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断面硐室正台阶分层施工应用实践

2017-03-16马楠班训海颜超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3期

马楠+班训海+颜超

摘 要:煤礦井下硐室由于断面大、服务年限长,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掘进难度大,巷道支护设计要求高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崔庄煤矿井下支架检修硐室施工方案选择、锚网索喷联合支护设计等。通过实践证明采用正台阶施工法、锚网索支护工艺实现了大断面硐室快速掘进与安全支护。

关键词:大断面;硐室;正台阶施工;锚网索喷联合支护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107

微山崔庄煤矿位于滕南煤田南部,井田面积约11.91km2,地面标高+31.70~+32.80m。煤层顶底板都较为平整稳定,为较稳定型顶板,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Ⅱ类)。

1 工程概况

为满足大型综采支架在井下拆装、检修需要,特在井下支架存放硐室开口10m后对原硐室进行扩宽加高,作为支架检修硐室。硐室设计长度30m;断面为圆弧拱型;净宽6.0m、净高6.5m,结合装车后支架的高度,确定硐室墙高为3.5m;锚网索喷浆联合支护,混凝土喷厚0.15m;S净=35.1m2,S荒=39.9 m2。

支架检修硐室布置在3上煤顶板岩石中,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约为10.73m;再往上为中砂岩,平均厚度约为14.12m。

2 施工技术方案

2.1 施工方案选择

煤矿井下大断面硐室施工, 根据围岩稳定性和断面大小主要有三种常用施工方法:全断面施工法、导硐施工法、台阶式分层施工法。

(1)全断面施工法:按巷道(硐室)的设计掘进断面一次将硐室掘出。适用于围岩稳定、断面高度不是很大(不大于5m)的巷道(硐室)掘进。优缺点:便于机械化施工。

(2)导硐施工法:在巷道(硐室)的某一部位先用小断面的导硐掘进,然后再进行扩帮、挑顶、挖地,将导硐逐步扩大至设计断面。可以一次掘至巷道(硐室)全长然后再进行扩硐;也可以使导硐超前一定距离,再进行扩硐工作。根据导硐在巷道(硐室)断面内的位置不同,又可以分为中央上导硐、中央下导硐、单侧下导硐、双侧下导硐、上下导硐等多种具体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围岩稳定性差、断面又较大的巷道(硐室)。优缺点:能有效的缩短围岩的暴露面积和时间,使巷道(硐室)的顶、帮易于维护,施工安全得到保障。但该法步骤多、效率低、速度慢、工期长。

(3)台阶式分层施工法:将巷道(硐室)沿其高度分为几个分层,按照一定的施工施工顺序分次进行掘进、支护的施工作业方法。先施工上分层工作面时称为正台阶分层施工法;先施工下分层工作面时称为倒台阶分层施工法。适用于围岩稳定或中等稳定、断面较大的硐室。优缺点:采用此方法由于空间宽度较大,工人作业方便,与导硐法相比,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

2.2 施工方案确定

为了确保围岩稳定性,保证施工作业安全,同时为加快硐室掘进速度,经过对比论证,决定采用正台阶分层施工法。

2.3 施工顺序

(1)支架存放硐室开口5m按照设计断面正常掘进;(2)支架存放硐室开口5m后,再经5m逐步将巷道断面扩大至支架检修硐室设计断面;(3)沿支架检修硐室顶板,施工硐室上分层至设计长度30m;(4)施工硐室下分层。

2.4 施工方法

(1)硐室采用钻眼爆破的方式,沿5‰上山掘进,严格按标定中、腰线施工;(2)支架存放硐室开口5m后,再往前每掘进1m,硐室净宽扩宽240mm(每帮外扩120mm),向上挑顶净高增加260mm,5m后将硐室断面由净宽×净高=4.8×5.2m扩大至净宽×净高=6.0×6.5m,墙高3.5m;(3)按照净宽×净高=6.0×3.5m,墙高0.5m的圆弧拱形断面施工硐室上分层,采用一次打眼,两次装药,两次爆破的方式掘进,先爆破下部炮眼,再爆破上部炮眼;(4)按照净宽×净高=6.0×3.0m,的矩形断面施工硐室下分层,采用一次打眼,一次装药,一次爆破的方式掘进。

3 支护技术方案

3.1 支护方案的确定

支架检修硐室布置在3上煤顶板岩石中,由于硐室跨度及断面积都比较大,为有效控制围岩,提高支护强度,降低支护成本和劳动强度,结合本矿及周边矿井应用实际,通过工程类比法,选择锚网索为硐室的主要支护方式。同时考虑到硐室服务年限较长,为防止围岩分化、锚杆(索)、经纬网等金属材料锈蚀,因此,在锚网索支护的基础上增加喷浆支护。综上,支架检修硐室最后确定的支护方式为锚网索喷浆联合支护。

3.2 辅助支护

顶、帮均采用网格为50×50mm的经纬网加钢筋梯,网片搭接处(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每隔200mm用12#双股铁丝连接在一起,使得锚杆索与经纬网形成支护的同一整体。

结合锚杆(索)的 外露长度,确定硐室混凝土喷浆厚度为150mm。

4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在巷道轮廓线上打眼,要求开孔位置精确,误差在50mm以内,炮眼的深度、角度和个数,符合作业规程中光面爆破的设计要求,杜绝超挖、欠挖的现象,且必须使用湿式打眼。

(2)该巷道采用3根金属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每次爆破后,必须先将前探梁伸到控顶区,铺好支架和金属网,并用背板和木刹将其与顶板结实。

(3)巷道整体变形较大,冒顶、片帮严重时,应缩小锚杆间排距为600mm,并每隔600mm加打两根?17.8×8000mm锚索,间距1800mm,排距1200,“矩型”布置或增加架棚复合支护,排距600mm,位于锚杆排距中间。

(4)锚杆(索)支护及喷浆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工程要求。

5 结语

施工实践证明,采用正台阶分层施工法,能够解决大断面硐室施工的困难,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大断面硐室采用锚网索加喷浆的联合支护形式具有工序简便、易于操作、施工方便的特点。同时,还可以使大断面硐室围岩形成新的承载结构,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从而达到大断面硐室长时间使用和降低整修率的目的。因此,采用正台阶分层施工法施工大断面硐室,并配合锚网索加喷浆对硐室进行支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