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2017-03-20汤玉亮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混业经营商业银行

汤玉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全球化,降低了金融通讯和金融数据的处理成本,这既为我国银行带来了外在的挑战,也带来了扩张的发展机遇。金融业和证券业的互通互联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转变具备必要的外部条件,从分业模式到混业模式的中间过程虽然是缓慢的,但却是大势所趋,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大目标。

二、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是指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不得涉足投资银行业务(信托投资业务、证券公司业务)以及保险业,商业银行不得直接从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分业程度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层次是银行、保险、证券子行业的分离,第三层次是各子行业中内部业务之间的分离。我国实行分业经营模式在历史阶段中也起到一定效果。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

混业经营模式是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的经营关系,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任一其他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在此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在货币和资本市场上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商业银行具体选择何种业务经营则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优势,银行自身条件及银行发展目标等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机构对其不作过多干预。

混业经营模式是金融业的大势所趋,混业经营模式相比于分业经营具有诸多优势。第一,采用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业务更加多元化,从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到投资银行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结算、咨询、财务管家、证券、保险等一条龙的金融服务。不仅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的多样化,也能为增加商业银行收入,增大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第二,混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能够充分了解企业财务状况、降低银行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第三,混业经营使得银行可以兼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既能增大银行业的竞争力,降低社会成本,提升社会总效益,也能够产生国际性的大型银行,增强银行国际竞争力。

(二)对比总结

根据分析,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对比总结在下表1。总体而言,混业经营模式比分业经营模式更符合经济的发展潮流,更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的竞争。另一方面,混业经营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金融深化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资产专用性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这些学术理论既证实了混业经营模式的有效性,也为我国混业改革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指导。

表1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对比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三、我国商业银行采用混业经营的合理化建议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曾实行混业经营造成市场混乱,那是由于当时的内外部环境不成熟导致的。如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中国金融需要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采用混业经营模式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要素。但是混业改革需要穩健地开展,利好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以下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外部监管体系,加强内部自控制度

混业经营指的是业务上的混合,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也意味着管理的混乱。这种混乱凸显出监管机构监管和银行内部控制的薄弱,因此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应对。首先要完善外部监管体系。政府要尽快颁布规范混合经营的新的金融法律,建立完善的适用多元化发展的监管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监管方法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自控制度。内部控制水平与整体经济效益成正比关系,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和约束制度。另外,商业银行要定期检查管理问题,有效的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防范风险。

(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的混业模式

根据国外对混合经营模式的开创和实践,混合经营可具体分为两种模式——全能银行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全能银行采用“一个法人、多块牌照、多种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母子公司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营业执照,每个子公司从事不同市场领域的金融业务。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全能银行模式并不适合作为我国金融混业模式的载体,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内部控制能力有限,无法消化全能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利益冲突风险和道德风险等。相比之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混业模式的最佳载体,它的优势在于各子公司之间设有规避风险传递的“防火墙”机制,而且能够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内实现混业经营,有利于金融改革的平稳过渡。目前,虽然我国仍采用分业体制,但是金融控股公司已经在我国存在,并且呈现普及的状态。

(三)培养金融人才,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开发新颖有效的金融产品更需要复合型金融人才。混业经营比分业经营实施难度大,传统的金融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积极与国际银行进行合作交流,建立国际化金融知识共享平台,促使我国金融人才做到知识及时更新,转变固有思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银行从业人员能够及时的学习国内外的网络金融课程;完善人才培训评估机制,严格考核员工的业务知识、应用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指标。总之,商业银行要学习国外银行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学以致用,反复总结与思考,培养一批新常态下适应混业银行经营的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走国际化道路成为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混业经营发展战略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选择。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看,实现金融分業经营模式向金融混业经营的转变,已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鹤立.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前景研究[J].金融研究,2008.

[2]冯晋.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

[3]许雁峰.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2.

[4]巫文勇.中国金融业监管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5]原巍.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6]姜欣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与体制机制改革[N].金融时报,2010.

猜你喜欢

混业经营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我国民营银行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分析
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的案例研究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
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