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东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2017-03-16田晓涵孙振华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东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田晓涵++孙振华

摘 要:介绍了东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及建议,为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72

近年来东平县紧紧围绕“生态增优、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标,狠抓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提高林下经济产品附加值,林下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为此对东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1 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5年底,东平县森林面积25330 hm2,森林覆盖率为30.6%、活力木蓄积量达300万m3,发展林下经济3557 hm2。发展模式以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其中林下种植养殖已趋活跃:通过政府的引导,林农自发形成了林下种植、养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经营格局,这种经营格局是自发形成的,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上逐步兴起的,林下种植年产量达1.335万t,林鱼产量1.05万t,林下畜禽养殖量达到170万头,纯收入达2.55亿元,带动就业24300多人;森林旅游渐成规模:以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及水浒影视城依托,通过创办生态庄园和农家乐,发展多元化森林旅游生态模式,全县共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3.5亿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较小

近年来,虽然林下经济增长较大,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规模较小,林下经济的经营基本以林农分户经营为主,规模化经营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组织较少,规模化集约经营尚未形成。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2.2 林农认识不足

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植不如普通种植,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相差无几,在一定程度上不如普通种养。由于林农对各项政策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小农意识的影响,普遍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持有怀疑观望状态,特别是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误区,缺乏对林下经济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还有一林农思想不够解放,不能放开思路,对新生事物的排斥,不能参与到林下经济中去。

2.3 产业化经营水平亟待提高

2.3.1 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无法形成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以“林菌”模式为例,菌棒生产企业的缺乏使农户不得不利用自给自足的形式进行制作,重复作业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菌棒的生产成本,降低了菌棒生产的质量,使林农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2.3.2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林农经济因缺乏组织性,不能形成大规模的订单生产,农户单兵作战,小规模经营,严重影响了社会竞争力。

2.3.3 有限的管理技术水平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模式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无法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相关的种养技术和管理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恶性循环,无法让劳动力从小农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因此容易形成较高的病虫害现象发生。使林下种植的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林下经济的推广和发展。

2.4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主要是农户自筹,调查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启动资金,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制约因数逐渐扩大,发展规模难以做大、做强,对于新模式的发展上林农处于观望状态,不敢大规模发展,严重打压了林农对林下经济的热情度和积极性,因此在新模式的发展、新品种的引进、深加工的发展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停滞不前。

3 对策建议

3.1 健全组织体系,实行领导责任制

建立全县林地资源档案,对现有的林地资源按照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帮助拥有林地资源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集管理、指导、服务、协调等工作为一体的专业的组织体系,监督乡镇机构指定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的工作规划已经奖惩措施。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把林下经济目标分解到各个乡镇,甚至是自然村去, 以层层签订责任书的方式,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目标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把林下经济的发展任务与业绩考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行监督责任制,县林、农、畜牧等涉农部門,实行分包监督的方式进行。

建立林农经济的样板工程,以此为契机,培养和扶植一批专业的种养大户,建立林下经济民间组织, 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3.2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

3.2.1 科普知识的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现有的资源进行宣传科普知识,定期举行科普节目,要请国内农业专家通过新闻媒体开展专业知识讲座,阐述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传播林下经济的专业知识,定期发放科普书籍,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 为发展林下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2.2 致富达人的宣传

通过科普知识的宣传,培养一批有识林农,帮助其发展林下经济,大力这批林农的成功经验和成功事迹。激发林农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2.3 经济宣传

通过经济效益对比的方式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林农的意识转变,激发广大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性。开拓林农的视野,增强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引进外来投资者和技术能人扎根林下经济,推动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3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把龙头企业的培育作为林下经济的突破口,鼓励林农走产业化、集约型的经营发展模式,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政策扶植优势,大力吸引外来资金,把培养有先见之明的种养大户作为发展林下经济工作的重点,打造一个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林农投身于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中来。

4 合理规划林下经济模式,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也农业结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挖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效益。

4.1 技术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县相关单位的技术服务力度,建立培训团队,对林农进行专业的培训,做到“诲人不倦”把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帮助林农克服技术难关,实现林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4.2 资金服务意识

县相关部门不仅要对各乡镇财政进行林下经济的专项资金的安排, 还要积极进行引进外来资本的引入,鼓励林农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

4.3 市场服务意识

坚守“自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专业的合作组织或林下经济协会,深化实验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将市场风险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廖灵芝,李显华.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12(1):10-12.

[2]郑晓蓉.山西省林下经济发展前景探讨[J].山西林业,2012

(1):13-14.

[3]黄大国.林下经济发展探讨——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6-28.

[4]王登举.我国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J].林业经济,2006(5):65-68.

作者简介:田晓涵(1995-),女,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学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孙振华(1962-),男,山东省东平县人,东平县林业局林业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从事林果生产栽培技术。

猜你喜欢

东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①
Semantic image annotation based on GMM and random walk model①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Exploiting PLSA model and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for refining image annotation*
The Story of Be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