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窝里横”的孩子

2017-03-17李跃儿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耳朵卡片妈妈

李跃儿

在学校是天使,在家是“恶魔”

亲子体验课上,4岁的小耳朵手伸向面前的一张汽车卡片,刚要拿起,卡片就被鹏鹏胖乎乎的小手抢走了。小耳朵有些委屈,瘪着小嘴看向一旁帮他整理卡片的妈妈,可是妈妈什么都没说,只是把另一张卡片塞到小耳朵手里。

小耳朵生气地把卡片甩到一旁,然后走到鹏鹏面前,可怜兮兮地问:“能让我玩会儿吗?”

鹏鹏摆弄着手里的卡片,似乎在犹豫,过了一会儿转身走开,不再搭理小耳朵。

小耳朵在原地站了许久,目光一直固定在鹏鹏身上,看鹏鹏没有和他一起玩儿的意思,只好回到妈妈身边,一言不发。

妈妈安慰他说:“就让他玩儿吧,回家妈妈给你买你一直想要的小汽车,好不好?”

小耳朵发了会儿呆,就继续玩手中的卡片,好像没有那么失落了。

体验课结束后,我和小耳朵妈妈聊了一会儿。

“小耳朵在班里是最听话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也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起争执。”

小耳朵妈妈反而面带愁云:“可他在家时完全不是这样,经常对我拳打脚踢,不听话也不尊重我。”

“那你知道原因吗?”我很惊讶,因为这和小耳朵在班里的表现完全不同。

“他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就会这样,只要我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不愿意去做某件事就会这样。”

“那您是怎么处理的呢?”

“我会举一个枕头让他打枕头!”

“那他呢?”

“他就拼命打枕头,之后追着我跑,又打又咬,还经常在地上撒泼打滚,叫得撕心裂肺!”

“他在爸爸面前也这样吗?”

“没有,他只在我面前这样,爸爸是不允许他这样无理取闹的。”

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完全不同,在学校是“受气包”,在家却“窝里横”,这两种角色的转变,恰好折射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弊端。

是什么让孩子有恃无恐

“您知道刚才小耳朵被鹏鹏欺负了吗?”小耳朵明明想向妈妈求救,但是妈妈并没有帮他。

“我知道,可是那孩子的家长也在一边,要是因为孩子的事,两个家长再打起来,那情况得多难看。”

听到这儿,我明白了,孩子在外被欺负,妈妈没有教给他正确的处理方式,反而因为怕麻烦,让孩子忍受委屈。显然,小耳朵妈妈过于懦弱,心理承受力太差。

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母子俩私下的相处模式。

“妈妈,你帮我背书包!”

“你可以自己背,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拿的。”

“不行,你就要帮我背!”

小耳朵的妈妈显得有些为难。

小耳朵突然大吼起来:“你帮我拿!”一边吼一边对着妈妈挥着小拳头。

“好好好,妈妈背,妈妈背。”妈妈没多久就妥协了。

小耳朵有些满意,但似乎怒气未消,依然打着妈妈,而妈妈任由他發泄。

眼看小耳朵的妈妈满脸不知所措,我实在忍不住,走过去帮忙。“你需要制止孩子的行为,并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对你。”

于是,妈妈握住小耳朵的拳头,告诉他:“小耳朵,你不可以打妈妈,妈妈好痛。”她的语气中没有丝毫坚定,眼神晃动着,话语和整个人的状态没有丝毫力量。

不出意料,小耳朵的脚还在踢着,妈妈的话并没有起到制止的作用。

我只好手把手教妈妈:“像我这样!”我用一只手握住小耳朵的两个拳头,一只手压在小耳朵两条腿上,让他不再“施暴”。“小耳朵,你不可以这样对妈妈,因为妈妈很爱你,你不可以伤害爱你的人。”

小耳朵看到我坚定的眼神和不容置疑的态度,听到我平和而坚定的语气,慢慢平静下来。

“在家的时候,您也是这样,对他有求必应吗?”从背书包这件事可以看出,妈妈对小耳朵十分纵容。

“是啊,只要他想要什么,我几乎都会满足他,因为实在受不了他磨人。”

父母对孩子的纵容和溺爱,让孩子在家中有恃无恐,过于自我,不能够体谅别人的感受。另外,父母的代替,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对待事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下降,一旦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他的情绪就很容易失控。

所以,当孩子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后,面对陌生的群体、不熟悉的环境,就自然而然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害怕与陌生人相处。并非像别的孩子强势、霸道,小耳朵是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采取逃避的形式来表达自己。

把委屈表达出来

“我不得不说,您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过软弱了,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而不会反抗,与您的教育方式有关。您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害怕发生冲突,这都是您不自信的表现。正是因为您的退缩和逃避,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孩子在学校才会一再忍让。”

听完我的话,妈妈内心的愧疚自责涌上来:“小耳朵,妈妈对不起你,妈妈想帮你,但不知道怎么帮,妈妈以为让你打我,你就能出气,都是妈妈的错。”

“你不知道怎么办,孩子就更不知道了,你是他的心理力量,教会他正确处理情绪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你要有原则和底线。”我说。

于是我对小耳朵说:“你妈妈懂得很多办法,大李老师有些都要向她学。只是她和你一样都有需要成长的地方,你愿意原谅她吗?”

小耳朵感觉被理解和接纳了,点点头。

“当你感觉到自己被欺负、心里很委屈的时候,打妈妈、冲妈妈撒气都是不对的,你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告诉小朋友你觉得很难受、很受伤,请他道歉,或者一起商量解决办法。但是不能像打妈妈那样打别人,那样是不对的,知道了吗?”

小耳朵认真听着,像是明白了。

“现在你能把你不舒服的感觉跟我们说说吗?”

小耳朵坐在我们旁边,说:“卡片是我们同时看到的,我想要,他也抢了,可是每次拿不到的都是我,虽然我不说话,我忍着,但我很不开心。”

“感谢你说出来,以后我们都可以这样说出来。”我把他紧紧抱在怀里。

“小耳朵既然不舒服,那我们约定明天和你妈妈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一想怎么能拿到卡片。”

小耳朵听了很兴奋,连忙点头说:“好的。”

“小耳朵,还有一件事得解决,你需要自己背书包。”妈妈看着小耳朵,认真地说。

情绪得以释放的小耳朵也不再执着于这件事,并且妈妈一改之前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坚定与威信。

第二天,小耳朵的妈妈带着小耳朵主动找到了鹏鹏。

小耳朵说:“卡片是我们同时看到的,我想玩儿,昨天我让给你了,今天你得让我玩。”

“那可不行,我还没玩够呢!”

一向忍让的小耳朵一时无法回答,这时小耳朵的妈妈附在小耳朵耳边说:“那我们可以一起玩!”

于是小耳朵脱口说了出来。

“卡片就一张,怎么一起玩,你玩了我就没法玩了!”

小耳朵的妈妈又悄悄说:“你可以告诉他,你先玩10分钟,我再玩10分钟,我们轮流玩,我数10个数就换!”

小耳朵学着妈妈的话,自己表达了出来。

“那让我好好想想,好吧,反正我今天还有别的要玩。”最后鹏鹏终于让出了卡片。对于首次勇敢地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小耳朵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此后在入园的日子,老师制定了帮扶方案,每天带着小耳朵练习,渐渐的,“小绵羊”开始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至于小耳朵的妈妈,在家不再溺爱孩子,小耳朵自己能做的事情坚决让他自己做,并且坚持原则,慢慢树立了她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猜你喜欢

小耳朵卡片妈妈
树叶是我小耳朵
卡片排一排
小耳朵,真厉害
健忘卡片
水往高处流
爱护小耳朵
树叶小耳朵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