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马合作应突出“中国元素”

2017-03-18何宜贤翟崑

世界知识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马来西亚民众

何宜贤?翟崑

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中国进行了长达七天的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会见纳吉布,两国签署了多项合作备忘录,涉及国防、经济、农业、教育、金融和建筑业等领域。其中包括中国为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近890亿人民币贷款,承建从马来西亚西海岸衔接东南岸的铁路等,这些无疑带给了马来西亚前所未有的商机。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对马的投资一直在增加,但由于投资大多是中长期的,马来西亚民众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利好;而且还因为中马两国民间打交道不多,马民众对中马合作缺乏全面了解,因此很多人的最大感受反而是中国资本进入马来西亚后给他们带去的各种冲击和不适应。如何让更多马来西亚民众了解中国、接受中国,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在资本进入的同时,让文化并行,并且重点突出“中国元素”。

2016年10月27日,在海南师范大学,参加“汉语桥”秋令营的马来西亚学子用毛笔练写汉字“中国”等。这些营员在琼开展为期9天的汉语学习和中华文化体验,包括学习书法、歌曲、茶艺、武术等课程,并与中国中学生联谊交流,参观海南历史文化名胜。

马民众希望“立竿见影”,中国资本现短板

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行之前,中马之间相互有投资,但主要集中于小规模资本,对马来西亚民众影响较小。“一带一路”倡议以后,从以马新高铁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在各大城市投资建设的大型融经济、商业、文化、旅游等的综合园区,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开始让马民众感觉“很有分量”。

目前,中国资本正在有效地推动马来西亚的发展。以此次中马商建的西海岸衔接东海岸铁路为例,吉隆坡和巴生作为西海岸城市与东海岸城市如关丹市等的衔接,在马来西亚铁路建设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位于巴生的货运港口即西港(Westport)和北港(Northport)是国际海洋运输中的重点港口,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而位于东海岸的关丹港口(Kuantan Port)则是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对外输出的重要口岸。此外,马来西亚东海岸地区的发展情况远不如西海岸沿海的大城市,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和便捷。中方此次的贷款项目就是为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物流建立一条新的衔接路。如果能够实现项目设计中每小时200公里左右的火车时速,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互联互通将会有大的改观。

但是,这样的大项目从投入到看到实效,至少需要五到十年。而当地民众最关心的则是:中国当前的投资能否很快见效?会带来什么附加利益?是否马上能够改善现有的生存条件?总之,他们是以能否很快和实际获得的利益来判断中国投资带给马来西亚的好与坏。而中国的很多投资并不能马上满足这些需求,所以就被一些人视为“一切都只是空谈”。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只是中国对马来西亚有需求,而马方的收益却有限。

中国资本可与“中国元素”并行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政治互信与经济融合,笔者认为在达到这种互信与融合之前,先需要获得对象国的接纳与认同。中国有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内让马来西亚民众感受到成效和影响力的?答案是“中国元素”。笔者认为,中国对马来西亚输出资本的同时更要输出“中国元素”。所谓“中国元素”,就是一系列能够代表着中国的独有产物,如宗教、文化、礼俗,等等。

“中国元素”的成功输出可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看到,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图标设计等都凸显出中华传统文化,优雅之中不虚底蕴。中国的书法和茶文化众所周知,也能够与马来西亚民间文化进行对接。例如伊斯兰文字与汉字书法的交流,南洋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交流等。中国有50多个民族,虽然以汉族为主体,但对少数民族有很多优待的政策,在教育、政治、经济等领域给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机会,且一直奉行汉族与少数民族和睦共处的原则。这些做法对同样是多种族的马来西亚很有借鉴意义。另外,中国有众多的回族,可以借此更广泛地与马来西亚主要族群穆斯林进行对话与合作。而且在合作中可以把当地华人作为语言沟通的桥梁,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中国人和马来西亚华人了解伊斯兰教的思想。

文化引航促民心相通

在输出“中国元素”中,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交流成功的实践以2016年8月13?15日在中国山东省曲阜举办的“世界青年文明论坛·中马青年儒回交流峰会”可见一斑。峰会围绕“不同的文明、同一个未来”的主题,以青年为核心,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马来西亚多位学术、政治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参会,中方儒家文化研究专家亦参与其中。与会人员参观了孔庙、见证了华夏传统成人礼和婚礼,召开了儒伊文化交流会议。峰会达成持续推动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青年建立长期交流机制的共识,并签署了《关于次序推进世界青年文明交流的合作宣言》。宣言提出推动跨文化学术研究合作、建立两国青年间跨文化日常网络交流平台等。

教育互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马来西亚巴生兴华中学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建立联系,双方互派学生交流。前往马来西亚交流的学生可入住当地同学家,这不仅可以使中国学生体验异国的教学特色,更能直接地了解马来西亚文化。而当地学生的家长们也会从中国学生身上了解中国、认识中华文化。高等教育方面,厦门大学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分校,这是中国第一个在海外设立分校的高等学府,并将首个分校地址选在了马来西亚。此举丰富了马来西亚原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使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当地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中国高校高水准的教学品质。这些看似很小的互动,实则是促成两国“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

此外,2016年年初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向柔佛州巴罗区的八所华校捐款,表示对当地华人教育的支持。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也分别向几所华文独立中学捐献了购书券,让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中国书籍。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把更多的文化介绍到马来族和其他种族中,比如,中国可聘请马来西亚的翻译家将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和其他书籍翻译成英文和马来文,使中国文化得到更大范圍的传播和推广。

体育合作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羽毛球是马来西亚的国球,也是中国的强项运动项目。中国羽毛球联赛水平很高,可以考虑邀请一些马来西亚著名球队到中国参赛。这样的做法,可以让马来西亚民众更快地看到中国对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说,“中国元素”或许会比“中国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希望建立更多民间文化交流的双边机制,让真正代表中国的“元素”在马来西亚传播,促成两国之间的民心相通,让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全方位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力合作者。

(作者何宜贤为马来西亚人、现为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助理研究员,翟崑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马来西亚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