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科技工业年度十大创新人物(团队)

2017-03-14

军工文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研制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评选,集中展示了国防科技工业2016年度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优秀成果,突出表现了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忠实履职、奉献国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时代风采。

(按公布名单排序)

李陟·导弹武器系统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

他的一生都在精确制导技术领域探求真谛。他身上,有防空人一脉相承的对事业的忠诚,也有着新一代继承者开拓、创新的思维.严谨,却不教条,淡泊名利,却不惧担当。他率领团队破解了国产探测器应用于制导的诸多关键性科研难题。传播防空技术、实现卫国理想,就是他的无悔人生。

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团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

他们坚持自主创新,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攻克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核心技术,确保了长征五号首飞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后续探月工程三期、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徐青·舰船总体设计专家徐青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他是我国驱逐舰和护卫舰领域的新一代领军人物,致力于舰船事业三十余载,先后任新一代护卫舰和大型驱逐舰总设计师,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创新成果。他构建了水面舰艇隐身设计技术体系,开创我国隐身护卫舰先河;他带领团队首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护卫舰从近海走向远海,实现护卫舰跨越发展.目前,他正在主持大型驱逐舰研制,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他主持研制的驱护舰名声斐然,综合能力均处于同时期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海上先锋”护卫舰在中国海军史上创下多个首次。

李子颖·铀矿地质科技专家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他是首位评为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的核地质专家。2015年,他带领团队在自然界首次发现金属铀,在国内外业界引起巨大震动。在核地质领域深耕多年的他,在铀矿的成矿理论、勘查技术和资源预测突破等领域,均取得了诸多“过硬”成果。“他的思维非常活跃,不局限于传统地质理论,而是勇于找到新的研究方向”,老领导这样评价他.逐渐缩小中国核地质事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每个中国核地质人的梦想,也是李子颖个人的梦想。他已经用实践证明:实现这个梦想,除了奋斗,更需要的是创新,永不停滞的创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系统研究团队

十六年投身国防重点武器研制工作,他们研制出我国首款大型长航时无人机,性能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他们提出“为型号服务”、“学术自由讨论”、“工程注重实现”和“团队集体攻关”的团队文化。他们始终强调讲政治、有情怀、能战斗,对事业无比忠诚、对科研无比热忱。在没有针对性预研、无参考样机、核心技术突破难度大的情况下,在国内首次突破了新型无人机系统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我国完全自主的无人机系统技术体系,将我国无人机设计、制造、试验水平提升至国际一流行列。

歼-20飞机研制团队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2016年11月1日,珠海三灶机场,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首次向全世界公开亮相。短短1分钟的飞行,证明我国有了自己的隐身战斗机,宣告中国空军自此跨入隐身时代,中国空军主战装备正式跨入与航空强国同代竞争的时代。撕裂空气的尖啸带动着心跳在耳边回荡。激动、振奋、苦难、辉煌——是研制团队多少日夜的辛勤付出,多少岁月的磨砺沧桑。航空报国,是这个团队从总师到研制人员,到试飞员不懈的追求.经过数十年的艰难探索,是一代又一代研究团队的无私奉献,让歼-20的一鸣惊人水到渠成。

毛明·坦克裝甲车辆技术首席专家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他是50出头就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收入囊中的“少帅”.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坦克、装甲车的技术研究,早早成为业界知名专家,更是99A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他率领团队披肝沥胆,用铁骨精魂打造出领先世界水平的二代战车、99A主战坦克,极大地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车总体设计理论;建立了我国军用履带车辆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设计理论与方法,主持研制的系列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成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先进性的典型特征。

张斌·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专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他是中国电科微电子专业领域首席科学家,为我国拥有自主研发的微波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芯片作出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功率放大器芯片,创造了我国固态微波MIVIIC领域的多个第一,设计的系列GaN功率放大器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电科五十五所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从“小手工作坊”到“先进的大尺寸晶圆生产”,从“跟踪研仿”到“创新引领”,从“解决有无”到“与国外同步”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哈工大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研制团队

他们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敢啃硬骨头、能啃硬骨头,对大型激光装置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潜心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在学术上率先提出了超洁净制造概念、研制出了国内首台KDP超精密飞刀铣削机床,获得发明专利60余项。神光Ⅲ激光装置是为满足能源安全重大需求于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国际大型激光装置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科学工程之一。

天宫二号任务创新团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

他们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传承航天“三大精神”和优良作风,坚持航天系统工程思维和科学管理方法,启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在浩瀚太空书写辉煌。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肩负着验证中国空间站建造重要技术的使命。其发射成功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研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试析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开发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