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视域下的传统古村落与当代电影互动关系研究

2017-03-22张锋

出版广角 2017年1期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

【摘 要】 电影是兼具视觉、听觉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在记事或者抒情中将自然景观或人文现象呈现,传播价值取向。作为有效传播手段,电影可以为古村落的推广助力。目前,电影与古村落的相互支撑关系越来越密切,当代电影对传统古村落保护与传承有着积极的影响,传统古村落又赋予当代电影一定的价值,二者之间是一种长期的互动关系。

【关 键 词】电影;古村落;保护传承

【作者单位】张锋,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古村落作为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古村落是不可移动的地域性总体场景,即便在当下,许多极具特色、饱含历史风尘的古老村落仍然不为人熟知。诸多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此,如何使更多的古村落进入游客视野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网站传播、短视频传播等传播手段在古村落推广中被广为使用,但是在海量的影像掩盖下,很多传播内容无法进入受众视野,属于不具影响力的传播。在自媒体时代,不具影响力的传播就是无效的传播。要推广古村落就必须进行有效传播,优秀的电影就是一种有效手段。

电影作为一种工业时代的现代文学式样,不仅可以讲述一个曲折的故事,还可以表现一种生活状态。电影的拍摄需要假设或寻找演绎历史时期的特定背景,传统古村落的原生态使其成为理想场所。古村落与电影之间的联系紧密,一直伴随着电影的发展,成为许多电影拍摄的重要场所。古村落在电影中应用的代表性作品有《小城之春》(1948年陆巷)、《菊豆》(1990年南屏)、《卧虎藏龙》(2000年宏村)、《一步之遥》(2014年初溪)、《面纱》(2006年黄姚)等。传统的古村落给电影提供了独特的场景素材,这些优秀的电影作品又以其独特的电影手法再现了古村落。因此,电影与古村落的相互支撑关系越来越紧密,本文希望能够从传播学角度展现电影对传统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独特价值。

一、和合共生:当代电影与传统古村落

比较而言,电影是一种利用光影而成的艺术,能动;相反,古村落扎根乡土,是利用建筑、地标与地势等互动构成的景观,不能动。但是,电影可以将不动的古村落能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使古村落得以恒久地传播下去。同时,古村落独特的人文、历史与艺术魅力又可以给电影提色,使活动的光影获得更好的艺术传播效果。双方是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互相作用使光影艺术与景观艺术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

纵观20世纪的电影,一部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不单单通过黑白胶片让观众欣赏到60多年前独特的陆巷古村风貌,还让这部作品得到了“中国电影界一致公认的经典性作品”的美名。1948年拍摄的《小城之春》将东山镇陆巷古村王鏊的登俊、解元、会元、探花和阁老五座牌楼合理地运用到了电影场景中,加强了电影的人文魅力,扩大了陆巷村牌楼的社会知名度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香港电影评论界曾一度将《小城之春》推选为“有史以来中国最佳电影”,同时也是世界一百年电影史上的百部经典名作之一和中国电影九十年的十部经典作品之一,并且《小城之春》也是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中国电影。《小城之春》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和世界影响力,与其独特的陆巷古村文化遗产风貌有密切的支撑关系。

《卧虎藏龙》是2000年公映的影片,由具有中西文化背景的李安导演。黟县宏村南湖和月沼等场景烘托了影片的山水文化氛围,使得原本浓郁强烈而带有张力的人物情感得以更好彰显。《卧虎藏龙》将人物置身于美轮美奂的水墨意境中,人物的“小我”“本我”不断和自然融合,升华出“大我”。黟县宏村的徽州山水文化魅力把影片中的野草、树木和竹林烘托得极具魅力。应该说,选择黟县宏村作为影片的拍摄场景是导演李安一大明智之举,《卧虎藏龙》的片名中隐藏了大量关于山水文化情节的暗示,人们都知道“大山卧虎,明川藏龙”,那影片讲述的故事、人物必定和山水有关。黟县宏村作为古村落具有徽州山水文化的特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对表现影片主题起到重要作用。

导演姜文的电影艺术表演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量少而质优。2014年,姜文的最新影片《一步之遥》上映,这部影片改编了北洋奇案“阎瑞生案”,并以戏剧化的情节变化让结局变得扑朔迷離。姜文将电影的拍摄地选择在了永定初溪土楼的古村落,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神奇建筑魅力与电影融为一体。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独具闽南风味。影片通过原汁原味的场景呈现,让设定的历史环境显得更加真实。

广西贺州的古村落黄姚古镇也与电影《面纱》结缘。约翰·卡兰执导的影片《面纱》,改编于索默斯特·毛姆的小说《华丽的面纱》,由罗恩·内斯万尼尔担任编剧,娜奥米·沃茨、爱德华·诺顿、列维·施瑞博尔、黄秋生和夏雨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6年12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20世纪20年代伦敦,一心只求跻身上流社会的虚荣女子吉蒂,甘愿选择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她下嫁给医生沃特,婚后随夫移居上海,然而难耐寂寞,旋即搭上英国外交官,背夫偷情。面对不忠妻子,沃特毅然决定举家前往霍乱肆虐的乡村行医,以作为对妻子的最大惩罚。浮世纷扰,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夫妻俩却发现了另一片天地,在遥远的异乡第一次走近对方。《面纱》在拍摄之初,导演在中国拍摄地点的选取上力求找到依山傍水的古老村镇,而且这个地点还要靠近现代化设施,为演职人员和制片公司提供方便。剧组工作人员在10天时间内跨越行程8000多公里,最终确定广西黄姚古镇为最佳地点。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具有上千年历史,素有“梦境家园”之称,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演爱德华·诺顿先生的感言:“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的一位老师,曾写过一本名为《去改变中国》的书。如今大多数美国人仍然抱着这样‘自以为是的态度,他们以为他们所谓的‘科学和专业知识能解决一切,能改变一个国家。他们错了!”[1]这或许是这些中国原生态乡村得以完整保留到现在的根本原因吧。事实上,古村落也是这部电影获得这么高艺术魅力的关键因素。

二、闻达天下:当代电影在古村落对外传播中的影响

好的电影可以有效地推动古村落向外传播,与此同时,它还可以有效地展示古村落内部存在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文化价值传承的目的。

1.宣传展示古村落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在表现情节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将拍摄地的风光、人文等旅游文化资源加以展示”[2]。

现在很多古村落由于位于偏僻遙远的山区,加上开发和保护手段不到位,正面临岌岌可危的发展局势。古村落文化亟须一种强有力的传播媒介,将其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中,强化其社会存在感。电影便是引导古村落走向世界的重要传播媒介。电影以古村落作为拍摄地能够强化社会对其的关注。电影播出前后,古村落自身也能借助电影拍摄地这一身份进行大力宣传,得到很好的推广效果。在我国,不同时期的电影中均有不少优秀代表作品,它们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意境表现为古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鲜活的古村落风貌

古村落经过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人类的发展,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重要历史文化宝藏,具有自然和人文的文化属性[3]。电影和古村落在文化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联系,原因在于电影由于情节需要得还原历史环境下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这样的场景设置需要进行大量的搭建和具备高标准的制作技法,电影选择能够反映影片叙事时代的古村落,可以加强影片叙事的真实性。很多电影故事的发生时间一般都是古村落兴起的年代,在这样的场景中,人们能够了解古村落和村落家族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要素,使得影片更加真实。而在对古村落风貌的呈现上,电影作为永久的纪录片,能够让古村落的原始风貌永远定格到屏幕中,具有很大的珍藏意义。古村落秀美的山水文化景观以及人文魅力在电影的帮助下永远地定格在人类世界,后人依旧能够领略到古村落的独特魅力 [4]。

3.弘扬古村落价值

古村落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遗产[5],具有自然、人文属性,并且对研究历史风俗、社会家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古村落在社会的发展中也面临矛盾和冲突。随着一些村落的扩建或新建,一些以建筑为主体的古村落有了瓦解的趋势,造成了村落内部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现代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古村落有着开发性、建设性以及意识性等破坏,古村落的自然环境一经破坏,便很难进行重建,很多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不良的情况下,永远地消失了,而电影的传播形式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人们对古村落的重视。

三、传神传情:传统古村落对当代电影传播的影响

电影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传统古村落对当代电影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1.丰富电影情节

古村落具有传统文化的家族部落特征,在电影情节的表现上往往能够为其增添戏剧性。不管是王安全的《白鹿原》,还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影片都是围绕村落中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开展的。无论是何种伦理关系,电影里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单单能够加强影片的可看性,还能够彰显人物关系背后的古村落文化内涵,将影片中的主题意境贴合到现实生活中。在很多使用古村落作为背景的电影中,观众除了能够看到古村的自然景色,还能够感受到古村落的人文价值。古村落文化能够让影片故事饱满鲜活,电影制作者通过呈现具有社会背景、真实存在的古村落景观让影片看起来更加有血有肉,更容易唤起观众对古村落文化的共鸣。

2.彰显文化价值

在电影《白鹿原》中,人们能够看到白鹿原村的陕北建筑;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人们又能够领略到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代表的北方建筑。除此之外,还有《边城》里面的凤凰苗家吊脚楼,《菊豆》里面的徽派建筑,《武侠》中以少数民族村落等为代表的南方建筑。古村落中的建筑对电影而言,不仅能够营造具体的叙事空间,还能够凸显电影的自然人文意境。建筑被人称为电影意象,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可以突出电影的主题,深化电影的意义,加强影片的文艺价值。古村落中的建筑来源于中国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文化,显示了人类的智慧之美,为电影增添了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3.营造意境之美

自然景观作为古村落文化的基本内容,能够为电影的背景搭建提供帮助,秀美的自然风景传神地表现了电影的意境之美。在电影拍摄手法上,导演有时候总是喜欢多次使用山水的空镜头,这并不仅是单方面展示古村落的山清水秀,更重要的是借用天然美反映故事里的人性美。在自然风光的引导下,观众能够较快地将情绪和思想融入电影。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其自然景观具有唯一性、价值性和艺术性。在多彩景观的烘托下,电影中的每一幕场景都能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观影体验,凸显了电影的艺术文化成就,带动了国内电影的发展。

四、电影推动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古村落文化传播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传承。把古村落融入影视剧可以增加古村落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影视剧组前来取景,也会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古村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古村落如何能够增加竞争力,吸引影视剧前来拍摄?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通过搭建古村落影视剧基地来保护和发展古村落,进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古村落的传承与保护应尽量避免千村一面,要保留和继承农村地区特有的文化和风俗。但保护古村落并不意味着不发展古村落,那么,怎样发展古村落呢?

首先,相关部门要善于发掘自身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古村落群。保护古村落不仅是保留建筑,文化部门还要发掘古村落的建筑文化、风俗人情和名人佚事等,让古村落更加立体丰满,强化特色,充分彰显历史厚度。

其次,在前期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可多组织本土的知名编剧来撰写符合地域特色的影视剧剧本,设立文化基金支持剧组赴古村落拍摄,举办古村落剧本、古村落微电影大赛等,发展古村落影视基地的配套服务,从而推动古村落影视基地的发展。

如果说电影《面纱》向全球揭开了黄姚古镇面纱的话,那么2016年5月7日由北京华盛金榜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中共贺州市委宣传部、广东广播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电视剧《股份农民》将更全面地展示贺州的优良生态资源、深厚人文历史、淳朴乡风民俗和良好旅游环境,对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打造“生态贺州·长寿胜地”的品牌,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传统古村落与将其作为场景进行拍摄的电影之间是一种长期的互动关系,电影宣传效应的扩大化给传统古村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对加大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无疑是有利的。当然,有利就有弊,古村落巨大的游客数量和配套资源跟不上等情况都有可能对古村落造成保护不力,当地政府盲目开发也会给古村落带来不利影响。中国文明原本就是农耕文明,中国历史也就是乡村史。我们相信,当代电影必将发掘出更多深藏着的古村落,也许未来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还得从电影中找寻答案和故事,当代电影与传统古村落之间的互动将长久不息。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卡兰. 面纱[EB/OL]. http://movie.mtime.com/39331/.

[2]郭丽媛. 中国电影拍摄地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柳迪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十七年”电影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当代电影,2014(10):1-3.

[4]田蜜蜜,方茂青,任彝.江南古村落水景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启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07-310.

[5]欧万勇.乡村电影中村落文化的审美表现与传播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古村落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火焰山下古村落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