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就富民“远教经”

2017-03-15袁志才吴雪峰冯桂伶

关键词:峪村沙石东东

袁志才+吴雪峰+冯桂伶

在河北省遵化市沙石峪村,大学生村官胡东东可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他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多样化服务,为沙石峪村村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来到沙石峪村工作后,胡东东被村里指派为远教站点管理员。当时村两委制定了“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继续打造优势产业”的计划,准备在原有葡萄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开山造田、栽种葡萄。于是,胡东东就有意下载了很多葡萄种植方面的课件,准备放给村民们看。但等实地上山考察后,他却发起了愁:山上地表的土只有薄薄的二三厘米厚,土层下面就是大块大块的石头了,想要栽种葡萄,必须把土层下面的石块用挠机挖出去。

想要成事,就得认干!从挠机进入工地的第一天开始,胡东东就一头扎进了开山造田的工程当中。转眼间到了12月,天气越来越冷,为了加快进度,他每天早早起床赶到山上, 经常在山上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乡亲们看到他被汗水湿透的衣服、手上磨出的大血泡以及高烧40度还不下工地的韧劲,都改变了当初的看法,对这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人心齐泰山移,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沙石峪村就在“石头山”上新开垦出六百多亩山地,并栽上了优质葡萄苗。

葡萄栽上后,胡东东立即组织村民到远教站点学习葡萄管理技术的专题片,并和大家一起按照专题片里教的方法精心管理葡萄园。到了收获季节,胡东东摘下成熟的葡萄,品尝后却发现:同样都是玫瑰香品种,沙石峪的葡萄口感却要差很多。这是怎么回事?为了找到答案,胡东东通过远教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还多次到其他葡萄产地求教。终于,有专家给他支招:从改良土质入手,提升葡萄品质。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胡东东联系上一家生物公司,软磨硬泡让人家答应将村里的葡萄园作为实验基地,“求”来了一批生物菌肥料,开始给葡萄地进行土质微量元素补缺实验。随着新一批葡萄的成熟,实验效果马上凸显出来:土壤改良后结出的葡萄不仅颗粒更饱满、色泽更鲜艳,而且口感也更好。“成功了,成功了!”胡东东兴奋得像个孩子。随后,他又通过组织葡萄采摘节、印制沙石峪宣传连环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打响了沙石峪葡萄的品牌,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村民增收1100多万元。

“只要是对村民有好处的事儿,这小伙子就像牛犊子一样往前冲!”这是沙石峪村村民对胡东东的一致评价。

2014年,沙石峪村决定将村民的旱厕改成三格式水冲厕所,这样经过发酵后的沼液还能够作为葡萄園的肥料,改厕效果会更加突出。但由于沙石峪村地貌特殊,地面往下四十公分就是石头层,市场上根本没有适合村子使用的厕所模具,而如果定做模具,费用会高很多。“钱不能多花一分,事还得办成。”带着一股倔劲儿,胡东东一头扎进远教课件的海洋里,从中找思路、学技术。随后他和施工队人员反复修改、研究图纸,硬是通过“风炮拓底,水泥筑建”的原始办法,解决了技术难题,并自掏腰包垫上了工程启动资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沙石峪村的村民终于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样干净整洁的新厕所。

八年付出,硕果累累。沙石峪村于200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先进村镇”称号,于2012年被河北省委评为“文明村”;而胡东东本人,也于2015年12月被河北省授予“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并连续五年被遵化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未来他将继续放飞青春与梦想,引领沙石峪村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猜你喜欢

峪村沙石东东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兰屿
东东“闯关”记
沙石中的宝石
撒网的父亲
沙石赋
山清水秀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