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有效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7-03-18骆雪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骆雪花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38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

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实施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不少课堂采用自主学习方式。那么,教师是否安排学生自学环节?如果安排,是否与课前的预习重复?学生自主学习都应该学什么,怎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那么教师何时参与、何时指导?既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师指导什么,该怎样指导……总之,如何使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以《狼》一文的教学为例:课前,学生经过预习,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检查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环节二:解词译句。第一步,學生自主学习。从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方面进行圈点批注。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三步,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汇报本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回答其他组提出的本组已解决的问题。教师此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可以记录在纸上,此环节结束后展示给学生;也可以用电脑打印出来随时展示。对于很重要的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应提出;如果学生理解不正确,也要作为问题展示出来。第四步,就展示出来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学生学习。先是学生自己思考,而后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仍解决不了的,教师要进行讲解。比如:“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文中“洞”和“隧”属于名词用作动词;“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在这里的作用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此时,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讲明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第五步,检测。将学生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认为很重要的内容同时展示出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六步,小结。总结“之”字在本文中的用法:“复投之”(代词,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久之”(助词,补足音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设置此步骤是为了教学生学会归纳知识点。第七步,翻译。请某个学生完整地翻译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在该学生翻译之后,其他学生指出其翻译不正确的地方。待全班达成共识之后,本环节结束。这一环节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能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此时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是他们迫切需要的。这时的教师起到了课堂主导的作用。

环节三:理解内容。第一步,学生自学,就本文的内容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展示圈点批注的内容:1.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 用两个字概括出每段的内容;3. 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件事的?4. 分析屠夫和狼的性格特点,从文章中找出依据;5.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第二步,合作学习。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圈点批注的结果,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也可以参与到某一小组中进行讨论。第三步,全班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第四步,表演。首先,学生三个人一组,根据文章内容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开始表演。然后,请自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小组自愿上台表演,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找出他们表演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最后,选出表演得最好的三位“演员”,请他们发扬自己刚才表演的优点,结合同学刚才的评议,再为大家表演一次。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五步,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环节四:拓展。第一,说出含有“狼”字的成语。第二,阅读《狼三则》的另外两则。读后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推荐与“狼”有关的其他文章,如《狼的另一面》等,使学生对“狼”有全面的了解。

现代文的阅读,可以将上述环节做适当修改。以《山中访友》这篇散文为例:

环节一: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环节二:整体感知课文。不妨这样提问:“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吗?从哪些地方面看出来的?”学生肯定说法不一,但不外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阅读复杂一些的文章,也可以列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先自学,做圈点批注;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巡回指导,亦可参与其中,便于随时发现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环节三:总结阅读方法:如何欣赏散文的美或如何阅读散文。

环节四: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体会、运用总结出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课文虽然文质兼美,但它只是个例子。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阅读规律。在教学时,只要以一篇文章为例子,将该文体的阅读程序、方法讲清楚,让学生依据程序、方法去学习该文体的其他文章即可。当然,在学习中遇到新的知识点,教师依然要讲透。

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除了各种文体自身特有的方法外,还应教给并强化默读的方法;速读的方法;概括内容的方法;筛选信息的方法;归纳段意、中心的方法;揣摩语言的方法;理清思路的方法……训练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能力,阅读各种文体的文章就容易很多。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新民中学 563135)

猜你喜欢

新课标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