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学”课堂:以“让学引思”为内核的深度学习变革

2017-03-16陈荣春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三学让学引思历史教学

陈荣春

摘要:“三学”课堂的基本架构是将课堂分为课首个体自学、课中小组共学和课尾全体检学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三学”课堂以“让学引思”教学主张为内核,“让”“引”并重,“学”“思”结合,通过教师深刻的“让”,精彩的“引”,引导学生学习,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深度发生。

关键词:“三学”课堂;“让学引思”;深度学习;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37-05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风起云涌,引发广泛而持久的热议。在学习南通先进教改经验,经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盐城市南洋中学选择把“三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其动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三学”课堂以“让学引思”为内核,其基本框架为:课首学生个体自学,课中小组合作共学,课尾全体巩固检学。当然,在具体实施上要结合学科特点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特色。本文对“三学”课堂建构的有关问题作了思考,并结合历史学科展示“三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学”为中心,合作共学——“三学”课堂的建构

1.“三学”课堂建构的理论根基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为此,我们把“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三学”课堂建构的核心。依据约翰·杜威的“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理论,我们将“教育应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学”课堂建构的起点。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教是为了让学生学,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认为“教比学要难得多”,并提出“学习是学生的责任,是学生的权利”。我们从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得到启发,设计了“三学”课堂的教学策略——“让”“引”并重,“学”“思”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学双方的能动作用。通过教师的“让”“引”,设置学习情境,设计“问题串”,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地学,合作地学,在问题解决中生成问题,在问题生成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思维养成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目的。

2.“三学”课堂的架构

“三学”课堂,即指课堂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课首、课中、课尾,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三种——自学、共学和检学,学生的学习形态也有三种——课首个体自学、课中小组共学和课尾全体检学。“三学”课堂顺应学习科学兴起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以“让学引思”为内核,进行深度学习的变革。

“三学”课堂以限时讲授、小组合作、媒体支撑为基本要求,以问题导学为核心。课首自学阶段,教师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列出自学问题,不以简单的“是什么”等伪问题应付了事,而以深层的“怎么样”“为什么”“还有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然这一阶段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告知学生可利用哪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力图让学生在展示阶段建立起知识的基本框架。学生用小黑板、实物投影、“展示卡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小课件展示自学成果。课中共学阶段承接自学阶段问题,教师提供研究材料,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重难点知识的突破。通过分析、解读材料,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能力;通过小组研讨生成思想感悟,由小组选派成员进行课堂展示,并随时接受同学的问询,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由学习过程来解决。这一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生成的共性问题、因思维障碍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在充分听取学习者意见后,由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路径,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教师不提供标准答案。课尾检学阶段,教师结合所学核心、主干知识选取材料,命制检学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3.“让学引思”的内涵特征

“三学”课堂的建构是以“让学引思”教学主张为内核的。“让学引思”的基本内涵是“让”“引”并重,“学”“思”结合,通过教师深刻的“让”,精彩的“引”,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从而在“讓学”提供的时间、空间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引思”提供的学习情境中深入思考、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教师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操作以及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等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让学”与“引思”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师要做到能让会引,确保让引并重;学生要做到善学真思,确保学思结合。

二、让引并重,学思结合——“三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学科教学有学科自身的特点,历史学科更是如此。针对历史学科“求真务实”“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特点,历史学科“三学”课堂提出了“问题导引”“材料深化”“习题测评”的操作策略。

1.课首,学生通过问题导引自主建构基本知识框架

课首自学阶段,教师首先精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精简学习内容,精选核心、主干知识作为自学内容,编写导学案,设计自学问题。其原则是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学会的由学生个体自学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建构基本知识框架。

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专题五《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例,自学阶段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1.阅读教材P86页第一框题“海上马车夫”,说说17世纪荷兰抢夺了哪些殖民地?依据教材内容归纳荷兰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原因?

2.阅读教材P87—88页第二、三框题,17、18世纪英国抢占了哪些殖民地?16—18世纪中后期英国是怎样争夺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3.浏览教材P89—91页,说说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是什么?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方式有哪些?

在自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既依据学习要求将学习内容“知识问题化”,更提供学习的方式“阅读”“浏览”,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目标明确,指向分明。

学生通过课首自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前自学,5—8分钟后走上讲台展示自学成果。如在展示“归纳荷兰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原因”时,学生用小黑板展出:

a.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

b.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尼德兰革命后,荷兰成立共和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造船业发达;

e.海外贸易兴盛,商业资本发达,垄断世界海上航运业;

f.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给荷兰提供了发展的客观机遇。

学生用颜色笔在小黑板上标出地理因素、经济根源、政治因素、客观条件等,其他学生点评该同学的展示,并随时问询相关问题,补充完善。通过这样的课堂展示,学生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善意地点评、客观地评价。学生自己展示学习收获,并在互评中相互研讨,共同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的结果是学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从容地引导思考,解决问题,达到“引思”的效果。这是一个新的突破,之前是教师的“引思”,如今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生成问题,并相互协作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解决了教师设计的自学问题,建构起基本的知识结构,更有学生走向讲台分享“尼德兰革命”这一知识。有学生认为:“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还有学生用地图的方式展示了“奴隶三角贸易行程”,收集并展示了早期贩运奴隶的资料,指出“早期資本原始积累充满血腥、暴力,对殖民地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

2.课中,学生通过系列材料深化对“问题串”的认识

课中共学阶段问题的设计承接自学阶段并更为深入,形成“问题串”,让问题的呈现有梯度,有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着重重难点问题的突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情感、价值观的渗透等。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不仅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更提供材料,创设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预设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仍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例,共学阶段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1.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对外贸易和军事力量等方面比较荷兰、英国两国的发展状况,理解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的原因。

2.在今天菲律宾的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个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刻有“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碑的背面则刻有“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纪念碑的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价值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这一阶段设置的问题难度增加,学生仅凭身边的学习资源无法顺利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提供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材料1: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从此以后呢,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钱乘旦

材料2: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解说词

材料3:14、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新航路开辟后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成为15、16世纪的世界大国。但封建制下,从美洲抢夺的大量金银被封建贵族用于奢侈享乐,流入荷兰、法国、英国,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

材料4: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实行海盗式殖民扩张,大量财富转化为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

——以上两段材料均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材料5:16、17世纪的荷兰航运业发展,垄断世界航运业市场,对外贸易兴盛,商业资本主义发达。

材料6:16—18世纪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工业基础雄厚,为成为世界殖民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英国大力发展海军,建成强大的舰队,也为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提供了坚实的军事条件。

——以上材料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归纳“英国崛起的原因”,比较得出英国之所以打败西班牙是因为资本主义必然战胜封建主义,英国打败荷兰是因为工业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商业资本主义。

对当年欧洲殖民者血腥贩运奴隶,提供视角,引发思考、讨论:

材料7:“感谢当年对祖先的贩卖,要不,我们还在非洲受苦。”

材料8: 约翰·霍金斯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贩子,16世纪从非洲大陆捕掠了成千上万名黑人,将他们贩卖到了欧洲和美洲等地。2006年霍金斯的后代为祖先的贩奴行为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模仿非洲奴隶被捕捉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

——摘自《为祖先道歉的文明史意义》(《读者》2006年第24期)

经过学习小组翻查资料、讨论、合作学习,得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但也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进程”。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明显增强,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时期,甚至占有材料的差异正确分析历史,无限接近历史的“真实”。

3.课尾,学生通过习题检测学习结果

学习的结尾是以检学题的形式呈现,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检测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升获取、解读、分析材料,正确描述、阐释历史的能力。

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例,设置如下问题:

1.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举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发动对法戰争并取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2.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 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3.1405—1433年中国明王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足迹遍布印度、红海沿岸和东非,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但不久因国库耗费巨大而不得不停止。半个世纪后西欧航海家开始了发现新航路之旅,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试从航海的目的、贸易方式、性质和结果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教师课尾检学问题的设计,材料来自共学阶段,问题设计从掌握主干知识开始,继而运用地图考查“早期欧洲殖民者掠夺殖民地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最后分析比较郑和下西洋和14、15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差异,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这些问题,特别是问题3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他们认为,不仅是交往方式,更是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两者航海结果的差别。随着学生思考渐趋深入,进入下一阶段《“蒸汽”的力量》的学习,更能从本质上理解“生产力的差别才是中西方差异的本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我们对“三学”课堂进行了反思,有了新的认识。“三学”课堂将课堂划分为课首自学、课中共学和课尾检学三个阶段,但课首、课中、课尾三个阶段不是简单的学习时间的划分,不能固囿于具体的学习阶段,而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适时调整。鉴于机械的划分可能割裂对历史学习的完整理解,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首先展开小组合作共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而后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在学习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串”,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提供学习资源,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带着问题继续学习、讨论,在解决问题中生成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学”历史课堂的内核是“让学引思”,主旨是培养思维、解决问题。通过让引并重,学思结合,建构小组合作、“学”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深度发生,这将成为“三学”课堂建构不断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三学让学引思历史教学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三学”素养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