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历史活动课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2017-03-18董建元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灵活性

董建元

摘要:活动课已经成为现今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活动课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历史活动课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设想;课堂调控;原则性;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07

作为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活动课已经成为现今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什么是活动课、活动课有什么特点、如何上好活动课、活动课的意义和作用,即如何把握好活动课的原则性,实现教学目标,并能运用灵活的方式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这一目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活动课在很多地区和学校或者上成了套课,或者成了一种摆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所做的活动课《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曾远去》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历史活动课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进行阐述。

一、教学设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活动课作为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首先表现为“课”。因而活动课同样强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设计,并能充分体现历史学科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但即为活动课,必然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笔者认为活动课应该有宽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在特定时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本地区的乡土教材设置一节或两节的活动课以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和爱好者的多方面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的。以《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曾远去》这节课为例,笔者的教学设想如下:八年级上册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中招考试的重点。它的主线清晰,内容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20世纪四十年代,主要讲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在这段历史中涌现出来的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这些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使中华民族洗刷了百年耻辱,赢得了中国的独立和自由。因而每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和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时,学生都会被这些英雄所感染,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英雄一样,为中国的发展和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期末总复习的需要,笔者决定设计一节和家乡、英雄有关的活动课——《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曾远去》。中原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初期,乃至和平的今天,中原大地仍是一个不乏英雄的地方。在提倡“中部崛起”的今天,通过对学生进行本土历史知识教育,并结合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分期,既可以达到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發展主线,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化成学生为国家、为家乡崛起而发愤图强的行动。

其次,每一节活动课都是对这一时期所学历史课程从另外一个角度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活动必须紧紧围绕所学历史课程展开,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孩子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历史学科本身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这就要求历史活动课必须立足于历史学科与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综合,淡化学科体系,围绕研究的问题,获得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整体认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每节活动课从设想到最后的实施都必须能够体现以课为本,迁移拓展,既做到对课本知识的宏观把握,又能对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知识外延有所了解。例如,在《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容远去》这节活动课中,提供给学生的是1919年之后的英雄人物: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许世友、邓颖超、常香玉、史来贺、任长霞。因此,学生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和评价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思想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了解这些英雄人物对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大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上好一节活动课绝不是课堂40分钟,它应该包括课前的准备及相关活动,并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 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活动课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作为教学课程的必要补充,活动课作为“课”,具有课程自身的目标体系、规范的内容体系、固定的活动时间、师资、空间、具体的评估体系,课外活动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所以,不能把活动课当成课外活动一样可有可无,必须保证活动课的质量。因而在这节活动课中,我们进行了教学调控。

(1)学情分析。笔者现在所带的班级从能力上讲,与就近分配学生的程度接近;从区域上讲,多是郑州市区以外的学生,外市、外省的也占一定比例;从家庭上讲,多是经商者的子女。因而,笔者让他们根据自己居住区域相近性,自由结合小组主动承担调查人物。

(2)课外活动。学生按小组进行收集资料并进行缅怀英雄,追寻历史的活动。学生通过上网收集资料、上图书馆查阅史料、一些影视片断(如《上将许世友》《彭雪枫将军》《任长霞》)、访问一些经历过战争的亲人或朋友等方式获得了所需要的历史信息,并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有些在上学期已经做过)、参观英雄故居、在年级或班里举行不忘历史、追寻英雄的征文活动等。

2. 师生关系

传统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强化了学生的接受性和服从性,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活动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发挥指导者和研究者的作用,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思维和活动,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因而这节活动课的课前安排,笔者仅站在学生合作者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主要还是由孩子自行分组,并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多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还是在课堂活动这一环节中,这节活动课的课堂内容共有四项:

(1)走近历史、走近英雄。学生策划并主持的以各小组汇报本组查阅的相关结果为主。各小组通过讲解史料、看视频资料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个历史时期或历史人物。

(2)牢记历史、牢记英雄。主持人结合所学内容和学生介绍的内容,以小组抢答的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不忘历史、追寻英雄。学生来谈谈自己在做资料收集和缅怀历史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并结合这节课自己的所感所想,介绍自己小组将要进行的活动。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讲述这段历史时的感触,通过师生互动把气氛推向高潮。

(4)展望未来,舍我其谁。通过教师的点评和主持人的总结,本节课达到高潮。最后,师生齐声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气势磅礴的展望未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教学与反思的关系

教无定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因人而异,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脱离课本,适当的时候,可以根据学情的不同进行一定的调整,做到有的放矢。任何教育手段都是相对的,关键是有利于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延伸,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相长。

活动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每一次成功的活动课都要花费超课时的时间,很多活动课尚不能达到尽善尽美,以上几个方面是笔者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课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它还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真正使活动课发挥作用,体现其价值,还需要长期的、探索的实验过程。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潘市第一中学 426161)

猜你喜欢

灵活性
Is $2 million enough to feel wealthy 有多少钱才算富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策略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让语文作业更有效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Aviat微波节点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