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旋转下流体流态探究

2017-03-15熊小翠张瑞连胡蓉蓉马文婷肖新才

绿色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旋转

熊小翠+张瑞连+胡蓉蓉+马文婷+肖新才+黄先菊

摘要:受到微重力环境在生命科学应用中的启发,通过水平旋转装置,在旋转条件下,模拟了流体的运动,探究了流态。研究结果表明:选择了便于观察的红色液滴,发现红色液滴的运行轨迹与所用流体的粘度及旋转速度有关。在相同转速范围内,粘度越小,红色液滴的扩散环或扩散面积越大;粘度相同的情况下,在15~25r/min时,红色液滴以环状模式沿管壁运行,在80~100r/min时,红色液滴是以一定的扩散面运行。

关键词:旋转;微重力环境;液体粘度

中图分类号:TB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44-03

1引言

近30年来航空航天技术在我国逐渐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但航空内环境对航空工作者在身体上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该影响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生命空间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航天器内,其重力加速度低于10-6g0(g0为地面重力加速度),并将其称为微重力环境[1]。随着对微重力认识的深入,王景涛[2]阐述了微重力和微重力环境概念性问题,并认为可以通过一种等效原理来创造实验所需的微重力环境并对该环境加以利用。而常用来获得微重力环境的方法有落塔、落管、飞机、火箭和轨道飞行[3],但其不足点为微重力维持的时间短,而且工程比较大,实验操作上不方便。同样龙勉[4]也对微重力及微重力效应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以及对在地面能否模拟微重力环境进行了研究。因此在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1991年Schwarz和Wolf研发出了一种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5],生命空间实验在地面很快的展开。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是从回转器到随机指向装置或三维回转器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的,到现在的旋转灌流式生物反应器。随着研究的需要,该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的装置也在不断的完善。由于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得以进行,很多实验在此基础上展开,如研究蛋白质晶体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6~8],微重力环境装置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9~11],以及组织工程的构建等[12,13]。但是关于地面模拟流体流态的相关研究很少,因此限制了其在医药各领域的应用。目前在微重力环境下模拟流体的运动也在研究的进行中,但大多数试验都是借助于光学干涉以及图像测速等技术[13,14]来进行辅助测量。而且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微重力环境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实验选择有颜色的VB12液滴在不同体积比的丙三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通过模拟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自制一种水平旋转装置,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模拟和观察。类比微重力环境在微生物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进展,首先通过简单的旋转装置来探测要达到微重力环境所需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后续微重力环境中流体流态模拟奠定基础。

2试验部分

2.1试剂与仪器

①试剂:丙三醇(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蒸馏水。

②仪器:自制旋转装置,玻璃管(内径12.16mm,外径15.72mm),索尼数码相机ILCE-6000(索尼(中国)有限公司),NDJ-5S数显粘度计(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

2.2维生素B12在不同粘性流体中的运动

分别量取一定量的丙三醇,依次用蒸馏水稀释至体积浓度为80%,50%和20%三份备用,并用粘度计测量相应的粘度,配制一定浓度的维生素B12溶液备用,整个过程中,所用的VB12溶液相同。然后将上述100%,80%,50%,20%和0%体积的丙三醇混合溶液分别注入到特制的玻璃管中,然后密封,在旋转的过程中用注射器注入一滴VB12溶液,观察VB12溶液在各粘度流体中的运动轨迹。转速设置范围为15~25r/min和80~100r/min。

3流体模拟试验结果

从VB12溶液的液滴在不同粘性的丙三醇溶液中的运行情况来看(表1),相同转速下,随着粘度的降低,红色液滴在玻璃管中的扩散速度加快;而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低,液滴偏离水平轴中心越厉害。

图1是液滴在纯的丙三醇中运动的轨迹,a1、a2是在15~25r/min时的开始拍摄和旋转5min时拍摄的图片,图2是在80~100r/min时在相同时间点拍摄的图片。从图2,图3可以看出,液滴在纯的丙三醇液体中扩散的很慢,但是液滴在15~25r/min转速范围内偏离轴中心的距离要比在80~100r/min转速范围内偏离的距离要远。由于丙三醇在25℃时的粘度为842.5mPa.s,该粘度比较大,因此红色液滴很难扩散,最终是以液滴的形式沿轴向向前推进。

图3、图4表示的是当液体变成体积分数為80%的丙三醇溶液时,液滴在低速和高速下的运行情况。c1,c2,c3表示的是VB12液滴在15~25r/min开始旋转,旋转5min和10min后拍摄的图片,d1,d2,d3表示的是在80~100r/min与低速下相对应的时间拍摄的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转速为15~25r/min时,液滴几乎瞬间就沿玻璃管壁以环形向前移动,而在80~100r/min时,液滴有一定的扩散面积,然后以这个扩散面依次向前推进,但该扩散面并未接触管壁。从粘度测定的结果来看,80%体积的比的丙三醇混合溶液的粘度要比纯的丙三醇的粘度小很多。

图5、图6表示的是当液体为体积分数为50%的丙三醇溶液时,液滴在低速和高速下的运行情况。e1、e2、e3表示的是液滴在15~25r/min转速范围内旋转开始和旋转5min和10min拍摄的图片;f1、f2、f3表示的是液滴在80~100r/min转速范围内与低速对应时间拍摄的图片。在低速时,液滴很快沿着管壁向前推进,而在高速时,仍然以一定扩散面积沿轴向方向推进。

图7、图8表示的是当液体为体积分数为20%的丙三醇溶液时,液滴在低速和高速下的运行情况。g1、g2、g3表示的是液滴在15~25r/min转速范围内旋转开始和旋转5min和10min拍摄的图片;h1、h2、h3表示的是液滴在80~100r/min转速范围内与低速对应时间拍摄的图片。在低速时,液滴很快沿着管壁向前推进,而在高速时,仍然以一定扩散面积沿轴向方向推进。

图9、图10表示的是当液体为蒸馏水时,液滴在低速和高速下的运行情况。m1、m2、m3表示的是液滴在15~25r/min转速范围内旋转开始和旋转5min和10min拍摄的图片;n1、n2、n3表示的是液滴在80~100r/min转速范围内与低速对应时间拍摄的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VB12液滴在蒸馏水中能够很快的扩散,但在低速下,最终仍然是沿管壁运行,而在高速下,基本上扩散于整个玻璃管中。

从图3、5、7、9对比可以看出,当转速在15~25r/min范围时,随着粘度的降低,扩散的环向前推进的速度越快;从图4、6、8、10对比可以看出,当转速在80~100r/min范围时,随着粘度的降低,其扩散面积增大,而且向前推进的速度也越快。

从流体模拟的实验可以看出,在15~25r/min转速范围内和一定的粘度情况下,液滴是沿玻璃壁运行的;而在80~100r/min转速范围内和一定的粘度情况下,液滴注入后是以扩散面的形式沿轴向向前推进。

4结论

通过模拟VB12溶液液滴在不同粘性的丙三醇溶液中的运动,发现其运动轨迹与所用液体的粘度以及转速范围有一定的关系。当粘度低于体积分数为80%的丙三醇溶液的粘度62.0mPa.s时,在低转速范围内液滴基本上都是沿管壁向前推进,而在高转速范围内,液滴都是以一定的扩散面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章登宏.微重力环境及应用[J].大学物理,1998,17(10):40~42.

[2]王景涛.微重力实验环境[J].物理,1998(7):392~398.

[3]王景涛.微重力应用导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龙勉.如何在地球表面模拟空间微重力环境或效应:从空间细胞生长对微重力响应谈起[J].科学通报,2014(20):2004~2015.

[5]SchwarzRP,WolfDA.Rotatingbio-reactorcellcultureapparatus:US4988623A[P].1991-12-04.

[6]TedeschiG,PagliatoL,NegroniM,etal.ProteinpatternofXenopuslaevisembryosgrowninsimulatedmicrogravity.[J].CellBiologyInternational,2011,35(3):249~258.

[7]SuzukiY,TsukamotoK,YoshizakiI,etal.Firstdirectobservationofimpurityeffectsonthegrowthrateoftetragonallysozymecrystalsundermicrogravityasmeasuredbyinterferometry[J].CrystGrowthDes,2015,15(10).4787~4794

[8]HuangfuJ,QiF,LiuH,etal.Novelhelperfactorsinfluencingrecombinantproteinproductioninpichiapastorisbasedonproteomicanalysisundersimulatedmicrogravity[J].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15,99(2),653~665.

[9]何錫忠,李春华,潘洁,等.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ST细胞制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34(6):48~50.

[10]杨忠财,邱明宁,刘红亮,等.生物反应器在干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374~380.

[11]ZhangC,LiL,ChenJ,etal.Behaviorofstemcellsunderouter-spacemicrogravityandground-basedmicrogravitysimulation[J].CellBiolInt,2015,39(6):647~656.

[12]刘洋,朱书涛,李国军,等.微重力环境下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椎间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3):291~295.

[13]康琦,段俐,胡良,等.微重力地面模拟流体物理实验[C]∥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流动显示2002第五届.全国流动显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中国动力工程学会,2002.

[14]张嘉锋.两层不混溶液体中Bénard-Marangoni对流的实验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

猜你喜欢

旋转
股骨后髁角作为全膝置换旋转力线标志的可靠性研究
浅谈中学平移和旋转内容的教材对比
预热器设计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旋转》单元测试题(二)
《旋转》单元测试题(一)
后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旋转加垂直暴力引起的三踝骨折46例
刍议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特性与训练方法
合理运用多媒体,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浅析导数的应用
德国:华丽“旋转”必经的等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