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语言表象,探寻心灵奇观

2017-03-18张至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汉语言教师学生

张至真

摘要:言近而义远,含蓄而有章法,在特定的语境下,借助于语言形式,其表现力不能不让人叹服。

关键词:语言表象;汉语言;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94

成都建川博物馆的大广场上建有一组抗日英豪的雕像,其中介绍毛泽东同志雕像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句:“毛泽东身高一米八几,延安生产的土布掩饰不了他魁梧的身材。”粗看起来仅是一句简单的介绍,但仔细一想却觉意味深长。一是毛泽东身材高大;二是他处在艰苦的延安,物质匮乏;三是他具有远大的理想,是时代的骄子、思想的巨人;第四,听后不由人肃然起敬。那么,这种语言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呢?

其实,这简短的文字里,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

一是陈述句的表达,看似介绍了一个简单事实,毛泽东身材高大,生活艰苦,实际上更在赞美他精神境界的崇高。

二是典型事例的表达,毛泽东身材高大,高到多少,“一米八几”,这身材在当时很不寻常。粗布衣裳,这本来并不算什么,但穿在革命领袖毛泽东身上就不平常了。“掩饰不了”吗?其实,毛泽东该掩饰的地方都掩饰了,而不能掩饰的是他的伟大思想,他“指点山了,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

三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一米八几,身材魁梧,与众不同;革命领袖却穿着延安的土布,不同寻常,与国民党将领们的笔挺光鲜着装形成对比;伟大的思想者,却饱受艰难困苦的生活折磨。这几组矛盾,很好地统一在毛泽东身上,更衬托伟人的英姿和他深邃的思想,看似不经意的语言,却富含张力,让人回味。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事例,而语文课文中这样的例子更多、更精彩,在教学中进行探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语言的表现力。

例一:“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这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开场白,马蒂尔德是个美丽的姑娘,本来没什么特别,但一个“也”字却将读者带入了深思,《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年第七期刊登康举红的文章《路瓦哉夫人的梦想》中对“也”字作了较详尽的分析:“这个‘也是针对另外一个人,是谁?她的朋友佛莱思节夫人;同时,作者也就起码表达了这样几层意思:第一,表明了马蒂尔德与佛莱思节夫人一样美丽动人这一事实;第二,表明馬蒂尔德与佛莱思节夫人一样,有权利追求美丽,有权力安心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第三,提醒读者关注两人在这一事实与这一权力之间的巨大反差,关注女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必然性以及突围必然失败的命运,思考社会,作者的不平溢于言表。小说作者其实就是拿二人作为隐形伴侣,以供读者用于理解路瓦哉夫人为何对其现实世界与梦想世界有那样的心态。”从“也”一个字就可以看出这么丰富的内涵。不仅如此,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从这“也”字推论出,马蒂尔德的悲剧并非绝无仅有的个案,像马蒂尔德这样凭“美丽动人”的容貌这“唯一的资格”想跻身上流社会的姑娘还有很多。小说中写到的“她丈夫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睡着了。那时候,这三个男宾的妻子也正舞得快活”。她们不正像路瓦哉夫人一样怀着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吗?她们也应“美丽动人”都想从那“住宅的寒伧,墙壁的暗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的现实中突围出去,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成功者又有几人呢?这样马蒂尔德的悲剧又具有了普遍意义。

例二:著名翻译家林一安的加西亚·马歇尔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杰作,小说开头一句就让人深味其语言表达的魔力:“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者,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作者将未来、今天和过去三个时间层面交织在一起,明快的语言下,隐藏着神秘的信息,悬念叠起,让人费解,更让人深思。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借助于这种使人耳目一新的富有张力的语言表达,感人至深,而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环环紧扣,不断给读者以新的悬念,并成为解读小说结构的一把钥匙,别具神采。

例三: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学生常常责疑描写冯铿烈士的那一句“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悼念文章一般都要为死者讳,作为左联五烈士的冯铿之死,作者表达了深深的痛悼之情,虽然文字不多,但也不至于专门凸显她的“不美丽”和弱不禁风的“体质”。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绝不会犯此低级错误,而这正是值得咀嚼语言文字魅力之所在,也正是鲁迅文字极富表现力的典范。作为语言,绝不是文字的简单组合,不能仅从字面上去审视它所表达的内涵,必须顾及它的语言环境、社会背景、作者的情感寄托等,在这里鲁迅运用衬托的手法,用“体质的弱”来衬托的她的精神的崇高和伟大,用“形貌的不美丽”来衬托其心灵的美丽、思想境界的壮丽。为了唤醒民众,为了推翻黑暗反动的旧制度,这些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柔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谱写出共和国的美丽篇章。因此,真正的读者,读到此处每每能受到深深的震憾,冰冷的文字激发出火热的情感。

汉语言是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炼字炼句的佳话,这里不再赘述。当前,许多学生语言表达苍白无力,甚至辞不达意,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经典文本的引导。“两句三年得”是一种刻意的追求,而“妙手偶得之”也绝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向生活学语言,向经典学语言,提升语言的表现力,才能真正驾驭语言。言为心声,借助好的语言,心中所感、所思,才能恰当地表达。孙绍振教授说得好,要破译作者的心灵密码,就得“突破表层天衣无缝的统一性,抓住意脉中的矛盾和差异”,“找到关键词语,抓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差异和矛盾,看特殊的心灵奇观”(《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211300)

猜你喜欢

汉语言教师学生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