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评述

2017-03-20周志鹏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业工程高等教育

周志鹏

摘要: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对工业工程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分别从宏观维度与微观维度分别对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的趋势与不足,将对工业工程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宏观维度;微观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59-04

一、概述

工业工程是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研究目标的工程技术,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工业工程综合性管理人才[1]。中国的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10所高校首批设立工业工程专业,并于1993年正式招收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现状,总结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的趋势与不足,将对工业工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首先,本研究的中文文献搜索方案如下所示:标题((工业工程)AND(人才OR教育OR培养));英文文献搜索方案如下所示:Title(industrial engineering)AND (education OR teach OR student)。分别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I village、Wiley和IEEE六个数据库中进行有关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的文献搜索,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重复文献删除、文献类型选择和文献主题选择,最终得到115篇相关文献。

二、基于宏观维度分析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

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的宏观维度,主要涉及到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宏观发展研究、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模式研究、工业工程领域教育理念创新及应用等等。早在1994年,Badiru等[2]就提出关于全球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宏观发展框架。1999年,胡宗武[3]分别从教学计划、研究领域和实验设备三方面阐述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在台湾的发展状况。罗宜美等[4]通过宏观调研,认为中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迟缓,落后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市场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工业工程专业具有工程性、交叉性、应用性、创新性四大特征。通过与国外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陈世平等[5]学者指出中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存在的五大问题: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方法与手段落后、人才层次不合理和对社会的工业工程宣传不够。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模式是该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一大熱点[6]。由于各个行业具有自身的特征,学者们分别结合行业特征提出相应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模式,包括:机电行业[7]、机械工业[8]、民航工业[9]、石化工业[10]等。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存在差异性,同时又具有集群效应,因此部分学者从区域集群的视角研究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模式[11]。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非可逆性,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处于不断演进之中[12]。绿色与低碳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发展绿色化、生产制造清洁化以及资源利用循环化,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技能提出新的需求,苑清敏等[13]在分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工业工程专业的新要求以及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技能需求基础上,探讨了与低碳经济需求相适应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余力等[14]从教育系统观的角度出发,探析工业工程专业开放性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方法等,并通过实践案例对开放性人才培养的模式作进一步解析。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或者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主观要求、以及相关理论。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潘澜澜等[15]将CDIO理念应用于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修改、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性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改革与实践。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演绎分析,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质量工程工具,用来指导产品的健壮设计和质量保证。黄丽和陈鸿[16]基于QFD进行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评估与改进,以用人需求为输入点,将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块进行配置研究,对配置不良的关键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其效果也得到相关研究的支持[17]。现代工程正以工程链的形式呈现集成化的趋势,工程集成理念是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马彤兵[18]以工程集成理念为指导,探索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路径。此外,还有学者分别将三创教育思想[19]和动态规划理念[20]融入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三、基于微观维度分析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

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的微观维度,主要涉及到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研究、工业工程相关实践教育研究、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等等。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必然同学科体系的建立息息相关。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确立大概在1993年左右,其包括制造工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工程数学、应用统计、运筹学、系统工程、工作研究、工程经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系统仿真、现代制造技术等主干课程[21]。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全球工程工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也处于不断演化之中[22]。在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上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模拟仿真[23]、游戏教学[24]、E-Learning[25]、浸入式教学[26]等等。还有些研究非常微观,针对一门具体的课程进行研究,涉及到人因工程学[27]、工业工程实验设计[28]、工业工程概论[29]、工业工程伦理教育[30]等。

实践教育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薛冬娟等[31]集成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手段,构建工业工程面—点—面的实践教育体系。陈亚绒等[32]针对目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践素材,强化实践应用意识,开发综合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整合多维实践教学资源等多种措施。李曼丽[33]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为案例分析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翟立新[34]通过对高校和用人单位实习现状的调查,客观地评价中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实习现状,并就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实习工作提供依据,也为其他专业和学科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由于工业工程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环节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专业实验室是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必要设施,也是与理论教育相呼应的重要实践平台。甘信华等[35]设计了一种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综合实验系统,该系统以现代供应链的运作为背景,突出生产制造、供应、物流及销售环节,具有系统化和综合性,真实性等特点。祁丽霞[36]提出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的规划思想和实施方案,构建软硬件并重、面向现代专业技术、强调基础专业技能的综合立体开放实验平台,并对应规划基于CDIO培养模式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为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徐笑梅和张则强[37]通过论证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的迫切性,提出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与方案,从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工业工程体验与演示实验系统等方面详细分析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四、总结

1.由于受到工业工程应用水平和工业工程高校教師“从校门到校门”的培养模式的限制,其教育团队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导致单纯的讲授无法全面呈现企业生产经营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工业工程是跨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科研、教研的方面很多,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明确,办学时多个方向“齐头并进”,特色不突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差,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3.工业工程实践教育条件不足。与其他专业现代化的场地、设备相比,工业工程实践教育条件功能较单一,学生训练的场地选择的针对性不强,实践课教学环节演示、验证性实验与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比例不合理。

参考文献:

[1]Park,Y.,et al..Explo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Industrial Engineers:Result of Survey for Graduates with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egree[J]. Industrial Engineers Interfaces,2007. 20(1):1-10.

[2]Badiru,A.B.,H.J. Baxi,Industr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J].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94. 26(7):66-68.

[3]胡宗武.台湾“工业工程”教育和研究情况的考察报告[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01):53-55.

[4]罗宜美,齐二石,毛照.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工业工程,2005,(04):106-109.

[5]陈世平,廖林清,刘驿闻.我国工业工程教育略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6):67-69.

[6]杨维平,施文丽.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90-94.

[7]吴华荣,张素芳.机电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0):179-180.

[8]孙丽,于晓洋,马自勤.机械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in第十二届工业工程和工程管理国际会议.中国重庆.2005.

[9]李耀华.面向民航的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6):134-136.

[10]刘炳春,兰姣,杨振坤.面向石化产业的工业工程教育改革思路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0,(05):20-24.

[11]胡海莹,陈国华,王爽.面向区域产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4,(09):117-118,157.

[12]陈明.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05.

[13]苑清敏,杨蕊,赖瑾慕.面向低碳经济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64-66.

[14]余力,付艳,李世其.工业工程专业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6):141-145.

[15]潘澜澜,等.CDIO理念下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15,(12):212-213+216.

[16]黄丽,陈鸿.基于QFD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05):113-116.

[17]K?觟ksal,G.,A.E?i,tman,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quality[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98,35(3–4):639-642.

[18]馬彤兵.基于工程集成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2.

[19]胡鸿,等.基于“三创教育”思想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225-226.

[20]蒋南云,方叶祥,蔡虹.基于动态规划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2):58-59.

[21]于江.工业工程学科及其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04):65-67.

[22]张顺堂,张代芹.国内外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05):115-119+124.

[23]Braghirolli,L.F.,et al.Benefits of educational games as an introductory activity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8):315-324.

[24]Stefanovic,M.The objectives,architectures and effects of distance learning laboratories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3,(69):250-262.

[25]Jaeger,A.,et al.Total Immersion:Hands and Heads-On Training in a Learning Factory for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3,29(1):23-32.

[26]Bures,M.Efficient Education of Ergonomics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tudy Program[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74):3204-3209.

[27]Antony,J.and N.Capon.Teaching Experimental Design Techniques to Industrial Engine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1998,14(5):335-343.

[28]Antony,J.and F.J.Antony,Teaching advanc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industrial engineers and business manager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1998.9(1):89-100.

[29]Strawderman,L.and L.Ruff.Designing Introductory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 Career Efficac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1,27(5):1019-1026.

[30]Zamora,F.The European program for higher education,an opportunity for ethical learning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J].Dyna,2009,84(5):386-388.

[31]薛冬娟,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1,(02):183-186.

[32]陈亚绒,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8):147-148.

[33]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2):22-25.

[34]翟立新.我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2005.

[35]甘信华,李卫红,张忠.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业工程实验室[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06):122-123.

[36]祁丽霞.面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建设[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24-127.

[37]徐笑梅,张则强.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05):142-144.

A Literatur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ZHOU Zhi-peng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engineering higher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statu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macro dimensions and micro dimensions. Corresponding trends and gaps were proposed and summarized,which will be meaningful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Key words:Industrial engineering;higher education;macro dimension;micro dimension

猜你喜欢

工业工程高等教育
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浅析工业4.0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