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017-03-18张全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效率优化

张全海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精神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感。而运用、优化课堂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提升上课的有效性,促进核心素养的获得。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效率;运用;优化;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32

课堂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问题是形式化、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也存在教学效率的问题。新高考的到来,学校的不重视,平时机械地学习和“热闹”地自主探究,以及考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在学生不给课外时间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已经迫在眉睫了。

先看两则教学案例:

案例1

单元格数据输入

1. 文本字符的输入

方法一:选择单元格,键入字符,或双击单元格,按回车或按Tab键。

方法二:选择单元格,在编辑栏内输入文本,按“√”或回车。

特点:……

2. 数字输入

输入方法同文本字符输入。介绍整数、分数的输入。

(请同学们思考百分数、人民币值的输入,并注意小数位数的设置)。

特点:……

3. 日期时间输入

输入方式:年/月/日 年-月-日 时:分:秒

4. 深化巩固:完成练习,教师讲评

案例2

下课时在屏幕上播放一段NBA篮球赛,男生看得兴趣高涨,上课铃响了,教师暂停播放,但在学生要求下,又播放了几分钟。然后,教师开始介绍篮球队员名单的变化是因为球员受伤。由此,教师给学生一个球员的名单,让学生挑选,引出新课“自动筛选”的内容……

案例1是一種典型教学方法。学生机械地学会了各种操作技术,真正掌握能运用的太少,整个课堂缺少对学生的自我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注重应用,作为教师,我们应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否则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越觉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获得一定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置身于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使学生得到预期效果的教学。

但现在也有一部分教师只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而增加了情境教学,没有让情境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像案例2教师从引入新课到知识的应用都围绕NBA火箭队这一教学情境展开,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效果。但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这种一开始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增加的多余情境,只会让情境成为教学的一个“包袱”。

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而参与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时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在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的设置。

一、设置情景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主体

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的兴奋点。

创设情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才会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例如案例2中的教师选择了蓝球的主题,迎合了男生的兴趣,却没有考虑到大部分女生对蓝球并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创设的情景,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

在创设情境时需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上,根据学生特点来确定情境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身处呈现的情境中,才能体验从“好奇”到“了解”到“向往”的过程。因而选择的情境素材要合情合理,以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为基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热情地进行学习。

创设情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兴趣。作为高中生,他们有他们群体的爱好,作为教师你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于他们。有的教师上课时以寻找考研的信息作为搜索的主题,但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想到大学以后的事情,所以对这个情境也就提不起兴趣了,课堂气氛也就不会活跃,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二、设置情景要围绕教学目标为中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分析。要考虑情境的设置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是否有(上接第32页)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否有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总之,情境的设置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设置情景,为了设置情景而增加情景,这样只会使情景脱离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教学效率了。我们应让情境为教学目标而设置,把教学目标分解到情境中,使教学目标融于情境中。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课堂内容就漫无边际了。像案例2中的NBA的视频片断与教学目标根本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境设置就只能激发学生对你的视频感兴趣,而不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反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视频中,是失败的情境教学。像这种情境设置应该进行剔除或优化,比如不播放视频,而播放NBA的图片,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三、设置情景要联系生活,以实用为主,整合其他学科

现在的社会,学生都很注意知识的实用性,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实际生活的体验,让学生感受信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了感触,学生才会全心投入,才会忘我地探索,才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信息技术知识实用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就相应地提升了。

信息技术在传统的思想上认为不是一门重要的课。我们可以整合其他学科来体现我们信息技术的价值。比如,我们可以结合数学的数列来讲解学生难以接受的算法程序,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并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数学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来研究和解决。

只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学生才会爱学、热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时代的人离不开信息技术。

四、设置情境注意延續性的问题

一个好的情境就要像一部好的电影,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情节的高潮和精彩的结局。如果你设置的情境只能在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能在整堂课中维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满腔热情地学习,那么这样的教学情境就像昙花一现,无法使学生陶醉在整堂课中。我们知道,情境的创设不只是为了“激起兴趣”,同样须考虑“维持兴趣”。如何让学生在整堂课中沉浸在整个情境教学里呢?要讲究情境要有延续性。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性强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灵活安排多样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多提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五、设置情境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

情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信息技术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所以,使用情境是要促进任务的探究、感情目标的升华。例如,单纯掌握网页中插入文字、图片、声音的方法,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没有其他实际意义,而让学生尝试制作个人主页和班级主页,在掌握网页制作方法的同时,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通过网站进行宣传和交流的作用,有助于完成构建信息文化的内涵,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六、设置情景要避免刻意营造气氛,摆“花架子”

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只不过是为了营造气氛,只是为了学生的兴奋而增加情境,这样的情境只是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无法对教学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无效的、低效的教学,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避免的。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情境教学,更要注意优化情境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第二中学 315700)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教学效率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