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连关店 百盛真的老了吗?
——段东南亚华商的对华投资史

2017-03-20卢曦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关店百货马来西亚

□ 文/卢曦

接连关店 百盛真的老了吗?
——段东南亚华商的对华投资史

□ 文/卢曦

除了百货商场,百盛还经营有精品超市等

百盛是一家马来西亚公司。2016年,他们请来中国人最熟悉的马来西亚人之一——羽毛球明星、拿督李宗伟作为代言人,李宗伟略显忧郁的大幅照片出现在百盛百货里。然而,明星的熠熠星光也难挡百盛的多事之秋,公司时不时有关店的消息传出。2016年11月,他们发布了当年前三季度的财报。公司销售额下滑超过一成,净亏损达到了2.48亿,公司解释说有偶然原因。

其实,2012年百盛上海虹桥店关闭,仿佛就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接下来每年都有几家百盛关店。2016年,百盛接连关闭了中国重庆大坪店、南昌恒茂梦时代店、重庆万象城店,合肥天鹅湖店也被传关闭……

百盛数月前还卖掉了一个全资子公司,从而失去了北京太阳宫店。业内哗然,不少人以为百盛要整体退出中国,公司又赶紧辟谣……

中国外资百货第一店

10年前,我有个家境优渥的朋友一到周末就说“去百盛”,而不说“去逛街”。现在我偶尔还去,虽谈不上华丽,倒也舒适惬意。在马来西亚的百盛里,看到马来西亚的餐厅食之秘,也许你将会心一笑。

百盛可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百货公司。老板名叫钟廷森,1943年生于新加坡,长于马来西亚。他的爷爷是中国人,出生于广东潮州,20世纪早期,钟家人离开中国,下南洋闯荡。

钟家一开始做钢铁生意,三代都被称为钢铁大王。而今天,钟廷森已是马来西亚“丹斯里”—— Tan Sri,由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册封的一种荣耀头衔。

富三代钟廷森早早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天赋,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经济低迷,他却大胆抄底,猎物中就包括百货业务,后来重组成为百盛。

今天,钟廷森拥有一个商业帝国,核心是马来西亚金狮集团,业务遍及钢铁、汽车、轮胎、房地产、造纸、百货等,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百盛集团同时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吉隆坡上市。

钟廷森1992年就开始往中国内地跑,一年多时间里来回跑了几十趟,他作出判断:钟家最强大的钢铁生意在中国没有机会,而百货零售业却有诱人的潜力。

1994年,百盛在首都北京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店,虽然有记载,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太平洋百货早在1993年就开了成都店,但人们仍然习惯称百盛为“中国外资百货第一店”。

百盛来得太早,还留下一些故事,比如,当时还是部长的吴仪去过北京百盛之后说“没有一件衣服低于100块的”,觉得百盛太贵。百盛赶紧调整,然而没让他们等太久,百盛就快速成长为中国内地高端消费的代名词。

那真是黄金岁月,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已有十几年,人民尚不富裕,商业仍然稚嫩,但民间消费的动力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沉稳又强劲地生长起来,不断加速……

事业的“抛物线”

钟廷森胆识过人,在中国内地没有丝毫犹豫,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着百盛以每年两三家的速度开店,毫不犹豫地开进二、三线甚至更深一级的城市。在很多地方,百盛是精致、高端生活方式、人气鼎沸的代名词。

因为受政策限制,百盛在中国内地很多家店都是合资的。2005年,百盛在中国香港上市,随即展开对合资伙伴的收购,有野心、想独资,想赚更多钱,掌握自己的命运。

也恰在这一年,钟廷森把百盛交给了侄子钟荣俊,隐退。

上市后,百盛持续增长,每年都交出骄傲的财报。然而,百盛的辉煌在2012年戛然而止。2012年财报出炉,百盛的净利润竟暴跌超过两成。也正是在这一年,百盛被万达超过,交出“中国内地门店数最多的百货公司”的位置。

钟廷森在2013年重新出山掌管百盛,那时他已经70岁了。百盛这艘巨轮似乎已经掉头向下,业绩还在下滑、亏损。复出后,钟廷森一有机会就对外说百盛的重振计划,比如收购有特色的马来西亚餐饮品牌带到中国内地,比如大举强化百盛的体验性项目,对顾客进行电子化管理等。

而这些小打小闹根本无关痛痒,钟廷森最大的一个决定是“断臂止血”——把中国内地各地业绩不好的店关掉,把精力和资源投注在好店铺上,同时谨慎地开出新的购物中心,新开项目不但要避免以往的错误,还要有特色,走在潮流前沿。

这个策略似乎是对的。这几年LV就是这么做的,有些店铺一开始就选错了地方,时间证明再怎么调整也没用,于是关闭,再开新的、好的。那些既有的旺铺,则要不惜成本扩大规模。

百盛网站、微信、APP一应俱全,图为百盛网站首页

然而对百盛,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年,公司仍将表现出一片颓势:

关店要损失金钱,还会造成“大规模撤退”的公众印象。最麻烦的是几年前,百盛在北京的一次关店,百盛与业主方发生纠纷,赔偿了1.4亿元,损失惨重。

2016年6月,百盛开出青岛金狮广场,用的是母公司的品牌。百盛还和韩国衣恋集团合作,开出有韩国特色的购物中心。百盛今天在中国内地还有50多家店,这样的市况下,新店不会开得太快,也无法指望新店扭转局面。

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这几年,百盛做的最没用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电商了。网站、微信、App一应俱全,但谁都知道,“双十一”应该去天猫,平时如果想网购,还有京东、苏宁易购。电商已经是个出名的烧钱行业,百盛,怎么烧?

2016下半年,钟廷森的商业帝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掌握的多家在马来西亚等地上市的公司出现亏损。要知道,20世纪80年代,钟家的生意年增长基本都在30%以上。

马来西亚网站有人留言道:“很糟……他没有现代接班人能了解新的管理概念。”

钟廷森有个侄子钟荣俊,一直在百盛做高管。我们没有查到钟廷森的子女情况,只找到一张他们夫妇和3个女孩的合影。公开资料里,他们有个女儿钟珊珊。

有趣的是,钟珊珊最近20多年的工作经历主要在家族企业,当中却有几年跑到CHANEL的中国内地公司工作。是兴趣使然,还是有生意上更深的考虑?不得而知。总之从CHANEL“毕业”之后,钟珊珊再度回归家族。我们可以注意到,直到今天,很多家百盛一楼都有CHANEL香水化妆品的专柜。

有CHANEL专柜还远远不够,和最近十几年疯狂发展的香港地产商比起来,百盛跟大品牌的关系还是太薄弱了。同在上海淮海路的新鸿基iapm,一楼不仅有Prada,Gucci,还有积家、宝格丽、宝曼兰朵,大牌化妆品都要被挤到地下一层。

人们批评百盛电商做得不好、商场面积小、没有大牌撑场、传统百货模式有问题……百盛正在不断把东南亚、日韩、港台一些小而美的公司引进中国内地,让实体店更有吸引力——就看他们接下来怎么调整了。

百盛,属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有一个性格坚毅的老板,他们到中国内地创业时,凭借彻头彻尾的市场化思维方式,西方的经验,抓住了中国刚刚开放的机会。然而残酷的是,中国内地这块市场谁都想要,变化太快,不论是反腐、电商的冲击,还是港商的竞争,都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20世纪早期,华人在东南亚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展现出惊人的商业才华,却似乎没有完全融入当地的圈子。他们回到中国内地投资,除了商业机会,是否也掺杂着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的情感?

钟廷森73岁,本已功成名就的他,今天面对的是严酷的挑战。不知钟家第四代谁会最终接过他的权杖,而他们对中国内地的情感,是否正渐渐变得淡薄呢?

·摘自《界面新闻》

猜你喜欢

关店百货马来西亚
集装箱“秒变”百货集市
有你在可真好呀
关店,连续关店,危机中的大卖场怎么办?
主板上市,利群百货发展新转折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一种默契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
公司寒冬
法国春天百货Printemps 150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