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教育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和路径

2017-03-15季晔

价值工程 2017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路

季晔

摘要:“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江苏教育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在新形势下实现江苏教育的新发展,需要教育相关工作者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依托江苏现有的教育资源,针对“一带一路”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江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核心,积极开展海外文化宣传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努力完成江苏教育应尽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

Abstract: Jiangsu education is facing a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Belt and Road" dividend policy, developing Jiangsu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need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orkers, such as actively carry ou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strengthe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relying on the existing Jiangsu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Belt and Road" demand. Taking " Jiangsu culture go-out" strategy as the kernel, actively carry out overseas cultural propaganda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and make efforts to complete the Jiangsu education task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times.

关键词:一带一路;江苏教育;国际化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iangsu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11-03

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形势、新背景下中国的顶级发展战略,同时也是符合新形势下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实现共赢发展的国际性战略。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时,首先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随后的10月份,在访问东盟时又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许,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一带一路”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共同被确定为中国未来几年的重点实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至此成为我国在新时期深化改革、持续对外开放的新战略(龚维松,2014)。

“一带一路”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但又添加了新的元素,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追溯到历史上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形成的起始于中国腹地连接欧洲大陆的路上贸易通道,是早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李永平,199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21世纪新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是除“陆上丝绸之路”外古中国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又一通道,是目前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与古“丝绸之路”相比,“一带一路”战略涵盖的范围更广、承担的发展任务更为艰巨、意义更为重大。

2 江苏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

2.1 江苏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人才优势都相当突出,历来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域,在苏南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江苏沿海大发展、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等战略的实施进入深化的大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再一次在江苏重叠,为江苏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又一历史机遇。尽管并未出现在“一带一路”顶层设计规划圈定的18个省份中(华晔迪,2015),但江苏仍需要积极抢抓“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有所作为。

一方面,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在外商投资利用、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的發展领先全国,江苏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仅次于广东省,而连云港作为欧亚大陆桥的起点,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进程中,江苏积累了丰富的对外贸易经验,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经验为江苏服务全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很好的契合了江苏今后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连云港欧亚大陆桥东段起点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徐州淮海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有利于徐州、连云港、宿迁等苏北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形成苏北经济腹地,进而实现苏北广大区域的振兴。在制造业发展已相对成熟的大环境下,本土企业国际化成为江苏经济开放发展的新任务,推动部分优势的江苏企业走出去,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的经济贸易往来,既有利于江苏今后的发展,同时又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在中国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江苏一直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有理由相信江苏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同样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江苏教育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给予了江苏在新时期发展的历史机遇,但同样也给江苏提出了新的挑战。江苏要在新形势下完成“一带一路”的战略使命、承担应尽的历史任务,人才是关键,这对江苏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江苏教育如何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成为我们新时期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江苏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江苏拥有高校(不含独立学院)131所,本科院校(公办)47所,数量均居中国各省之首,其中含国家“211工程”大学11所,这些都为江苏教育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尤其是具有战略视野的国际型人才稀缺(周谷平,阚阅,2015)。如何培养出符合战略实施要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坚定不移的推进江苏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江苏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教育育人才,以科研促实业成为江苏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3 江苏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具体路径

3.1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人才培养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空间也越来越广泛(方泽强,2016)。作为教育大省,与相关国家合作开展跨境教育并提升江苏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江苏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自古以来,邦国之交在于民情和睦,作為民情人文的主要载体,教育合作是国家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各有特色、各有所专,而沿线国家大多产业仍处于初期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专业特色,共同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合作以应对当前面对的各种困难。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应承担主要责任。各国在高校之间应建立国际性的教育合作平台(赵琳露,2015),在科技研究方面精诚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尤其是在环境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的研究等当前重大研究课题方面加强合作,努力使科研成果最大化的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

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江苏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院校建立人才共同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来苏留学,同时鼓励学生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水平大学进行深造,推进人文交流(夏文斌,2016)。不少高校已经开始了相关方面的工作,南京邮电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科专业对接“一带一路”需求,招生政策有所倾斜,招收的来华留学生来自欧、亚、非三大州的22个国家,数量达110余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占比过半。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高等院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人才。

3.2 与“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

以高校为载体的高等教育构成了当代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人才的培养,先进科学技术的探索同样是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江苏高效在与“一带一路”相关产业进行对接方面缺乏经验,在产业合作方面,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程度还不够。江苏教育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产学研合作的建立,包括国内国际两条线。在国内主要是与“一带一路”国内的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大型国有企业与知名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已经不少,但项目质量有待提升,而高校与民营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则很少,通过产学研项目促进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高等院校大有作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机会也会逐渐增多,充分利用这一历史良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国际性人才的培养。最终以高校为平台,实现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跨国合作。

3.3 “一带一路”相关专业、学科的重点发展以及国际性人才的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打造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交通枢纽、贸易物流和科技文化中心,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贸易和科技研发等多方面的内容。数据显示:2010~2020年间,亚洲各国投入总额约为8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谷平,阚阅,2015)。可以预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建立在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建设之上的,其中涉及到物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等直接相关人才以及物流、金融、法律、翻译、国际贸易等大量保障性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能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江苏高校应重点发展相关专业,不仅要服务国内、而且要走向国际,通过人才输出体现出江苏教育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贡献,这是江苏教育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又一切入点。

3.4 “文化宣传”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其中既有埃及这样的文明古国,也有新加坡、日本这样发达经济体,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为保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须充分协调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宣传”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可为。以语言及相关的教育事业为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超过60余种语言,为中国的语言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杨频萍,2015)。汉语热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兴起,汉语留学生项目正逐渐受到外国来华留学生的青睐,2015年,仅南京晓庄学院200多个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其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有48人,印度尼西亚也首次招收了30人。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杂的语言环境使得“小语种热”再次兴起,不少高校也增设了相关的小语种专业。

此外,大力实施文化工程建设,推动江苏文化走出去成为江苏教育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方法,通过介绍江苏传统文化、宣传江苏优秀传统品牌,鼓励传统品牌走出国门,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以孔子学院、“感知江苏”文化交流品牌为载体,提升江苏文化的知名度。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等地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做好文化铺垫。

4 结束语

江苏教育资源丰富,文化气息浓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可为,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一带一路”战略对江苏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需要教育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奋战在高等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突出“重点”与“特色”,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契机,推进江苏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需求开展学科建设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关注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同时发挥江苏的文化优势,以“江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核心,通过文化宣传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主动做好服务于东亚、东南亚的工作准备,着眼江苏、服务全国,努力完成江苏教育应尽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华晔迪.央企“一带一路”路线图发布[N].经济日报,2015-07-15.

[2]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3]方泽强.“一带一路”战略下云南高等教育的新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8-10.

[4]李永平.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地图[J].丝绸之路,1994,30-31.

[5]龚维松.14省区竞逐“一带一路”战略支点[N].上海证券报,2014-03-13.

[6]夏文斌.“一带一路”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6-01-21.

[7]赵琳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发起成立国际教育联盟[N].中国新闻网,2015-11-11.

[8]杨频萍.“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新华日报,2015-11-03.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