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7-03-20刘俊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

刘俊霞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中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受欧美国家影响较大,随着其科研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发展的诉求,近年来中亚国家开始主动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规划将中亚国家的目光逐渐吸引至中国,与中国协同发展教育服务贸易,为经济带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001-03

一、概念界定

(一)中亚国家

中亚和南亚、西亚、东亚等概念一样,实际上为一个地理名词,即亚洲中部,但很多人对这个地理名词的范围界定并不是很统一。最早提出“中亚”这个概念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他在其著作《中央亚细亚》(1843年)中首次使用了“中亚”这一称谓。1862年俄国人尼古拉·哈尼科夫认为洪堡的定义不符合地理学的要求,主张根据环境特征界定中亚的范围。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科书中对中亚做了狭义上的界定,主要指加入苏联的五个国家。由于历史上中亚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其中一部分是中国领土,我国学者对中亚的界定也有伸有缩。目前比较权威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广义上的定义,以及1993年中亚五国领导人举行峰会宣布五个独立新生的主权民族国家构成和归属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单位,即被普遍接受的狭义上的中亚五国。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词语,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三个核心概念之一。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之下,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被纳入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教育国际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期。很多国家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是重要的资源,抢占教育的制高点、获取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将眼光放在国内,更要将视觉拓展至国际市场。这样一方面能将优秀的人才留在自己国家,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还可通过为他国提供教育服务获取经济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国家将教育的国际化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来扩大影响力、提升软势力。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很多国家开放程度较高的领域为高等教育,因此,教育国际化更多指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其主要指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和教育要素在国际间进行配置和流通,世界各国通过国家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培养,各国间的教育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的一种教育发展新形式。

二、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从中亚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历史上,该地区往往是几大文明的扩张边界,在俄罗斯征服中亚之前,不管是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各个方向来看,对这一地区的征服都受到比较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阻断。因此,该区域往往受到地缘格局和政治博弈的影响,中亚人几乎没有自己记录下来的古代历史,主要是周边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记载[1]。中亚国家对于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交流记载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最早也仅出现于苏联时期。

(一)沙俄统治时期

沙俄统治之前,中亚国家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的,只有一些伊斯兰教经文学校,其主要依附于清真寺且以集体教育为主。在沙俄统治时期,出于政治需要,沙俄开始在中亚国家开设初级学校,主要用于教授俄语和其他实用的文化知识。这个时期,中亚国家的教育十分落后,居民绝大多数为文盲,只有少数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在学校学习,教育国际化或國家间的教育交流无从谈起。

(二)苏联时期

苏联时期,政府将教育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除了大力开展免费的扫盲运动之外,还开始系统化地建立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各类中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到二战前夕,中亚地区的高等院校已达到67所,在校学生3.8万人,战争期间,由于苏联西部地区的大批院校撤离到中亚各加盟共和国,加强了当地的文化教育。苏联时期,各类教育的发展为中亚地区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尖端人才,中亚地区基本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教育体制[2]。整个苏联时期,中亚国家在教育国际范畴内进行的主要是与区域内的俄罗斯联邦之间的教育交流,主要表现在俄罗斯联邦往中亚国家派去专家、教师、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等帮助其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和其他兄弟共和国也派出大量教师帮助中亚五国发展教育,同时,大批中亚的优秀青年也被选送到发达地区进行培养[3],中亚五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三)独立初期

独立之后的中亚国家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致力于加强和完善教育体系。1995年,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首倡“共同教育空间”,致力于共同教育体系的建立。中亚五国随后在教育改革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民主化、信息化、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方针保持一致,各国都将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再者,中亚各国为彰显自己的主权,一方面在去苏联化,另一方面加紧与西方国家接触,他们都认识到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分量,尤其是高等教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很重要的指标。因此,培育精通国际市场运行规则、能够进行跨国交流的高端人才成为最重要的任务。中亚五国纷纷出台政策把高等教育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开始直接与世界各国建立联系;采用欧盟国家的“博洛尼亚进程”,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交流十分密切,美国的“富布莱特计划”也覆盖了整个中亚地区,每年有大量的学者来往于中亚国家。通过与不同国家间进行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为中亚国家融入国际社会、发展本国民族经济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各国发展经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趋势,独立之后的中亚国家为区别之前的政治体制,均强调西方式的民主。在制定相关国家政策时往往以西方为标准,表现出回归国际社会的倾向,在高等教育方面走国际化路线,积极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受欧美国家影响较大

中亚国家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得欧美国家历来较为重视对其进行文化输出,在中亚国家政治体制发生改变之时,它们之间的相互认同感明显强于其他国家。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其目标是“使中亚的教育体系适应于全球化世界的需要”,因而对中亚的教育体系实行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全面西式改造,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目前广泛适应于欧洲的博格尼亚体制已在中亚五国实施。美国对中亚国家教育的影响则更多的是通过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给中亚国家贷款以资助其教育,其主要通过在中亚国家建立大学、互派留学生等方式来传播美国思想[4],如中亚美国大学,这是中亚第一所与美国巴德学院合作并颁发美国认证的人文科学学位的大学。

(二)中亚国家主动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中亚国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教育国际化对国际交往的重要性。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十分重视国际留学生教育,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且生源主要向周边国家开始转移,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土耳其、中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同时,中亚国家也通过与他国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与世界教育标准接轨、科学教育合作、国际交流以及创办国际性大学等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中亚国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视自己国家的利益诉求,除了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之外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之外,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寻求有利于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教育合作方式,主动与周边国家建立联系,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三)中亚国家高等教育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知识的输出与知识的输入已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交流,很多时候与教育的经济效益、国家的战略诉求紧密结合。中亚国家也意识到在人员流动快速的全球化时代,要想在国际教育市场上分一杯羹,必须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们看到,全世界高等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在教育质量的提升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目前形成的一个共同认识是:今日高等教育质量的竞争就是明日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力的竞争[5]。中亚国家中,如乌兹别克斯坦早在2007年就召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通过突出生产与科研的关系、强化研究生探索能力培养等方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哈萨克斯坦为提高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于2010年3月成为“博洛尼亚进程”的正式成员国,在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2)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以保障质量为目的教育评估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增强其教育科研实力。

(四)中亚国家逐渐重视与中国的高等教育交流

中国与中亚国家是重要的邻邦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下,已经开始了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合作。但中国同中亚教育交流合作尚处于浅层次阶段,目前主要通过孔子学院、留学生教育、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三种形式进行。从意识形态上看,中亚国家对中国缺乏了解,“中国威胁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中亚国家对中国文明的了解多局限在过去的印象内,对中国的新形象认知甚少。“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尤其是西部高校在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上更加具有优势。中亚国家也期望与我国进行深入接触,近三年来,中亚国家的大学通过与我国举办各类学术会议、互派访问学生、加大留学生派遣等形式,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与教育机构已有了广泛的联系,进展巨大。

四、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事实证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之一,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要保证其竞争力,就必须利用有效途径在世界各地去扩大影响力。“MOOCs”、互联网+”、“云计算”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将使世界高等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中亚国家的高等教育也在“glonacal agency heuristic”模式的影响下,处于全球、国家和地方三个层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三维空间之中[6]。现阶段,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获得中亚国家的广泛共识,

中亚国家也比较重视与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合作,“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建立将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醫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7]。

可见,中亚国家的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全球国家地方”框架中“全球与国家”层面的主要力量,是中国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协同发展的重要机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之下,中亚国家积极参与同我国高校举办的各种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如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新疆大学承办的“中国—中亚国家大学校长论坛”等活动都不同程度地致力于我国与中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经验交流与借鉴、学术问题探讨。因此,中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方向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其注意力开始向中国进行转移。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人才需求,中国与中亚国家在高等教育的跨国合作方面具有较大的空间,与中国协同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共同为经济带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中亚国家与中国人文交流领域内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许涛,等.中亚,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J].世界知识,2015,(9):16-25.

[2]冯燕.浅析苏俄时期的中亚教育的发展[J].黑龙江史志,2013,(1):54-56.

[3]王振权,刘闽,薛山红.跨越与挑战:中亚五国教育发展及改革走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31-35.

[4]馮燕.独立后中亚高等教育与国际合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3):2-54.

[5]瞿振元.国际视野下的2014中国高等教育热点[DB/OL].http://www.jyb.cn/high/sjts/201501/t20150105_609376.html.

[6]陈举.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机遇与路径选择——基于“全球国家地方”框架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2):85-89.

[7]“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DB/OL].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5-05/23/content_367269.htm.

The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LIU Jun-xia

(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05,China )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and it is a trend of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in central Asia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mpro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and the deman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entral Asian countries began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rket. With"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truction strategic planning carried forward,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China's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service trade being a new trend,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being common purpose betwee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China.

Key words:central Asian countries;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trend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