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态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探究

2017-03-16谢隆木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笔者生态

谢隆木

[摘 要]

“生态英语课堂”旨在营造动态生成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与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生态课堂”有利于实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型。教师可在师生关系构建、教学导入方式、课堂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实际的“生态英语课堂”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

“生态课堂”;英语教学;路径探究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应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让课堂既富于科学性和系统性,又不失趣味性和艺术性,这是值得全体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兴起的“生态课堂”理念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生态课堂”引入生态学和系统论的理论,既指教师和学生作为生物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生理变化,也包括教师和学生心理的不断调适所共同营造的动态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以课堂知识的动态生成理念为核心,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生动、富有情趣的和谐课堂。笔者拟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探究“生态课堂”理念与日常英语教学的互动关系,探寻农村中学实现和谐生动的英语课堂的新路径。

一、师生和谐平等、教学相长是“生态英语课堂”的灵魂

农村初中由于教育教学条件基础较为薄弱,实际会话机会相比城市学生来说要少得多。教师不通过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企图照本宣科地进行英语教学,只会让学生心生怯意,让学生与我们的教学目的渐行渐远。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再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而是以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锻炼为核心,课文讲不完宁可不讲,尽量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亲切感和新鲜感,并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学生更多展现自己英语水平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表现自己,在课前,笔者一般会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提醒学生们认真研读课文和单词,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确保有话可说。例如,在设计“环境污染及其危害”这一话题时,笔者要求学生初步认知描述各种污染及污染危害的单词和词组,这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展示阶段,笔者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给予一定的言语鼓励。老师讲少点,学生多展示,让课堂的“生态”平衡,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效果初步显现了。

二、鲜活生动的导入是“生态英语课堂”的秘钥

教师凭着多年的教学直觉,总认为“复习导入”是最实用、最适合考试的课堂导入方式。殊不知,一成不变地坚持“复习导入”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长此以往,将很难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不少学生还沉湎在活跃的课间活动中,无法迅速融入课堂氛围。

在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在讲解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时,为了让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感同身受,笔者特意展示了本镇某大型养殖场违规排放污水的真实场景,并设问:“Do you enjoy yourselves in this village?”这种联系实际导入教学的做法马上引发了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共鸣,笔者因势利导设计了一系列看图说话的填词题,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有话要说”。尽管同学们的英语带有浓重的客家方言的味道,用詞也是“中西合璧”的,但同学们的感情却是真挚自然的。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开始认真背诵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单词和词组,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始自学该课的重要语法知识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

三、“事先预设”与“动态生成”相结合是“生态英语课堂”的关键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材只是我们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课程资源,我们是在“用课本教学”,而不是“教课本”。明了了这一点,教师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该事先预设,想学生之所想,假设学生在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提高课堂教学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但是,教师更应注重知识的“动态生成”,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灵活的变通,及时注意学情的变化。

在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像“high blood pressure”“destroy the soil”“be harmful to”“no better than”这些短语的用法,尽管反复训练,错误重现率还是很高。于是,笔者放慢了教学进度,通过造句、看图写话、设置情境等方式不断强化,再通过选择填空、句型转换、词形转换等题型进行训练,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对于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先分类进行讲解、训练,待学生掌握后再进行综合讲解、训练,这种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的思路清晰,有利于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欠缺。如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教法,教师可先举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方法,再加深难度;先由浅入深进行单项训练,再进行综合训练;不断巩固,反复操练,直至掌握;当堂训练,当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对于反复出错的题目通过滚动式的训练,不断强化,直到掌握……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耗时耗力,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学来说,还是适宜的。

四、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是“生态英语课堂”的真正归宿

“生态英语课堂”要可持续发展,在农村中学开枝散叶,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要改变僵化的、机械的教学评价机制。“生态英语课堂”呼唤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占据了重要地位,而我们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是结果性的评价,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应用能力发展的量化评价较少,这将影响”生态英语课堂“的良性循环发展。虽然整体的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暂时难以改变,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一个英语课堂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修正和改善,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英语其实并不能按年级机械地被分割为七年级英语、八年级英语、九年级英语。作为教师,应该打破年级的限制,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尊重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差别,实施分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教学活动。在学期开学之初,指导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同学,不仅要求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而且推荐他们超前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推荐一些适当的课外素材以促进他们英语应用能力的超前发展。有些学生甚至在八年级时就已经背诵完初中三年的英语单词,这无疑为他们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较为滞后的学生,笔者则帮助他们制定扎实稳健的复习计划,教会他们如何滚动式地抽出时间复习旧知和学习新知,并适当地讲授英语单词记忆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评价中,笔者坚持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与阶段性测验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不简单粗暴地以某几次阶段性测验的结果来评价学生,这对于恢复和提升广大英语学习滞后学生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生态课堂”的构建,对于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抓住一切日常英语教学的机会,努力把课堂变为教学改革的实验室,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走出一条既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又不乏国际视野的“生态课堂”教学之路。

[参 考 文 献]

[1]张舒.论英语课堂生态的提出与特征[J].榆林学院学报,2009(1).

[2]杜鹃,于洋.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J].外语学刊,2012(5).

[3]盛静娜.小学生态英语课堂构建[J].新课程,2014(8).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笔者生态
老师,别走……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