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跨“理工农”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7-03-22韩珍琼胡尚连向珣朝程道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1期
关键词:四结合培养体系构建

韩珍琼+胡尚连+向珣朝+程道梅

摘要: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全面贯彻“强化基础训练、提高能力、实现综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五模块、四结合”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五模块;四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47-02

一、引言

激发并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其中的一个学院,横跨“理工农”七个专业。如何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横跨“理工农”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五模块、四结合”的实践创新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是当前我院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验平台建设。在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中始终渗透创新实践教育的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创新平台。

二、“五模块、四结合”的内容

1.五模块的具体内容。随着学生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知识结构的逐渐完善,实验技能的逐渐提高,结合学院开办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了五个模块的实践能力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专业基本技能模块:指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等全院重要基础实验课程的基础认知实验、基础单元技能实验和基本技能实验。(2)专业技能模块:指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专业、农学专业、园艺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基础单元实验。(3)综合训练模块:指有一定目标的多种专业技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实验。建立分离提取综合训练模块、生物发酵与制品综合训练模块、植物组织培养快繁综合训练模块、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综合训练模块、设施农业综合训练模块等。(4)个性设计模块:指按照既定的研究目标,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试验设计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目的和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研究的具体方案、画出技术路线图、具体实施、分析获得的试验结果,最后完成一篇科学研究“小论文”。(5)创新实践模块:指基于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创新实验。

2.“四结合”的具体内容。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验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专业必修实验与跨专业选修实验相结合。

三、围绕“五模块、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把实践育人工作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1]。西南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将实验教学改革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根据学校发展和学院办学特色,对实践课程和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实践教学独立设课,实践教学体系既同理论教学相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1)制订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并更新实验项目。根据“五模块”的内容,将实验项目分为以下五个层次: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和社会服务型。根据“四结合”,将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科研工作素养的“三性”实验作为必修内容,放在课内、校内和实验课程中;将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和社会服务型项目作为选修,放在课外、校外,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或社会服务项目相结合。实验项目随着实验技术、实验设备、实验材料以及标准法规的更新会适时调整,让学生的知识和实验技能与时俱进,让学生的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2)构建完善有效的功能性实验教学平台。生物科学实验中心根据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体系设计和实验室现有资源,将实验中心设计成由基础生物实验教学平台、生物分析测试实验教学平台、研究创新实验平台等几大部分组成的公共实验平台,打破专业界限,以便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更加有针对性的为师生提供服务。

我校以及诸多兄弟院校[2-4]的实践表明,这种分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适用于不同岗位层次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我院实验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将生物科学实验中心建成一个跨院系的、面向全校开放的实验教学大平台。

四、建设科学的培养效果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

建立和优化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5]。

建设系列课程下的实践技能综合评价机制,建立逐级达标、多元考核的方法,既考核实验过程又考核实验结果,做到对学生的实验理论、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以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考核为例,课程采用结构评分,包含实验预习、课堂“6S管理标准”执行情况、实验效果、实验报告书写等环节,每个环节均制定质量标准和评分规则,力求做到评价全面,分数来源有理有据。不同模块不同层次的实验,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结构评分。学校及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也有一系列管理、引导、考核實验教师工作质量的监管评价体系。

五、围绕“五模块、四结合”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五模块、四结合”体系将实验项目划分为五个层次,各层次的实验内容、教学目的、授课方式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师资队伍的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学院充分肯定实验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把实验教师队伍纳入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并有计划地引进高水平教师充实队伍。其次,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研究,以提升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确保实验教师队伍能力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第三,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把在科研实践中获得的大量实验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向教学转化,确保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在以上前提下,以五個合理化为目标,逐步实现实验教学队伍的职称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合理化、知识结构合理化、年龄结构合理化和学员结构合理化。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在职进修以提高业务水平,鼓励在职攻读学位以改善队伍结构,加强知识更新以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有较强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能教、会管的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并把实验教师置于与其他教师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确保实验教师队伍稳定。

六、结语

在2013—2015年聘期,我院通过“五模块,四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团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获奖共38项;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共24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4项、校级6项;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项目2项;校内大学生创新基金、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共29项;本科生发表论文30余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在加强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统筹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实验教师队伍是基础,如何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设计与质量控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深化实践教学配套机制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麻明友,贺建武,陈斌,等.基于创新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5,(12):13-15.

[2]林春,邵雅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1):105-106,112.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Across the "Science,Engineering and Agriculture"

HAN Zhen-qiong,HU Shang-lian,XIANG Xun-chao,CHENG Dao-mei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Sichuan 621010,Chin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Sichuan 610083,China)

Abstract: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ound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deas of "strengthening foundation training,improving the ability and achieving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to constru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five modules and four combinations" and to build up an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nhanc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training system;construct;five modules;four combinations

猜你喜欢

四结合培养体系构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