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语文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2017-03-18李淑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优化语文教学

李淑红

摘要:新世纪呼唤新型人才,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表现在思维上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优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36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凭借作者描写和叙述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联想,使纸上的形象跃然于头脑中,触景生情,加深情绪体验,引发模仿的意向,产生将认识化为实践的意志力量。这些都说明语文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其本质特性。它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品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几个方面。作为基础类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1. 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人说:“学贵有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敢于质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功能,语文学科对发展思维具有特殊的功能。语文教学除了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将它放在首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把创新精神融于教学活动中。

3. 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包含了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两大基本功能,还包括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教学方法的功能,培养兴趣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提高思想品质、陶冶情感和美德的功能。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始发因素,尤其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带来良好的观察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帮助学生按照事物的特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逐步归纳出观察事物的一般规律。如观察景物,一般按方位的顺序;观察动物由整体到局部;观察人物除了按整体到局部外,还可以由表及里;观察活动,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等。每一篇课文都是有序观察的典范。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深度。创新总是通过对最细小的、容易被忽略的线索的注意而取得的。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深层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揭示形成结果的原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细致观察,借助于分析、比较,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对比法进行观察,以便掌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间的细微差别。此外,还要求学生善疑多思,善于搜寻值得追踪的线索,寻找特殊现象。因此,在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用眼看,而且要引导学生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发现或者学习到尚未认知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思路的开拓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语文教学应不断地丰富学生想象,积累想象素材,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基础,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能力。

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语文学习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和新奇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僵化,方法陈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个性,没有创新。现代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重视教学中的多向交流,留给学生表达和思考的空间,珍惜学生的独到见解,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训练。激趣设疑,教师要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积极探求。这样,既解决了学习疑问,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变序设疑,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事物发展顺序,由果导因训练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采用层层设疑来培养学生的连贯性,想象设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了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思维并重,力求求异创新。

3. 培养想象力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教材中蕴含大量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素材。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是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写作练习;二是通过幻想和假设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提炼写作素材,在写法上敢于打破常规。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洣水镇文冲路完全小学 42140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优化语文教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