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岩石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其构造动力学背景探讨

2017-03-15王帅

绿色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华南

王帅

摘要:指出了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根据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Ⅰ和S型花岗岩两类。对其岩石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构造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Ⅰ型花岗岩中通常不出现过铝质矿物。SiO2含量变化较大,碱含量较高,富钾,整体显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特征。富集Rb、Th、U、Pb、K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较弱的Eu负异常。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中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S型花岗岩以出现过铝质矿物为特征。SiO2含量较高,富碱,整体显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特征。富集Rb、Th、U、Pb、K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Eu负异常明显。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砂岩和泥岩)的部分熔融。

关键词:成因类型;构造背景;花岗巖;华南;早古生代

中图分类号:P619.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36-02

1引言

华南陆块由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在新元古代拼接而成,形成统一的华南陆块之后,又遭受了多期的构造运动的改造。武夷-云开造山运动是自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以来华南地区经历的第一次广泛的构造热事件。有关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的构造-岩浆演化模式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陆弧碰撞模式和洋壳俯冲模式;陆内造山作用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属于陆内造山作用伴生的岩浆活动产物。

笔者统计了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数据,试图建立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较精细的年代学框架,并探讨其岩石成因,为进一步揭示华南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提供新的依据。

2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分布及成岩年龄

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武夷-云开地区、万洋山-诸广山地区、湖南八面山和江西武功山等地,受武夷-云开造山运动控制,区域内出露少量同时期的镁铁质岩石。通过统计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得出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岩年龄主要集中于410~460Ma。

3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3.1矿物学特征

通过对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的总结,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钾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为主。I型花岗岩中不出现过铝质矿物,而出现镁铁质矿物,一些岩体内花岗岩含有角闪石,偶见暗色微粒包体。S型花岗岩以出现过铝质矿物为特征,且不含S型花岗岩的诊断性矿物—堇青石。

3.2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

华南早古生代I型花岗岩SiO2含量变化介于61.49%~74.9%之间,平均为68.04%。TiO2含量为0.2%~0.85%,K2O介于2.26%~5.74%,Na2O含量介于2.14%~3.57%。全碱(K2O+Na2O)介于4.6%~8.91%,I型花岗岩主要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域。Al2O3含量较高,介于12.97%~17.28%,整体显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特征(A/CNK=0.97~1.10)。

华南早古生代S型花岗岩SiO2含量较高,变化介于70.75%~77.82%之间,平均为73.47%。TiO2含量为0.05%~0.59%,K2O介于3.23%~5.83%,Na2O含量介于1.96%~4.11%。全碱(K2O+Na2O)介于6.67%~8.89%,主要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区域。Al2O3含量较高,介于11.99%~14.41%,A/CNK值变化较大,介于0.94~1.28,平均为1.05。

Ⅰ型花岗岩稀土总量较低,ΣREE介于118.1×10-6~236.3×10-6之间,平均为173.47×10-6。较弱的Eu负异常(δEu=0.43~0.97,平均为0.63)。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5.71~18.41,平均为7.87),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配分模式图上呈右倾。S型花岗岩稀土总量较高,ΣREE介于63.7~336.29×10-6之间,平均为231.24×10-6。Eu负异常明显,δEu介于0.06~0.84,平均为0.51。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6.24~19.76,平均为9.79),表现为轻稀土明显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分布曲线呈右倾型。

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整体富集Rb、Th、U、Pb、K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

4华南早古生代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

目前研究认为华南早古生代I型花岗岩的成因有2种:成岩过程中有不同比例的幔源物质加入;主要形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成岩过程中没有幔源物质的加入。

CaO/Na2O比值的差异可以反映S型花岗岩源区物质中粘土含量的差异。乐安二长花岗岩、龙回花岗闪长岩、金溪钾长花岗岩、东堡花岗岩、宜黄花岗岩的CaO/Na2O值较高,均大于0.3,显示其源区可能为砂质岩。塘湾花岗岩与付坊二长花岗岩CaO/Na2O均大于0.3,反映其源区可能主要以砂质为主,含少量泥质成分。陡水二长花岗岩、上犹花岗岩CaO/Na2O均<0.3,反映其源区物质可能以泥质为主。

5结论

通过对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分析统计,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根据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I、S型花岗岩两类。

(2)华南早古生代Ⅰ型花岗岩SiO2含量变化较大,碱含量较高,富钾,整体显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特征。

华南早古生代S型花岗岩SiO2含量较高,碱含量较高,整体显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特征。

(3)华南早古生代Ⅰ型花岗岩表现为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且均表现出较弱的Eu负异常。而华南早古生代S型花岗岩表现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明显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分布曲线呈右倾型。Eu负异常明显。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整体富集Rb、Th、U、Pb、K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

参考文献:

[1]LI,XH,LI,WX,WANG,J,etal.AmalgamationbetweentheYangtzeandCathaysiaBlocksinSouthChina:constraintsfromSHRIMPU–Pbzirconages,geochemistryandNd–HfisotopesoftheShuangxiwuvolcanicrocks[J].PrecambrianResearch,2009,174(4):117~128.

[2]TINGWK.Evolutionofthedepletedmantle:Hfisotopeevidencefromjuvenilerocksthroughtime[J].Geochim.Cosmochim.Acta,1929,63(4):533~556.

[3]HuangJ,RenJ,JiangC,etal.TheGeotectonicEvolutionofChina[M].Beijing:SciencePress,1980:1~124.

[4]ChappellBW.,WhiteAJR.Twocontrastinggranitetypes[J].PacificGeology,1974(8):173~174.

[5]吳福元,李献华,杨进辉,等.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J].岩石学报,2007(23):1217~1238

[6]YuY,HuangX,HeP,etal.Ⅰ-typegranitoidsassociatedwiththeearlyPaleozoicintracontinentalorogeniccollapsealongpre-existingblockboundaryinSouthChina[J],Lithos,2016(4):248~251,353~365.

[7]HuangX,YuY,LiJ,etal.GeochronologyandpetrogenesisoftheearlyPaleozoicI-typegraniteintheTaishanarea,SouthChina:Middle-lowercrustalmeltingduringorogeniccollapse[J].Lithos,2013,177(8):268~284.

猜你喜欢

华南
Grammatical Devices of Cohesion Analysis in Texts of High School English: A Case Study on PUZZLES IN GEOGRAPHY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翟瑾超、张诗晨、陈艳玲、吴潮健作品
翟瑾超、洪嘉琳、吴潮健、张诗晨作品
粟小玲、薛菲、牛田爽、毛冉杰作品
戴小凤、冯赫阳、李一平、薛方圆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