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2017-03-18刘丽萍

科学与财富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有效性

刘丽萍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应对自己的知识利用计算机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低下的现状。为了全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学生学习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教师要更加深刻的把握信息技术课程内涵,提高自身能力,加强个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适应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此,笔者在本文中针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和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产生一种轻松、自由、和谐的学习心境。我们应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积极、客观评价,在成功处赞许、关键处点拨、疑难处指点、只有这样,和谐、宽松的信息技术课堂气氛才能形成。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去学习。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异,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如在教学计算机入门知识时,键盘的功能操作、指法正确姿势与练习等知识,是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的。如果我们不在这些方面的练习中有所改变和创新,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面对这种情形,我下载了《金山打字通》学习软件和《蜜蜂教你来打字》学习游戏,卡通化的英文字母伴上风趣的动画及美妙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相比反复、单调的指法练习,教学效果不同一般。一节指法练习课下来,学生们往往意犹未尽,让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了一种实在、发在内心的兴趣,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无疑是有效、高质的。

二、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其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把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具体、现实,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构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初一语文教学,我校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五、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与他科的教学应有所不同。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即时的操作训练,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同时要特别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问。教师基于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及时做好问题的解答。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在教师讲解及演示下,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对于简单问题可迅速解决,但可能对将知识结合起来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六、注重教学演示,加强同步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就成为许多老師共同关注的问题,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就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把操作过程一步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领会操作要领。比如,在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演示窗口的移动、最小化、恢复、组织和关闭等,学生边听讲边进行同步操作。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亲自上机实践,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上机实践课,加强分层指导,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构思、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人们生活及工作必需的一种技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创新教材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有效性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