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一点思考

2017-03-14巩东辉李雅丽赵秀娟司万同李春霞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研究生改革

巩东辉 李雅丽 赵秀娟 司万同 李春霞

【摘 要】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研究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科研素质及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的提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结合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探讨其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

研究生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中活动最基本、最必要的环节。与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课程的“探究性”是与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活动中,这种本质特征应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结构的构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环节体现,将教育的学术性及创新性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这些研究生教育活动的目的或出发点一定是尽可能使研究生课程设置回归其本质属性——“探究性”。

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来看,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打根基、筑基础的阶段,其功能不仅在于是研究生系统、高效地获得专业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其安排的科学性还将对学生在之后的科学研究活動中的顺利程度及科学研究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研究只有在基础理论体系所搭建的知识平台上才可以持续和深入地开展,所以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基础理论体系的知识平台是学生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的基石。作为研究生教育活动中基础及关键性的环节,选课及授课的方式、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氛围的营造都是课程体系所涵盖的范围,所有这些因素应该有机地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终极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其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何使研究生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使其为研究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基础理论体系知识平台搭建一定要扎实,同时要兼顾拓宽科研视野这一重要的目标,基于以上的考量,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这一问题上,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将课程内容的讲述与科学史的发展结合起来,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及重要人物的介绍,原始实验结果发表的原作论文的研读。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经历当中汲取发现科学问题的灵感,科学问题凝练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的实验设计,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内容设置中增加经典原著研读的比例,使学生可以读到原汁原味的著作。通过原著的研读,对研究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的提高及外文科技论文的写作都会有大有裨益。作为比本科生教育更高层次的培养阶段,在教学内容上本科生的教学内容是以教科书为主,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应以经典原著研读为主。

通过关注专业领域国外的前沿动态,增强课程的前沿性。以此提升研究生学习、研究起点,开拓视野。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现在已可以非常便利地获得国外知名大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像国外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就是最方便获取国际化课程的方式。

以科研带动教学,保障课程的创新性。除专业基础课和通识课程外,建议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设置的切入点,适当引入课题研究,增加课程设置的弹性。同时也应注意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主要表现为问题解决时各种学科研究方法间的相互借用。

通过以上对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改革,在夯实研究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可兼顾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或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高是涉及到除课程体系设置之外的很多因素,需全面思考。

【参考文献】

[1]罗尧成,付莹莹.回归本质: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及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7):9-12.

[2]杨春梅,陶红.论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整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3]姚利民,王燕妮.课程教学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之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89-91.

[4]王一博.以科研能力为导向: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32-36.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研究生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改革创新(二)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瞧,那些改革推手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