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14吴燕李娜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导师制职业技能导师

吴燕 李娜

【摘 要】导师制教育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其初始目的是为了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中已经存在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的选课,提高学习效率。而在职业教育中,导师制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理论经验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职业院校的教育与本科教育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即职业素養能力。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推行导师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操 作能力,导师制的专业指导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素养要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从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导师制教学,目前导师制教学已经成为我系的一项特色教学。

【关键词】职业院校;导师制

1 现阶段信息工程系导师制开展情况介绍

目前我系开展导师制班级总共有8个特色班,分别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各项特色发展,针对我系学生的教学模式,特色班统一授课时段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展,各特色班有相对应的工作室,长期开放,每个特色班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上完正常的专业课程结束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相应的工作室动手操作,各导师制相对应的公选课开课时段为教师统一指导时间。总体做到:导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为主,导师指导为辅,具体的导师制项目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展导师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

1)学生和导师之间具备固定时间进行交流和探索,考虑到学生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专业方面的问题,需要导师专业的指导,安排公选课的时间作为导师制固定上课时间,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既能安排集中的时间对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进行导师指导,又能保证了学生选修感兴趣的课程作为公选课修习。

2)学生选择导师制的学习,以专业兴趣的形式开展,既能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相关公选课的学习,也能够完成教务处规定的学分的修习,在保证基本的学习任务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专业培养,更有利于培养适应于社会竞争的人才模式。

关于专业导师制的开展,发展目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根据学生的成才方向,学生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兴趣、特点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确定自己的专业兴趣,树立正确的成才成长方向,按照自身所选择学习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制定针对学生特殊个体的学习计划,发展自身个人特长。

二是,在职业院校开展导师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作风,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相对应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对部分学习专业知识方法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

2 信息工程系导师制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三是,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学习的环境,积极参加科研和竞赛活动,尤其是专业素养要求非常强的竞赛活动,既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也能够锻炼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体说来真正做到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相结合。

2.1 工作成效

2.1.1 构建了师生专业交流沟通的新平台

根据目前的职业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部分专业教育还是局限于课堂教育或者是有限的课堂时间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学习时间有限,学习范围固态单一。以上的缺陷极易限制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升。 而信息工程系导师制教学模式制度的建立,以及针对导师制教学建立的各工作室,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更多的带入主人翁意识。通过学校负责提供相应的实践操作平台,导师充当专业指导引路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起积极作用,每个导师制配备两位导师,保证了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更有利用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2.1.2 提供了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竞赛的能力

目前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技能掌握技能考核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情况,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职业技能竞赛是体现职业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评估职业教育在教育学生所取得成效的重要参照指标。

事实证明,在导师制试行三年时间里面,信息工程系大专生教育在学生的个人特长发展方面有很大进展,尤其是在各项专业竞赛中屡获大奖,以2013年9月至今的数据来看,机器人大赛中共获得10次国家一等奖,14次国家二等奖,11次国家三等奖;网络特色班也在蓝桥杯的比赛中取得江苏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影视作品制作特色班在全国数字媒体竞赛中也取得数项全国一等奖的佳绩。其他特色班也在相关领域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并且2016应届毕业生,作为特色班的第一批毕业学员,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2 存在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的汇总,以及部分导师和学生的访谈,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还存着以下的问题。

首先是导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导师对该项导师制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都表示极大的认同,但是导师还承担相应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以及学校的相关事宜,而导师制的相关政策需要导师投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对导师的基本工作的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尽管导师非常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难免会觉得力不从心。并且部分导师制学生报名人数多,很难对每位学生都做到具体的深入指导。

其次,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导师制的运行模式较新,导师对导师制的教学技巧和相关经验的掌握情况略为欠缺,导师在具体的项目经验教学中,存在着实践性较强的劣势。

2.3 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相关对策

首先,要优化导师制的开展细节,继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探索适合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特色发展和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师制教学模式,目前我系的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开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部分成绩,但是未来还是有较大的发展提高空间,尤其是在导师制的开展形式数量以及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技能竞赛相结合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要加强导师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在导师制的教学中,导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导师制教学的成果,技术是永远在发展中的,导师对专业技术的掌握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部分导师制项目还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需要导师和相关企业实践实现紧密的联系。在导师的考核中,也要将学生对导师的满意问卷调查最为考核导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参考,导师制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学生的满意程度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评判导师制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再次,紧抓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早点对相关的专业有具体的认识,为职业发展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部分新生在初始入学时,对自己所学专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未来的就业方向还存在着较大的迷茫,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但是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涯的规划薄弱,不能建立目标明确的专业技能发展方向,所以,在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时,要做好导师制相关教学的介绍和成果展示:包括优秀毕业生实例和相关的技能竞赛获奖证书,能够让学生对具体的导师制项目有直观明确的认识。

最后,更要完善導师制工作的评价系统,由于导师制的教育情况具有主客体的多元性,导学形式的灵活性、导学内用的丰富性和工作效果表现形式的多元性等方面的特点,导师制的工作评价应以激励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指导思想,以全面考察导师的教育质量为基本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导师的工作实际,激励导师规范化、系统化的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改进,导师制的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技能竞赛能力,对学生的整体培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符合开展导师制教育的初衷。

3 结束语

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是现代创新教育的一种新兴模式,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有效实施的强大保证,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开展的导师制教育是专门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所建立的模式,能够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职业竞争力,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同时,正如信息反馈所发现,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而正视在导师制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导师制教学模式,使其真正落实到实处,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中不断进行探索。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导师制职业技能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V eraW an g
导师榜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