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课堂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2017-03-18吴月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考有效性

吴月英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正在被教师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一些问题也渐渐浮现在教师面前,比如追求形式,假合作、上假课、图气氛等。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大理想,当然也谈不上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合作的目的、内容,合作的方式以及合作的人等要素缺乏较深的理解、把握,需要引起教师的思考,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时把握以学生发展进步为本这一主线,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62

开展新课程改革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是一种有效但称不上崭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孔子就倡导运用切磋讨论合作、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很受师生的关注,并且在很大范围内得到使用、推广。但从当前推崇合作学习的实际课堂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某些教师过于注重合作的形式,有效性欠缺,看似热闹实际上很多都是无效的学习;对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内容、合作的目的认识不足等情形。

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通常定义为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每个个体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对于具体理解运用上,从目前情况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合作目标应明确,定位要准确

课堂合作学习要做到有效性,教师只有把合作目标定准了,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明确了,我们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才有方向。实际上,许多教师并没有准确制订目标,有点“糊里糊涂”。教师一“糊涂”,学生当然就跟着迷失方向。因此,在制订合作目标时要注意:

1. 不能偏离学科方向,比如教《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应把目标定:明确并识记理想的含义;理解并掌握理想的重要作用及实现理想的途径。因为这是思品课,不是语文课,所以在阅读课文中的李静和杨振宁的材料时,就大可不必细细分析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件等,直奔目标,合作分析他们能够战胜困难,靠的是什么?杨振宁中途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对你有何启示?谈谈自己的理想,你将怎样去实现它?方向明确了,实效性自然得到提高。

2. 不能降低或拔高要求,我们许多教师不知不觉把合作学习目标降低或拔高了,那么我们教学根本没有达到目标,这也是我们合作学习质量不高的原因所在。对于一些教材中已经罗列出来的基本内容,只要学生自己认真地看一遍书本,就能轻易地找出答案。如果开展合作探讨就显得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更显得有点多余。有很多学生就会表现出对合作不屑一顾,有的小组就借机聊些无关紧要的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相反,目标偏高,合作学习的目标也同样达不到。要避免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目标和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二、合作学习目标不应预设性太强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预设性都很强,往往一上课,导课环节结束之后,就搞合作学习,搞同桌讨论,或分4人小组讨论,乍一看,学生热热闹闹,气氛轻轻松松。殊不知,学生没有碰到疑难就开始合作学习,其实就没有必要。笔者认为课堂上,得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采取学习先学,形式上可以通过读书、检测、提问等,暴露出疑难问题,学生个人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样的情况下,合作学习才有必要性。就像我们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多是我们教师很难事先可以预知的,这就是“学情”。我们的合作学习就是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制定、组织,有很多教师备课时非常重视什么时间段安排合作學习,选择什么时机实施合作学习,那么就是当学生个人无法解决问题这个“学情”出现了,就是实施合作学习最恰当的时间段,就是合作学习最好的时机。

三、合作学习不能搞形式化

通常在教学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提醒小组内要有分工,谁是小组长,谁负责汇报发言,谁做记录等。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要求进行分组讨论,接下来学生分组围坐一起;有的组在自由聊天,有的组只有个别人发言,其他几人旁观,有的组在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当教师宣布讨论结束,要求各组汇报。粗一看好像组织严密,细细思量,如果听课的教师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合作学习中有的很积极,比如小组负责人,比如发言人。但是那些基础差的或者是对课堂内容有困惑的,缺乏积极主动性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初就是私下聊些不着边际的闲语。或是袖手旁观,坐享其成,给人一种“表热实冷”的感觉。上课的教师或许经过点拨指导已从几位积极的、引人关注的组长,发言人口中得出合作学习的答案,完成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恰恰遗忘了基础差的,对课堂所学内容表现出的困难,恰恰是需要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迅速“二次备课”,迅速组织二次合作。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学生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学生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要讲究有效性,因此把合作学习当成一种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插花,在课堂上时不时用一会儿,尤其是有教师听课,或是评优课时,更为频繁,以此衬显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课堂气氛是如何热烈。这样的合作实际上是假合作,学生仅仅是围坐,不是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这样的课就是上假课,是一种典型的无效合作学习。

四、客观看待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

如何看待好的合作学习,许多教师都强调应该有共同的知识基础,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学习小组安排上,通常是按座位就近搭配分组,还注重好、中、差搭配结合。我们希望在合作过程中形成一种平等、友好、互补的关系,而事实上往往容易演变成基础(上接第62页)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不知不觉中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看客。怎么办?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要求都有共同的知识基础,这是不现实的,在任何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都存在差异,包括学生思想,习惯等都各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不仅存在而且还在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合作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合作问题都要吸纳学困生,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并且先请学困生发言,不然的话,课堂容易变成尖子生的表演。因此,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产生,关键还在教师的合作导演控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应适时让学困生多交流意见,暴露出的问题,由完成任务的优生去帮助更正,还要讲出“为什么”。这样,不仅学困生的疑难问题基本解决了,而且优生在帮助学困生改错,给他们讲清“为什么”的过程中,自己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处理合作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兵教兵”的合作学习也符合分层教学原则,通过合作,一部分解决了,一部分错了,这就是符合实际的准确分层。让做对的同学给做错的同学更正,让懂了的同学讲出“为什么”,最后教师点拨,共同教会不懂的学生,这样“合作——暴露问题——再合作——再解决”学习过程,也符合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才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蔡林森曾经说过:“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更正、纠错,同一个问题可以让几人乃至4个人以上更正,这个更正错了,让那个来。”这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这也是合作学习,是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就表现出来,真理也就更有了说服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大家都非常热衷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运用普遍,在具体操作层面大家研究得很多,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这需要我们教师要深入理解,跳出过去习惯的教学,要合作不搞“合坐”,要去伪存真,不怕因搞合作学习影响预设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欣赏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探究,在学帮带的过程中,探讨出教师没有发现,甚至无法预设的重要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合作中学生、教师都得到提高发展,尚需我们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反思才能使合作学习收到多赢的成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三中 362000)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思考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