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斑病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2017-03-15陈莹许燕霞李瑞法张学勤

绿色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品质

陈莹+许燕霞+李瑞法+张学勤

摘要:以进境乌拉圭转基因大豆为检验材料,研究了感染紫斑病颗粒与正常完整颗粒的品质差异,分别对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百粒重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紫斑病感染造成转基因大豆的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百粒重无显著改变。

关键词:大豆紫斑病;品质;F检验;t检验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51-02

1引言

大豆紫斑病是由菊池尾孢菌(Cercosporakikuchii)引起,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1921年首次在朝鲜半岛发生,1924年美国也发现该病,目前世界各大豆产区均有分布[1],全株均可染病。苗期染病表现为褐色至赤褐色圆形斑,叶片染病表现为褐色或浅灰色斑点,茎秆染病呈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斑,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主要危害豆荚和豆粒,豆荚染病后病斑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病斑较大,病豆荚内层生紫色斑,豆粒感病后呈紫色且仅限于种皮,形状大小不定,严重的整颗豆粒变成紫色并影响大豆的品质和商品等级。

如河北京唐港口岸接卸一船乌拉圭转基因大豆,在进行品质检验时发现大豆紫斑含量较高,为研究紫斑病对大豆品质指标的影响,经对紫斑粒进行人工挑选,以正常完整粒为对照,分别对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百粒重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2材料与方法

2.1样品及设备试剂

试验所用大豆为含有明显紫斑病症状的进口乌拉圭转基因黄大豆,经人工挑选紫斑粒,分为紫斑组和正常组,每组样品5kg备用。各取部分样品利用瑞典FOSS盘式粉碎机进行大豆样品研磨,将研磨样品通过1.0mm的细筛,备用。

主要设备、试剂:海能全自动定氮仪K1100F+SH420F、索氏抽提器SCT-06、烘箱BINDERFD115、电子天平、2.5cm铝盒等,仪器设备均经过检定校准。检测所用浓硫酸、硫酸铜、硫酸钾、乙醚等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2.2检测方法

粗蛋白按照SN/T0803.9-1999進出口油料粗蛋白质检验方法进行试验;

粗脂肪按照GB/T5512-2008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进行试验;

水分按照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进行试验;

每个指标检测7个样品,平行检测3次取平均值。

2.3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及作图采用Excel2007。对每个检测指标,均按正常组、紫斑组先进行F检验,确定是否等方差,之后选择等方差t检验或异方差t检验。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3试验结果

F检验结果表明,正常组与紫斑病组间蛋白质、脂肪、水分结果等方差,而百粒重结果异方差。进而按实际情况分别进行等方差t检验和异方差t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数据分析显示,在选取的统计水平下,染病颗粒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显著降低,而百粒重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紫斑病的发生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气候等环境条件有关[1],而相关品质指标也与大豆品种、气候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可以推测,作为一种真菌病害,紫斑病病菌侵蚀大豆粒后严重干扰了大豆正常的细胞正常功能,造成了其组成成分发生了改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紫斑病是进境大豆的常见病害,该病对大豆重要品

质指标影响显著,尤其当染病粒较高时,将极大拉低大豆综合品质。我国现在进口大豆居世界首位,每年进口的大豆达到7000多万t[2],主要用于食品原料和饲料加工,京唐港口岸进口黄大豆主要用于压榨生产,榨油余下的豆粕已经成为国内饲料生产企业的主要蛋白来源,目前进口大豆由原来的粮食作物转变为油料作物和饲料用原料品种[3],含有较多的紫斑颗粒不仅影响大豆的等级,而且将直接影响出油率,进而影响企业的利益。

3.2建议

相关企业在对外交易过程中,应完善合同条款内容,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严格审查合同主体资格,重视合同形式,完善合同内容,尽可能地涵盖多项目领域,且对合同的生效要件、担保方式以及争议解决方式进行明确约定,才能在贸易交易中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4]。

此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检验检疫,依据法律法规及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程序做好锚地检疫、船舶接卸过程检验监管,做好接卸、运输、加工监管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遇报验人要求或需对外索赔的,及时出具《品质证书》。从而通过进口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减少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的损失,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

参考文献:

[1]赵桂范.紫斑对大豆籽粒品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28~29.

[2]钱海洋,周建华.大豆支持政策对大豆价格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3).

[3]刘彦坤,武戈.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实证研究[J].世界农业,2006(12):29~31.

[4]程亚忠.完善合同条款防范合同风险[J].经济师,2007(2):97~98.

[5]李峰,丁素荣,魏云山,等.富含大豆异黄酮品种大豆的引种栽培与实验室提取技术[J].绿色科技,2014(12).

[6]许超.速生桉栽植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5(9).

[7]宋长鸣,李崇光,徐娟.中美农产品市场整合及其价格传导机制研究:以大豆市场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13(3).

[8]刘建和,秦焕超,潘金.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定价机制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7).

[9]程广燕,喻闻,韩洁,等.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4).

猜你喜欢

品质
不同砧木对油亮型黄瓜品种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从《品质》教学看品质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用心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