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钻井施工作业危险源分析

2017-03-16王洪臣程丙方李斌邢江坤李波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石油钻井危险源分析

王洪臣+程丙方+李斌+邢江坤+李波

摘 要: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危险因素,且存在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仅存在于看不见的地下,还存在于看得见的地上,不仅存在于工程技术,还存在于施工操作。要避免或减少井下复杂情况、井下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分析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通过对钻井施工危险源的分析,辨识可能产生的危害,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来减少和避免井下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石油钻井;危险源;分析;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070

0 前言

钻井施工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复杂的施工作业,它是通过地面控制技术和工艺,完成复杂的地下施工。它依靠各种钻井技术装备, 通过不同专业技术领域的合作, 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受到地质条件、装备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方式、施工经验以及现场作业者操作技能等因素的制约,钻井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 甚至导致人员伤亡的发生。因此,减少或杜绝钻井施工事故的发生,就要分析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保障钻井施工作业的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1 石油钻井施工作业危险源分析

钻井施工作业是一项包括人员、设备、协作配合、作业环境和作业信息的复杂系统工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协作配合沟通信息不畅、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风险识别不及时、不到位,都是是钻井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源。针对钻井施工的实际和作业特点,基于经验分析方法,结合本人工作经历,通过对照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对钻井施工主要危险源做一分析。

(1)在工程设计方面。工程设计不合理是钻井作业的危险源,在工程设计中,如果对前期收集的地质资料或邻井资料不准确,钻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井下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前期探井以及预探井,只能依靠前期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如果在钻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井下复杂情况或工程事故,在处理复杂情况或工程事故作业中就有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比如:设计预告不准确钻遇高压油气层,就有可能导致井涌或者井喷,甚至导致井喷失控,井喷失控就有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2)在地面装备设施方面。设备设施配套标准、安装的缺陷,设备运行的复杂性是钻井作业的危险源。钻井设备设施露天布置、搬迁移动频繁,搬迁安装和运行中的维修以及正常作业时,时常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和井下工程事故。其中,主要设备的机械状况、井控装备的配备等级、高压管汇的承压能力以及井场的机械动力源、电源和工业用火(火源)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都是誘发钻井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比如:在岗位员工操作和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长时间的排除,钻具在井下不能自由活动,可能会导致卡钻等工程技术事故的发生;登高作业未配备防坠落器,可能会导致员工高空坠落;在用火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发生;在含有硫化氢区域未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防护设备设施。

(3)在钻井施工物资材料方面。钻井施工中的物资材料的使用也是钻井作业的危险源。钻井施工现场处理钻井液需要用到钻井液添加剂,动力机运转需要用到易燃易爆的柴油、润滑油,在完井测井声波测井过程中还会用到放射源。这些物质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果存放和使用方法不当,作业人员不能够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和造成人员的伤害,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比如:在添加氢氧化钠过程中,防护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皮肤灼伤等伤害;柴油等燃料使用不当,就有能发生火灾或爆炸。

(4)在环境影响方面。钻井施工是露天作业,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作业现场会布置在高原、滩海、沙漠等极端恶劣的地方,季节性的雷电、飓风、严寒、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使钻井作业面临较高的风险,如果在钻井作业过程中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这种风险,就会引发钻井的安全事故。比如:在滩海施工,潮汐以及风暴潮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在雷电、雨雪天气登高作业容易造成高处坠落、雷击、触电等。

(5)在员工操作方面。钻井施工作业工种多、劳动强度大、连续作业,作业过程中需要多人员、多工种协调、交叉作业,如果作业人员自身的技术不够熟练、技能水平低、相互之间的协调不一致、作业人员的疏忽大意以及操作人员的侥幸心理,都有可能威胁到钻井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在搬迁吊装作业时,吊装指挥信号不明确或未严格执行吊装信号,操作员工精力不集中,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6)在协作配合沟通交流方面。钻井施工作业是一项多工种、多部门、不同专业技术领域人员来共同完成,需要有效地信息传递和交流,如果钻井施工过程中信息识别的不准确、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以及信息共享的不充分都会给钻井施工作业,特别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在录井过程中发现井下异常,未及时与工程技术人员汇报,在钻台与泵房联系、钻台与二层台联系时信号错误或不明确,都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井下事故。

(7)在施工组织方面。钻井施工过程中作业计划书的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演练、安全监督的监控缺失都有可能给钻井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事故。比如: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上级预案不衔接,演练流于形式,应急报告信息更新不及时或不准确,都有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处置不及时,甚至诱发二次事件。

2 石油钻井施工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

通过上述对石油钻井施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的分析,通过风险辨识,结合危险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害有:井喷及井喷失控着火、火灾及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伤害、车辆伤害、中毒或缺氧窒息、灼烫、滑跌扭伤及其他伤害、坍塌及淹溺、噪声和振动、放射物品辐射伤害、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中暑及冻伤、职业病、社会公共危害等。

3 石油钻井施工作业危害控制措施

(1)在工程设计方面。工程设计部门应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和邻井资料,认真分析研判,审慎作好钻井工程设计。如存在由于目前技术水平、设备的限制,保证不了钻井作业在安全情况下进行,或钻井作业结果达不到地质设计的要求,应尽早明确提出,以便地质部门修改地质要求或调整井位位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组织施工,严格执行HSE专篇要求。

(2)在地面装备设施方面。井场布置应符合SY/T5466-2013《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等相关标准规定。在设备配套方面,严格执行SY 5974-2014《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规定。加大硬件配置,尽量满足钻机设备配套标准要求,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保养设备,确保设备本质安全化。

(3)在钻井施工物资材料方面。采购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物资材料,严格检验程序。操作人员按规定穿戴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器具;按标准配备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以及消防器材,危险场所、危险设备设施按标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在环境影响方面。六级以上(包括六级)大风、夜间、能见度小于30m或恶劣天气(雨、雪、雾、风暴潮等)禁止特殊施工作业;滩海陆岸施工接到异常恶劣天气撤离通知时,组织关闭封井器、停机,及时撤离人員。

(5)在员工操作方面。所有人员必须具备岗位资质要求,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SY 5974-2014《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中岗位操作的安全管理规定及其它安全规定,按照岗位操作规程操作。

(6)在协作配合沟通交流方面。作业前各相关方召开作业协调分析会,明确各方职责,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钻井施工作业人员熟悉掌握搬迁吊装、技术服务、检维修、井控等应急报警信号以及作业中的联络、指挥信号,使用信号要清晰明确。

(7)在施工组织方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召开或参加协调会、班前班后会,开展日常及专项检查,组织安全活动,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按规定实施应急演练;发生溢流时,按照井控“四七”动作关井;发生火灾时,组织人员扑灭初起火灾,必要时及时报警;发生人身伤害或中毒窒息时,组织现场急救,联系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时,佩戴正压式呼吸器进行作业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 结束语

钻井施工危险源存在于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大,安全隐患比较多,要安全顺利的进行施工作业,就必须对钻井施工作业存在的危险源和产生的危害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环境的影响,提高生产管理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谷凤贤,刘桂和,周金葵等.钻井作业[M].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09).

[2]李强.钻井作业硫化氢防护[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09).

[3]吴苏江.HSE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02).

猜你喜欢

石油钻井危险源分析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维护保养在钻井设备现场的重要性
化学工业园区中危险源分级模式浅析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构建以危险源控制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管理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