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分享、应用、创新能力

2017-03-14黄海波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黄海波

【摘 要】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是每个毕业都对口就业,特别是一些比较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挑战大,学生并不能长时间在这些岗位工作,重新择业、转岗是必然的事。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新的岗位上大部分用不上,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本人认为,职业学生的学生应具备这四个能力,即知识的学习能力、分享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学习能力;分享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5年职业学校学生的对口就业率高达77.60%,对口就业率是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之一,这样的引导,迫使学校追求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使对口就业率虚高。其实,如何仔细分析一下,如果学生就业都对口了,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几乎都是年青的员工,对口就业很快使企业的人员满额,这时候的毕业生还去哪里就业?学校还怎么开办下去?以汽车维修为例,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毕业生3年后实际不到20%,其余80%到其它行业工作。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本人认为,职业学生的学生应具备这四个能力,即知识的学习能力、分享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下面,本人谈谈如何通过学校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1 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本人认为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接受、掌握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和提问探究能力。本人在上课时,是这样来训练学生的这三个能力的:

1.1 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在普通高中里属于差生,他们不懂得怎么听课,不懂得如何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不知道怎么把教师所授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一堂课下来,这些学生的脑子里空空的,像没学过一样。因此,本人在上课时,把学生区分对待,并给予不同要求。一是,对上课不爱听课的、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自己,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一节课听5分钟,第二天一节课听10分钟,依此类推,经过2周的训练,大部分上课不爱听课的、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学生,能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到听课中来;二是,上课时,每讲解一个知识时,同时讲这个知识点该怎么记、怎么学,并通过课堂提问,对学生的记忆力加以训练,对能正确回答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给一定的分数,作为学习过程评价的依据;三是,通过课后作业,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批改作业时给学生的作业打分,并纳入过程评价分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听课、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

1.2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校的教学不可能面面具到,因此学生走入社会,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没有自学能力是无法应对的,这样的能力,要在学习中加以训练。

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要从简到难,逐步提高。可以把要学生自学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来,学生在课后通过看书、查阅相关技术手册、网上查询等手段,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下次上课时,把这些知识点作为课堂提问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一并说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依据,引导学生学会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可以知识点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看懂书本知识、怎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自学的要领。

1.3 学生提问探究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从来是不会主动提问的,不主动探究知识。针对这些学生,上课时,规定每学期一个学生必须提问几次,作为学习过程考核的依据之一。这样做一是可以训练学生的胆量,二是解决学生心里的疑惑,三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主动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营造班级积极的学习气氛,学生愿意提问了,才会主动积极思考,学习才会有效率。

2 学生分享知识能力的培养

每个掌握知识的人,还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对某一知识或技术心里很明白、也能操作,但要让他们讲出来,就讲得不明不白,怎么也讲不清楚。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经过系统教育,应该具有分享知识的能力,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跟他们一起生活、工作的人,起骨干带头作用。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终将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带头人,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怎样培养学生的分享能力呢?我是这样来做的。

在上课中增加学生讲课这样一个环节,每次布置自学章节或知识点后,在下次上课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见解;每次讲授新知识后,让学生到讲台用讲解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做这件事时,你会发现,初始时有的学生一句话都讲不出来、有的前言不搭后语、有的甚至连站都不知怎么站好;上台讲解的学生努力要把问题讲清楚、没上来的学生会观察他人怎么讲解、并思索自己该怎么才能更好地把问题讲清楚。所以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述见解的能力、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仪态仪表的表现能力都较大提高,学生尝到分享知识的成就感。

3 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无论学生从哪所学校毕业,都必须能学以致用,否则一切学习都将归零。以《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为例,学习本门课程后,学生要能说出设备的结构、会分析基本工作原理、要能读懂电路图、会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还要能根据具体电路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排除,要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对常用的电气设备能够独立地完成拆装和检测,这些能力都是一个合格汽车维修工应该具备的。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毕业时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呢?本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反复对学生进行训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做法如下:

1)精心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

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学生情况、上课教材,挑选操作性强的内容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重新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具有可操作性。以汽车电气的教学为例,实训教材以操作步骤为纲,从准备工作开始,说明实训内容、所需课时、实训所需的技术要求及標准、实训器材、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实训报告,这样分步骤编写教材,可操作性强,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整个实训过程要符合汽车维修流程。编写教材时,还要把汽车维修中的管理理念融合在里面,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让学生今后能无缝对接实际工作。

2)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

要上好一堂理实一体化教学课,教师必须明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什么工具,掌握什么技能,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守什么劳动法规,注意的安全事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要养成什么劳动习惯,这些问题都要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可以这样,把所有的要求、教师要达成的目的做成任务书分发给学生,再通过图片、视频或老师演示,向学生说明操作的步骤、具体要求,最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老师在旁指导。老师还要设计好量化考核表,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量化考核。一堂课的实训后,老师要集中学生,根据量化考核结果,点评实训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实训中出現重复的错误。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知道学有所用,能学以致用。

4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创新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能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但一提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会说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知识差、能力低,能有什么创新能力?殊不知,职业学生的年纪小,思维活跃,潜质好,只是没有人注意去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没有人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加以引导,没有人对他们中以塑造,以至于学生失去创新的思维、失去创新的激情。老师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不能看短期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一定在就学过程中表现出来,他们在毕业后、在工作、生活中,只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激情,也许某一天就有学生能做出新产品、新的方法,就是教师、学校的成就。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会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小组、创新沙龙,和学生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创新产品、方法,定期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创新的亮点、理念,让学生明白创新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活动中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并写实施的计划,最后做出产品或写出小论文。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保持创新的欲望,学生建立创新的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现在提倡的教学方式,但当学生这个主体不主动、不积极时,教师的鞭策、引导就显得很重要,本人通过对学生不断的训练,学生在校的学习、毕业后的工作能力,都受到好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