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筑施工人员职业技能提升

2017-03-16胡晓凌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提升

胡晓凌

摘 要:当今建筑施工人员有别于老一代建筑施工人员的显著特征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生活和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市民化意愿较强。这一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人员职业技能必须得到提升,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基础上,必须顺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权利享有、资金投入、过程监管、事后评估等全方位构建建筑施工人员职业技能提升机制,确保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促进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关键词:建筑施工人员;职业技能;提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089

1 建筑施工人员的特征分析

当今建筑施工人员成长环境不同、人生阅历不同、价值追求不同,表现出有别于过去建筑施工人员的特征和诉求,凸显在以下方面:

1.1 成长环境优越,乡土情结弱化

当今建筑施工人员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农村生活条件较之父辈有很大改善,且多半又是独生子女,在几代人的呵护下长大,有的随父辈在城市出生成长,有的放下书包就进城务工,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现在的当今建筑施工人员,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农村维系他们的仅是亲情和土地。

1.2 文化层次提升,就业期望值高

当今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今建筑施工人员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67.2%,比传统建筑施工人员高18.2个百分点。拥有中专(中技、职高)、大专(或高职)、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重分别是过去建筑施工人员的1.6倍、2倍与2.3倍[1]。驱使当今建筑施工人员在城市打拼的是内在发展的动力,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脱离农村,而是旨在体验生活,追求职业地位、职业认同和职业声望,不仅看重工作的高报酬,更看重职业的高社会地位。当今建筑施工人员更多的是基于“发展理性”的选择,青睐于具有时代性、高新技术的岗位。因而,这使得他们对职业培训有更高的期望和更强烈的需求,职业培训产生“高移化”趋势,即学历层次上的高移、培训技术上的高移和教学档次上的高移。

1.3 价值取向多元,城市归属感强

当今建筑施工人员生长在知识信息时代,思想开放,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既追求物质享受,也追求精神满足,更希望在城市寻找自我发展平台而安身立命。他们早已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对城市产生了很强的归属感,均以在城市永久性生活为最终目标。当今建筑施工人员对生活和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市民化愿望强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回村务农的打算;追求体面就业和劳动的高报酬。当今建筑施工人员的新特征和新诉求决定了我国建筑施工人员政策必须进行调整,才能满足建筑施工人员群体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尤其是新老建筑施工人员的转换期正处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期,决定建筑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必须有大幅度提升、根本性飞跃,不能停留在老一辈建筑施工人员的初级培训层面上,必须赋予职业培训以新内容和新模式,将职业培训上升为职业技能提升。

2 构建建筑施工人员职业技能提升机制

2.1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劳动者的受教育权是《劳动法》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加大相关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将当今建筑施工人员职业培训法律化、制度化。我国建筑施工人员量大面广就业难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建筑施工人员培训是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完善《职业教育法》,有必要制定《建筑施工人员职业培训法》等专门法律,把建筑施工人员参与职业培训规定为法定义务,并把参与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挂钩;把培训资金投入、監督管理、质量评估等制度化、法律化,确保建筑施工人员依法享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相关部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等)对建筑施工人员职业培训的法律遵守和制度实施等情况。

2.2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增强职业技能培训供给

增加培训供给主要是增加培训资金投入。从培训资金的供给来源上看,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自然是建筑施工人员职业培训资金投入的主体。政府在培训资金投入上应建立财政转移专项支付同建筑施工人员职业培训挂钩机制,对建筑施工人员较多的流出地和流入地给予较多的培训资金支持。还可探索社会资本进入职业培训领域,或采取政府直接购买培训的办法,以增强职业培训的供给能力。对于企业可探索建立企业职工培训与财政税收挂钩机制,鼓励企业按建筑施工人员使用数量和企业经营状况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对扎实开展培训且培训效果好的企业,当地政府可将职业培训补贴直补给它们并加大直补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对于建筑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3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3.1 严格把关培训主体资格,保证培训质量

建筑施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人力资源保障部门、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其中培训主体以培训机构和企业为主。企业是用工方,所以对培训主体的监管重点在培训机构。随着建筑施工人员的逐年递增和政府对于建筑施工人员培训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质量良莠不齐,政府必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入口关。可建立“培训准入制”,培训准入的门槛有严格限定,如完备的基本设施、可供操作的实训场所等硬件条件,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师资、与时俱进的培训理念、贴近实际的培训方式等软件条件,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才有资格进入培训市场,从制度上杜绝建筑施工人员培训市场的无效或低效竞争现象。

3.2 监管培训行为,规范培训秩序

培训市场上培训机构林立,为多获得政府培训补贴,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生源,为求利益最大化,都不愿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投入,只进行简单的应急性的技能培训,这种同质化的无序竞争效果极差,建筑施工人员也非常反感。监管部门要严格检查培训机构的软硬件培训条件,跟踪培训效果,防止各种巧立名目的虚假培训,对违法者严惩不贷。二是重点监管企业是否依法履行培训职责。因为企业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主体,最有条件开展培训,有最现实的实训基地,最能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但多数企业不愿在培训上投入精力,力图搭便车,青睐于聘用由政府培训后的建筑施工人员。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提升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