界,2013,(10):196-197.

[9]杨宏,施远程.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7):173-175.

[10]张弘,曹大友.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探讨[J].教育前沿,2010,(7):4-6.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Identification to their Specialty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Universities

LUO Xiao-fang,HU Li-y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Jiangsu 21200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employ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single interview to study on the feature and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to their specialty by doing empirical research on 12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five universities of Jiangsu.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s are low,meanwhile,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grade,major voluntary choice,professional employment prospects and so on.

Key words:identification to specialty;factor;variance analysis

猜你喜欢

方差分析影响因素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双因素有重复方差分析中的应用与探讨
高校二手书市场细分研究
应用统计学课堂教学组织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