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大空间建筑的空间构建方法与生态化设计策略研究

2017-03-16白鹏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

白鹏

摘 要: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交通、住房等跟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交通工具以及住房等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城市大空间建筑的角度出发,从城市大空间建筑的空间构建方法、城市大空间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智能化城市建设提供有益意见,为城市大空间建筑设计提高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大空间;建筑;设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083

1 引言

大空间的建筑本身受理论知识、设备技术以及施工难度等条件的限制,这种难题的解决体现了工程师在对大空间建筑的智慧结晶,是一个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文从城市大空间建筑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大空间建筑设计的一些问题。

2 城市大空间建筑的空间构建方法

2.1 加法与减法模式

城市大空间建筑结构设计的加法和减法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将一个整体的建筑空间通过复杂成熟的技术,经过建筑本身叠加或者开挖形成更大的空间结构。所谓的加法模式是将本身较小的空间经过堆砌的方式后形成大空间。而减法模式就是将一个完整的建筑空间通过开挖而形成的分散的空间结构建筑,比如高空中庭、腔式空间等建筑模式。

2.2 数字建构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是这个时代一个典型的特点,这样对于建筑师而言,使对建筑设计的方法有着革命性的影响,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的辅助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建筑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在进行建筑创作的过程中进行不同与以前的二维平面设计,而是可以进行三维空间的立体建筑结构设计,从而在视觉效果和美感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使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建筑空间结构上的设计就越来越频繁。对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城市大空间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应用前景。

2.3 其他模式

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模式,比如围合模式、包络模式、仿生模式等。所谓的围合模式就是将建筑结构沿着周围扩展,最后形成所功能更加齐全的大空间建筑结构形式。围合空间建筑结构大多数是大跨度或平面式的常规的建筑结构,采用与自然通光相结合的形式,在城市建筑中很常见,应用很广泛。包络模式就是大的建筑結构利用其空间大来包裹较小的建筑结构,使其达到充分利用空间的效果。仿生模式利用大自然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建筑物达到放生建筑模式的目的,满足人类需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3 城市大空间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研究

3.1 高效策略

从传统建筑结构分析来说主要是以美学或建筑某一方面的研究为基础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物作为社会智慧成果的体现,以及作为一个公共的物品属性。对于城市大空间建筑,必须以充分利用空间为高效化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建筑结构的总体功能上进行适当的改变,以高效为基本出发点。城市大空间建筑结构设计就是要形成一个均衡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就是高效性。传统的建筑往往局限于一个建筑工程本身,通过进行工程预算,用实际回报和实际收入进行对比,利用是否盈利性来评价建筑的唯一标准尺度。而大空间建筑主要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设计理念,重视综合经济效果,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利用程度。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3.2 木桶效应原则

所谓的木桶效应就是像一个由许多木板扎成木桶,当其中一个木板的高度较低时,提高该模板的高度,可以使这个木桶的盛水能力提高很多,而当所有木桶的高度都差不多时,这时提高其中一块木板的高度时,并不能提高木桶的盛水能力,这种效应就是短板效应,又称为木桶效应。

对于城市大空间建筑的生态化设计的优点在于其整体的性能和总体的效益,因此在设计之处时就要统筹兼顾、放眼全局、扬长避短地考虑建筑的整体结构优化而不是达到某一方面的效果。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1)整体协调性。不能把大空间建筑结构孤立化,要把握整体结构协调与部分的生态效应,提高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刺激作用。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建筑本身所散发的活力,带动整个大空间建筑结构的灵动性。(2)集成优化性。由于大空间建筑结构整体的规模较大,在设计时应考虑卫护结构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各种建筑材料本身的特点,达到集成优化的效果。

3.3 有机化原则

有机化一词最开始来源于化学中的专业术语,但是随着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将“有机”一词引入到大空间建筑结构当中,即全方位结合建筑与及相关技术,由内而发地使大空间建筑形式与表现结构上达到高度地一致。大空间建筑的生态化理念设计在功能上能够自我调节,把大空间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达到相互流动的效果,体现出大空间建筑在生态上的灵动性,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建筑整体结构、局部化相结合以及各种辅助设计相结合。

3.4 健康化原则

作为建筑本身来说,必须使其对人的身心健康无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结构的“健康”。所有的建筑都必须有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相应的应急机制,特别是公共的安全设施,不然人民的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那健康层次就无法谈起。2建筑材料的“健康”。建筑材料必须是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无害的,必须打造无毒无害的居住环境。大空间建筑不仅能达到上面要求,还可以使人类利用其大空间的特点使室内环境与大自然无缝对接,时刻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4 结束语

总之,城市大空间建筑结构设计是大空间建筑的主要内容,大空间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日益发展所需要大空间建筑结构。城市大空间建筑设计需要建筑设计理念和相关成熟的技术相结合起来,是人类将自然环境与成熟的技术的产物,满足人类所需要的空间场所。

参考文献:

[1]王增龙,刘莹.从鸟巢看大空间建筑设计未来发[J].山西建筑,2007(29).

[2]蒋玲.大空间建筑形态发展研究[J].工业建筑,2008.

猜你喜欢

城市建筑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设计之味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