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及有效策略

2017-03-16揭莲珠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群文诗歌课文

揭莲珠

[摘 要]

为了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指导课,科学选择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交流阅读感悟,分享阅读乐趣,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关键词]

群文阅读;小学语文;课型;策略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阅读能力是语文应当给予每个孩子的基本能力。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一些教师对教材中单一文本乏味而琐碎的分析解读占据了课堂,而要增加阅读量,学生只能通过课外阅读。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大量阅读只能在课外进行的传统格局,一节课学习一组的文章,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悟,分享阅读乐趣,积累语言,学习表达,逐步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呢?

一、丰富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型

(一)基于略读课文拓展的群文阅读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至少选编了一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选编意图,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时,笔者以“主角与阅读”为议题,带出一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爱心树》《米歇尔,一只倒霉的猫》,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以一篇带多篇,呈现了“单篇精读,主题拓展”的递进式阅读教学模式,教给孩子“抓住故事主角,读懂故事内容,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快餐式阅读方法,拓宽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

当然,一篇带多篇也适用于精读课文。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精读课文《桥》时,第一课时精读《桥》,第二课时通过对比阅读同一议题的3篇文章《在柏林》《窗》《雪夜》,体会故事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方法,进而感受小说的魅力。

(二)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主题是“生活处处有真情”,有4篇课文《穷人》《别饿别坏了那匹老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按常规安排,应该是6课时完成文本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美好品质,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表达方法(4课时完成)。再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两篇略读课文(1课时完成)。腾出来的一课时,利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上“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总结课。选取了《大冒险》《教师节的康乃馨》《妈妈哭泣的那一天》《爸爸的新鞋》同一主题的课外文章开展群文阅读。其基本教学步骤为“四步”教学法: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精彩片段赏析——主题拓展。

(三)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等。这些“阅读材料”不能一篇一篇地教,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魅力,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打开思路。

(四)基于课外阅读教学的群文阅读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可以脱离教材文本主题的局限,围绕某一议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如一节低年级群文阅读课,教师选取了《咕咚》《会打喷嚏的帽子》《老虎怕漏》3篇以表达“怕”为议题的童话故事进行指导。先引导学生阅读《咕咚》,读后交流“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再引导阅读《会打喷嚏的帽子》《老虎怕漏》,并交流“读了这两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之后,通过“阅读浏览表”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发现3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没有眼见就害怕”,明白了“有些事情看似害怕,其实并不可怕”。最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能想象创编一个看起来可怕,其实不用怕的童话故事吗?”孩子们趣味盎然地当起了故事大王,实现了“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融合。

二、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围绕议题选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

群文阅读的选文不是随便的几篇文章叠加在一起,一组文章之间要有共同的议题和内在的联系。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题。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议题,围绕议题选择符合学生年段学情、具有学生视角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群文阅读指导才有针对性。例如,全国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上群文阅读《友情》诗歌教学时,确定了5首诗:《赠汪伦》写生离,《阿贵只有九岁》写死别,《打过架那天的夕阳》写友情出现裂痕,《等待》写友情相通,《我喜欢你》写友情的表白。这5首诗从不同侧面写友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多角度地理解、思考“友情”这个命题,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二)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相同议题的一组文章。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师先指导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爱心树》《犟龟》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達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如群文阅读《太阳·石头·风》,教师先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太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再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石头的诗歌,发现诗歌语言的有趣性;最后引导学生阅读3首有关风的诗歌,体会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有趣性。这种教学结构,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复重读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重读这组文章。如群文阅读《文字里住着童年》,教师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一组关于童年趣事的文章《跟祖父学诗》《时来运转》《捉蟋蟀》,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交流分享喜欢的理由;再通过阅读浏览表,指导学生重读这组文章,在对比中感受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示自己童年时的乐趣,激发学生说、写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这种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思考力和表达力。

(三)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合起来

群文阅读涉及的篇目较多,内容丰富,有限的课堂时间容不得教师琐碎重复提问。因此,教学时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来设计问题,追求有思考的阅读。

1.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

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如群文阅读《巧设悬念》教学,在学生读完《抓阄》《枪》《20美金的价值》3篇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3篇文章在故事情节的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到文章是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技法,故事才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2.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

设计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的教学,先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深情,习得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表达形式;再指导阅读《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奇迹的名字叫父亲》3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体会“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补充”,而不是“颠覆”。群文阅读教学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多文本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的阅读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表达力,是阅读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

[参 考 文 献]

[1]曾扬明.“表达型”课堂,追求有思考的阅读[J].福建教育,2015(7).

[2]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

(責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群文诗歌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