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

2017-03-14袁志坚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高职院校

袁志坚

【摘 要】职业教育中关于校企合作的话题经久不衰,各种模式、各种创新、各种探讨铺天盖地,然而,落到实处的有多少,见到实效的有多少,瓶颈是什么,前景在哪里,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学校是一所高等卫生类职业学校,药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医药企业,学校与企业是否能深度合作,关系到职业院校药学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中关于校企合作的话题经久不衰,各种模式、各种创新、各种探讨铺天盖地,然而,落到实处的有多少,见到实效的有多少,瓶颈是什么,前景在哪里,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学校是一所高等卫生类职业学校,药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医药企业,学校与企业是否能深度合作,关系到职业院校药学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率。

1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瓶颈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成熟,而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经过多年的借鉴和摸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正式成为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战略引擎,成为职业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多年的实践探索,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效,足以表明校企合作的巨大威力和发展空间。”[1]但是,制约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

1.1 国家层面

国家制定了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但是力度不足。比如,企业接受实习生,企业必须为实习生提供什么保障,像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保护等;而企业提供给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岗位,又有什么权益,如用工的权力、收取带教费等等,这些问题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1.2 企业层面

现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都是高职院校为了顺应潮流,解决学生的实习或就业问题。主动寻求企业进行合作,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建起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是,企业与对口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接纳一定数量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势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效益,而这些经济损失,如果不能通过某个渠道得到补偿,那么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动力相对缺乏,因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1.3 学校层面

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目前多数还处于较肤浅的状态,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触及,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本还停留在企业接受学校实习生的简单合作。改革创新方面、管理制度层面的改革动作较小,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成为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的必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缺乏活力,因而从根本上制约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度推进。

1.4 社会层面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都存在着偏见,学生觉得读职业学校没面子,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更是持有怀疑态度。大多数人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子女去从事技术工人的岗位工作,觉得读了大专还去做工人,不能接受。而且大多行业,技术工人的收入还比较低,因此无论是学生本身,还是家长对去企业工作热情都不高,对校企合作也起到阻碍作用。

2 学校与企业合作互利互惠

近年来,笔者学校药学专业与当地几家制药企业互利互惠,是一种深度的合作,而且合作的持续性良好。

2.1 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帮助

2.1.1 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

与我校签约的制药企业有不少,深度合作的也有好几家,模式基本一致。企业派高层次人员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给予学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方面良好的建议。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从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分析入手,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开发,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1.2 企业为我校专业课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企业为我校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提供机会,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学习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还让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科研开发等活动,为提高双师素质和水平提供平台。

2.1.3 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参与学校教学工作

企业根据学校的需要,选派不同层次的生产技术骨干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企业派出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建设和授课,企业的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非常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真实,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1.4 企业为我校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和实习岗位

企业积极协助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践,并且每年均接受学校的学生实习。公司为每位学生指派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师傅,手把手的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并让学生们在多个岗位轮流实习,学生经考核合格即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之后,学生可以很快地进行从学生到“准员工”角色的转换,最终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2.2 学校为企业提供的帮助

2.2.1 “用工荒”已经经历几年了,所以优秀的员工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力量,提供优秀的学生给企业,对企业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支持,特别是校企合作企业,有挑选实习生的优先权,每年学生实习前夕,企业就频频与学校有关方面联系,希望得到优秀的学生,补充企业的用工。

2.2.2 为企业提供师资,帮助企业培训工人。企业对员工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学校能为企业提供理论知识较为丰富的教师,为企業的员工提供一些新知识,新技术。

2.2.3 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学校的学术氛围相对浓厚,有时企业也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学校的教师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并且无需报酬。

2.2.4 企业有时生产任务很重,工期很紧,学校会派出一些学生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做一些简单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比如药品包装等等。

3 校企深度合作努力的方向

3.1 校企双方运行机制保障

企业挂牌成为学校的校企合作基地,双方应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共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师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和企业生产秩序的正常运行,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互利互惠。

3.2 学校应继续做出的努力

按照企业专家的建议,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从职业能力要求入手,加强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们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企业提供优秀实习生。

3.3 企业应继续做出的努力

由于制药企业的特殊性,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员流动较少,企业所需的新员工数量有限,每年接受的实习生岗位有限。也有时受生产任务等影响,人员、场地等较为紧张,会忽略对学生的关注。企业方也应进一步科学合理调配,克服困难,确保合作项目正常有序进行,并达到互利双赢、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茂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 90.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高职院校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