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现代扬琴作品《空灵》

2017-03-18陈赛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空灵演奏技巧

陈赛娜

摘 要:现代扬琴作品《空灵》是由湘籍扬琴教育家、作曲家欧阳鼎老师最新创作的一首具有现代风格的扬琴独奏曲,乐曲通过对中华姊妹艺术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并且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在风格与形式上都有所突破。本文旨在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音樂形象与情感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来深层次的剖析和理解《空灵》这首作品的创作风格手法,探索现代扬琴作品所要展现的思维个性。

关键词:现代作品;空灵;创作背景;音乐形象与情感;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85-02

一、乐曲的创作背景

扬琴起源于波斯、中东地区,经欧洲传入我国,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史》(1954年版)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击乐器。它在14世纪已在欧洲流行,名德西玛(dulcimer). ……明代(1368~1644)自国外传自中国,初流行于广东一带。”在这近四百年的时间里,扬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民族器乐中的一员,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传统意义的扬琴作品反映的是民俗民风和自然山川的美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优秀的作曲理论和作曲技法也被我国优秀的作曲家运用到新作品中,扬琴作品《空灵》就是欧阳鼎老师根据在吸收本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融入西方作曲手法而创作的乐曲。在扬琴的和声色彩、曲式结构和节奏型上都有重要突破,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对人的心理变化和生活感受更加关注。

二、音乐形象与情感

《空灵》这首乐曲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感,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深刻的哲理性,试图启发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全曲运用了丰富的和声织体与不同节奏型的转换,为音乐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全曲共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引子、慢板段、八五拍段、小快板段、后三拍段和再现段。

引子:只有短短一句,通过滑音指套与泛音的运用,描绘了浩瀚苍穹,明月当空,繁星闪烁,流星急速掠过,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瞬间陨落在无边的天际,悄无声息。

慢板段:共分为4个部分,是同一个主题的多次变奏,表现了林海深处,歌声荡漾,似天籁之音,静静地河水,依偎在树枝旁,弯曲蜿蜒,汩汩流淌。熊熊燃烧的篝火,点亮了周边的树丛,映衬在人们的面庞上,人们对缤纷世界,从心里寄托无限遐想。第一部分,是主题的第一次出现,用分解和弦作为引入,奠定了这个段落抒情的基调。之后运用双音和支轮的手法,展现林海深处静谧安详之感。双音和支轮的力度不可过强,以免破坏乐曲的描绘的宁静的画面。第二个部分,运用的是双声部和声织体,左手为主旋律,右手为伴奏性质的分解和弦,要突出左手的旋律声部,右手伴奏声部依附于左手的旋律声部,做到强弱起伏,好似河水弯弯曲曲的流淌,绵延不断。第三个部分,仍然是主题的变奏,但是采用了反竹双声部的演奏方法,将左手的旋律声部用反竹替代,左手反竹音色清脆而空灵,右手仍然沿用了第二部分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配衬出左手,表现了人们对于眼前美景和生活的一种思索,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领悟。第四个部分,采用了西洋乐中钢琴三对二节奏型的写法,描写了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憧憬,上方为主旋律,下方为三连音,情绪较为激动,速度较快,须严格按照节奏进行演奏,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左手的重音突出,所以要求演奏者必须慢练把三对二的节奏型练对,再逐步加速直至回到原速。

八五拍段:这一段落创新的运用了西洋乐中常见的八五拍,来展现在千仞万壑的峰巅,人们伸展双臂,呼唤呐喊,更显山谷寂静幽深。美丽的风光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不断升华。演奏者在演奏该段时,最难把握的当属八五拍与四三拍的转换。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节奏概念,在练习前可以多拿曲谱打拍子视唱,在慢练时就要找准节拍,找出八五拍和四三拍的差别,其次,最好能使用节拍器作为辅助练习,以帮助更好的训练。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装饰音的演奏,这一段中的装饰音较多,都是起到强调主干音的效果,在演奏时,不可以占主干音的时值,需快速带过,不可有错音,以免破坏整段和谐的气氛。

小快板段:这一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曲风突变,旋律热烈而奔放,融入了新疆风情的鼓点与重音,叙述了人们亲密友善手牵手翩翩起舞,尽情潇洒,忘记一切烦恼与忧伤,沉浸在快乐与幸福之中。第一部分中经历了一次转调,由C调转到了G调,采用的是近关系的转调,对乐曲情绪的推动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四三拍子和四二拍子的频繁转换,也为第一部分提供了不稳定的因素,使音乐不再受到节拍的束缚,加强了乐曲的动力感。重音的把握也是演奏的难点,因为曲风偏新疆风情,所以体现鼓点的重音就必须要很好的展现出来,这个部分重音多体现在后半拍上,在慢练时就应该突出重音,在心中模拟新疆手鼓伴奏的鼓点,多用指腕结合反跳的方法,演奏出干净有力的音色,才能更好地烘托出人们载歌载舞热烈奔放的场景。第二部分描写了人们在歌舞中幻想未来幸福生活的画面,情绪积极,速度更快,连续的音位十几度大跳,变化音级和基本音级的无规律转换,左竹法运用让这一段成为全曲的难点部分,在演奏这一段时,要认真的找准音位,找好变化音的同音位置,避免双手交叉,突出左手的重音,再逐步提速。第三部分叙述了人们最后的狂欢场景,情绪达到巅峰,采用了衬音的手法,把情绪推向极致,人们在狂欢中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多用臂腕指结合的演奏方式,使力度和速度达到最强。

后三拍段与结尾段: 这两段仍然沿用慢板段就采用的双声部,旋律优美平和,人们仿佛又回到闲适,恬淡的生活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温馨、安详。从而泛起人们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憧憬。结尾段与引子相呼应,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人们有太多的梦想和追求正期待着。

三、演奏技巧

目前很多现代的扬琴作品不再需要单独依靠技巧来传达音乐的思想情感,音乐形象的塑造更多的采用创作手法与演奏技巧相互融合的方法。而《空灵》这首乐曲采用的演奏技巧并没有复杂与华丽,只是采用了一些常用的技巧,再结合竹法的一些处理,使音乐变得优美流畅,富有诗意。

(一)反竹与支轮

在《空灵》这首作品中,演奏技巧与音乐所展现的意境是相一致的,在慢板段第三个部分,就运用了反竹的技巧。反竹,就是用琴竹头的背面击弦,发出清脆透亮的音色,在这一部分中使用主要是表达人们对于生活的思索,所以在演奏反竹技巧时,触弦要短暂,音量不可过大,才不会打乱乐曲所表现的人们联想的意境。

支轮技巧是扬琴中惯用的技巧,支轮也叫单手轮音,一般左竹轮奏为主,右手击弦陪衬为辅。支手轮音的效果突出,表现力强,常用于复调式。在慢板段第一部分中主要作用还是展现抒情,在演奏过程中,支轮要饱满有力,密而匀称。旋律声部比伴奏声部要强一,这样旋律才突出,不至于被伴奏声部盖住。

(二)滑抹音与泛音

由于扬琴是击弦乐器,从而不擅长演奏点歌唱性的旋律,扬琴教育家郑宝恒老师基于这一点创造了滑抹技法,在演奏某些慢板抒情的乐段时不仅能使旋律婉转如歌还能模仿出鸟鸣、风声等特殊音响效果来,增强了演奏中的詩意和耐人寻味的感染力。在引子中,作者采取滑抹音的演奏方法来表现流星划过天边的感觉,使人觉得意犹未尽。

泛音在弦类乐器中使用广泛,在扬琴中的演奏方法是击弦的同时,另一手用中指指尖浮点轻触所击琴弦发音弦长的泛音列(以二分之一点泛八度、三分之一点泛五度、四分之一点泛十六度为佳),发出清澈纯透的音色。引子中,多处运用了泛八度音技巧来衬托夜晚的宁静与安详,演奏者需注意泛音触弦位置要准确,否则会泛音不准或是出现杂音,影响乐曲演奏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空灵》这首现代扬琴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民族音乐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在吸收西方音乐合理的因素,并大胆的进行创新,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现代扬琴作品也改变了传统作品中只关注风土人情的倾向,现在更多的将注意力投向人本身的发展和对于生命的思索,希望通过这些积极的变化,能够让更多的作曲家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地探索,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月宁.东欧扬琴音乐文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周珊.扬琴演奏中的气息与气韵[J].音乐生活,2008(11).

[3]肖笛.论扬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感知[J].中国音乐,2008(04).

[4]赵艳芳.中国现代专业扬琴教学与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空灵演奏技巧
艾如:暖如一抹秋阳
艾如:暧如一抹秋阳
万籁无声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